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比金贵的紫砂壶还值得收藏吗?
紫砂壶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收藏杂项,随着拍卖行情的高涨,“泥比金贵”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泥的艺术在世界上绝无仅有,是中国独树一帜的陶艺品种。
如何看懂一把壶?
民间流传着“一两紫砂一两金”的说法,近几年,纯粹宜兴丁蜀镇黄龙山紫砂原料越来越稀缺。宜兴的紫砂矿脉是天目山余脉,附近的浙江长兴、安徽广德也出紫砂泥,甚至贵州贵阳、辽宁喀左、河南宝丰等地也有紫砂泥矿,这些地方出产的紫砂泥矿与宜兴矿在化学成份上相去不远,但在工艺性能上不及宜兴矿富有表现力和可塑性,特别是紫砂表面自然肌理不如宜兴矿料丰富。张明强说,从2006年宜兴正式关闭紫砂矿井以来己有10年,原来的一些存货通过10年的消耗几近用完,目前市面上新出的紫砂壶十有八九己经不是纯粹的宜兴紫砂原料了。
宜兴紫砂工艺史虽然只有短短的近600年,但它继承了宜兴数千年制陶史的精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艺手法。紫砂艺术是一种匠人艺术,虽然它的传统工艺并不排斥工模具的使用,但是有些藏友过分追求成品的高精度,可能会落入误区,只能看懂依赖石膏模具批量制作的紫砂壶。
紫砂壶造型素以“方非一式,圆不一相”著称。张明强介绍说,紫砂壶造型上可分光器、花器、筋囊(纹)器三个大类。光器不添加仼何元素的装饰,纯粹用造型来感动收藏者,有一些在光器上加刻诗画,依然是光器。花器采用自然界中的动植物造型,也可以在局部装饰动植物元素。筋囊器则以阴阳线条来表现几何形体。
艺术品的作者来头向来是件大事,对紫砂壶来说也是如此。判断一个作者的潜力也在考验着藏友的眼光。一个优秀的紫砂艺术家应该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丰富的艺术经验、对作品的认真态度以及良好的群众口碑。
紫砂壶的市场风险
在紫砂热的旋风之下,收藏紫砂壶的风险也不可小视。
首先,紫砂壶的材料、工艺、作者都有造假的可能。现在市面上出现了很多用化工原料调色的“化工壶”,有人打出“代工壶”的名号来浑水摸鱼,有的“名家作品”自带证书,其实证书的出具方不明,什么也无法证明。
其次,作者的身份职称被过分看重。紫砂内业出现了一些价值扭曲的现象,很可能会对藏友造成误导,买到一些价格虚高的平庸之作。张明强说,现在的紫砂行业,如果没有一个高大上的职称头衔,如果不是出于某大师的门徒或真传,市场就很难接受你的紫砂壶。但是大多数的紫砂壶作者仅仅只把制作紫砂壶当作是谋生手段,做出来的几乎都是泡茶工具,谈不上是艺术的紫砂壶。讲究作者的来历,只能作为判断紫砂壶价值的诸多因素之一,绝不是全部。
紫砂壶收藏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变现不易。紫砂壶收藏群体比较小,还缺乏一个成熟的二级市场。如果不上拍,紫砂壶的交易通常在圈内进行,对于那些单纯以投资增值为目的、没有真正进入紫砂收藏圈的藏友来说,要以可接受的价位找到下家并不容易。
收藏实战技巧
想要“陶”出紫砂的乐趣,小编告诉你要知道 “六字经”。选择一把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具备艺术性的紫砂壶,要从“泥”、“形”、“工”、“款”、“功”、“名”六个字着眼去考虑。
“泥”是一把紫砂壶的根本所在,就像玉石一样,好料上好工,只有好的“泥”才值得大师去细心琢磨。紫砂泥具有双透气孔结构,用它制出的壶保味功能好,泡茶不失原味,简直是棒棒哒,又经得起冷热巨变,但遗憾的是已经停止开采啦。
“形”是一把紫砂壶的外在,外形可以千变万化,其珍贵原因在于紫砂壶是纯手工制作,蕴含着手工艺人的艺术造诣以及创造智慧。紫砂壶作为茶具,是茶道的一部分,而紫砂壶的创造意境与茶道的“超凡脱俗,淡泊名利”不谋而合,更加凸显了紫砂壶的收藏意义与升值空间。
“工”是紫砂壶的灵魂所在,制作一把精良的紫砂壶,一般需要几十到上百道工序,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能体现出温润感。好的紫砂壶除了流、把、钮、盖、肩、腹、圈足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外,点、线、面的过渡转折也一定要交待清楚,壶的“神”、“气”、“态”要明显表达出作者的思想,蕴含作者气息。
“款”是指刻在紫砂壶上的诗词书画或是印款,这也是包含在紫砂壶的价值之中的。如果一把刻有名家款式的,那么它的价值将是一把普通壶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当然假冒名家款的也就只能骗骗你自己啦,小编可是工薪阶层,只能买得起“仿造”的。
“功”则指的是紫砂壶的实用性,表现出一把壶的容量、高矮、口盖严密及出水流畅四个方面。紫砂壶作为实用器,其“功”更显重要,否则就没了品茶的“范儿”,“陶”紫砂也就没劲儿了。
“名”也就是紫砂壶作者姓名,如果作者的名气越大,名头越响亮,壶的价值也就水涨船高。小编提醒投资者在“陶”紫砂壶时,要量力而为,千万别打肿脸充胖子。资金雄厚的投资者,小编建议购买名家制作的,毕竟名家制壶品质与价值有保障。而资金欠缺的,嘻嘻,可以入手名家弟子制壶,也许明天他就成大师啦。
掌握了以上几点,大家就可以开始“陶”紫砂啦。不过还是那句话, “入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