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陶瓷艺术 > 陶瓷工艺

弃商从艺,他创作“良法十二式”紫砂壶,堪称一绝!

时间:2020-08-24 11:24:26 来源: 紫砂之家 作者:玄机

      孔良法,一个翩翩君子,一个孤傲隐者,一个艺术思想家。知天命之年的孔良法,眼神中透露着繁华看尽后的平淡,似山之静谧,水之灵息,可谓洗尽铅华呈素姿。功名退却之后,浓浓的书卷气质让人猜不到他曾经是个入世的紫砂匠人。

1541758687394989.png

      孔良法自幼酷爱书画,多年临习《石门铭》、《泰山金刚经》、《唐怀仁集王圣教序》、《张迁碑》等名家碑帖,其书法苍润朴茂,元气淋漓,结合陶刻装饰,有剖金切玉的神妙之感。

      1981年,宜兴紫砂二厂初建,孔良法成为厂里的陶刻工作者。

      1983 年,工作成绩优秀的孔良法被二厂派去无锡工艺美术学校深造,回厂后被调任研究所做管理,后又被任命紫砂二厂副厂长。

      1986 年调去周墅耐火厂并在第二年担任厂长。经过几年兢兢业业的努力,年轻有为的他成立江苏远舟集团,下属十几个子公司,刚过而立之年的孔良法已是集团董事长,受到众人仰慕,可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尽洛阳花”。

      在企业如日中天之际,孔良法却陷入了沉思,什么才是自己心灵真正的归宿?他骑着单车徘徊在西泠道上,听群鸟啁啾,看黄叶落于水面,微微涟漪让他内心涌起莫名的激动。他听到了自己灵魂的呼唤,那是对艺术生命的追寻!

1541758705755542.png

      1996 年,孔良法遇到著名书画家程十发,程对孔良法说:“你不要搞企业了,你在艺术方面一定会做出名堂来的。”这次偶遇改变了孔良法的人生轨迹,他作出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离开一手创办的企业,“弃商从艺”,开启属于紫砂的全新生命。

      辞职后的孔良法进入中国美院国画系读硕士,主攻山水画及书法研究,得童中焘、卓鹤君、林海钟教授亲授指点。笔力坚实,墨气淋漓深厚,苔皴法有北宋人遗范,华滋苍润,不求雕饰,创作题材多是江上孤舟,临流扶琴,深山读书,松下听涛等超脱俗气的意境,在“良法十二式”中亦有体现。每件作品都体现着他那颗不慕仕宦浮名而自视孤高的心。

1541758722839047.png

良法十二式——大彬如意

1541758737896697.png

良法十二式——花开富贵

      孔良法的案头,常摆着各种紫砂壶泥坯。他看似不经意地摆放,其实一直在心中构思,如果哪一天灵感来了,就会提刀挥洒,随性发挥全不顾尺面大小,疏密错落的排列,更显自然意趣。如今,孔良法在书画、陶刻、制壶方面均有极高的成就,荣获多次国际大奖。他创作十二把新式紫砂造型,称“良法十二式”。

1541758754815567.png

良法十二式——井栏

      十二把壶是十二篇逍遥乐章,十二种怡然心境,融合一体,即是一场自性完美的人生。淡漠名利的孔良法深深陶醉在翠竹、青松、兰草之间,在紫砂的世界里潇洒自得,他做了一个快活的隐者。“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早有意抱琴来”,徜徉在肆恣挥洒的紫砂壶里面。

      紫砂壶作为一种文化物件儿,其融题铭、绘画、书法、雕刻、彩绘等诸艺于一身,因而具有厚重的文人气息。紫砂在历代文人、艺人手把手的传递中,得以彰显其文人品格,而作为新时代的紫砂艺术传人,同样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

1541758771366765.png

1541758787552899.png

孔良法《石瓢壶》 编号:64471

      而孔良法的作品同样充满了典型的文人情怀,随性流畅的草书、泼墨写意的山水、笔走龙蛇的陶刻,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完美融合。

      有人赞曰:“昔日陈子恭,今朝孔达尼”,把他比作清代开创“曼生十八式”的陈鸿寿,可以说,《良法十二式》中的十二把新式紫砂造型向人们展示了新时代文人壶的风格走向,它们将十二种怡然心境融为一体,形成一段自性完美的人生。

      与此同时,孔良法在制壶和铭文时追求的境界源自他心中对真善美的追求与渴望。其笔下的墨兰疏密有致、浓淡相宜,是对文雅的一种推崇和理解,而壶大小适度、方圆相融,尽显其为人处世之道。

1541758804252642.png

1541758818313756.png

孔良法《茄段壶》编号:64468

      孔良法用余生倾心紫砂,兰亭幽趣、水墨情怀正是其自身的写照,也是最牵动其心魂的地方。带着自身特有的灵性,在古人的山水、书法间神游,涉猎唐、宋、元、明、清诸多名家,一笔一画、一招一式都落落大方,又沉着痛快。

匠人匠心

1541758833409082.png

孔良法

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

高级工艺美术师

宜兴荆溪书画院院长

其作品充满了浪漫唯美的文人气息

笔走龙蛇的陶刻

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十分完美的融合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