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陶瓷艺术 > 陶瓷大师

融自然为一壶

时间:2021-11-23 10:16:36 来源: 《中国艺术报》 作者:尹汉胤

融自然为一壶

——丁亚平的紫砂境界

 

丁亚平紫砂作品

  走进丁亚平的紫砂工作室,一张不大的工作台上,一把尚未完成的紫砂壶静静地躺在转轮上。旁边的木盒中,堆满了他自制的各种紫砂塑形工具。身后两个陈列柜中,琳琅满目地摆放着他制作的紫砂壶。置身在这间逼仄的工作室,使人更亲切地体会到了紫砂的朴素。这种朴素不仅体现在各种古老的制壶工具中,更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融自然为一壶的紫砂意境。

  一股悠远的泥土气息弥漫在室中,那是蕴藏于宜兴大地深层紫砂矿泥的味道。紫砂矿泥,被宜兴人誉为“富贵土”,正是这深藏于地下的“富贵土”,造就了历史悠久、蔚为大观的宜兴紫砂艺术。此刻,那“富贵土”就悄无声息地沉睡在室中一隅的陶缸中。而陈列柜中形态各异、色彩纷呈的紫砂壶,则散发着泥土的光泽,凝结着宜兴先民的智慧,化腐朽为神奇,延续着宜兴古老的紫砂辉煌。

  观赏丁亚平的紫砂作品,其中名为“书扁”的两把壶,吸引住了我的目光。这两把壶虽为同款,但其所蕴含的意境,却让人浮想联翩。据丁亚平介绍,“书扁壶”为清代紫砂世家名匠陈鸣远设计制作定型。一经问世,便引起了世人的赞赏关注,遂成为了紫砂壶中的一款名壶。陈鸣远一生与文人雅士过从甚密,其制作的紫砂壶,总蕴藉着一股耐人寻味的书卷气。他设计制作的紫砂壶,非常注重从自然万物中汲取灵感,其制作的每一把壶,都飘逸着一种天然雅趣,从而使其壶声名远扬,成为文人雅士争相收藏的佳品,翘楚于江南紫砂界。

  而眼前丁亚平制作的这两把“书扁壶”,外观轮廓自然圆润、宁静简约,鲜明地传承着陈鸣远的紫砂神韵。从侧面观赏,两把壶犹如内容丰富的两本书,沉静内敛。但当你转换视角,以俯视观赏时,原本沉静如书的两把壶,便立刻呈现出了天然生机。一把壶其形似水滴的壶钮,好似从空中坠落于水面的一滴水,立刻在平静的水面上泛起涟漪,层层水波扩散在壶面上。而另一把荷叶纹路的“书扁壶”,此刻就像是漂浮在水面的一片睡莲,在水波的涌动下,轻轻摇曳……两把“书扁壶”,彼此相闻地构成了一幅荷塘月色图。

  自陈鸣远的“书扁壶”诞生以来,其经典的造型,富有弹性的黄金弧线,复杂严苛的制作工艺,被紫砂界公认为是紫砂壶中的一顶皇冠。年少的丁亚平在进入紫砂学徒班听师傅介绍宜兴紫砂历史时,得以初次见识“书扁壶”,“书扁壶”独特的造型从此便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中。随着学艺岁月的增长,“书扁壶”日益强烈地牵系着他的心绪,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将这把壶制作出来。然而,充满艺术魅力的“书扁壶”竟真的如同一本高深难懂的“书”,使许多制壶人在它面前望而却步,成为曲高和寡、少有人问津的一个紫砂高境。

  而丁亚平始终没有停止心中的梦想。随着制壶技艺的不断成熟,他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向往,开始尝试制作“书扁壶”。经过锲而不舍的刻苦钻研反复制作,功夫不负有心人,丁亚平最终掌握了制作“书扁壶”的紫砂工艺。在掌握了制壶工艺的基础上,他通过仔细观察揣摩陈鸣远、时大彬所制作的“书扁壶”,从中更深刻地体会到两位大师在理念、造型、工艺、风格、手法上的和而不同,独特细腻工艺的差别,进而使“书扁壶”在其手中绽放出与时俱进的新时代审美价值。

  自紫砂诞生,历朝历代的制壶人可谓汗牛充栋,然而在紫砂历史长河中,能在紫砂壶上留下自己艺术印记的制壶人却屈指可数。其中道理说来也简单,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精美工艺的紫砂人,一定是毕生触类旁通、悟性敏锐、锲而不舍,始终与时代同行的紫砂艺人。

  18岁进入紫砂学徒班的丁亚平,当手触摸到紫砂泥的那一刻,紫砂便如磁石般强烈地吸引了他,由此便发自内心地将生命全身心地投入到紫砂艺术中。从打泥片、泥条开始,将各种基础技术掌握得非常扎实,每次技术考核都名列前茅。

  在全厂技术考核中,他以精准的制作技艺力压群雄,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获得了第一名。一个学艺只有3年多的毛头小子,竟一举胜过了从艺多年的前辈,其出色的技艺立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然而,在一次技术等级考核中,被人们一致看好的丁亚平,却名落于后。面对现实,他没有争辩,更没有气馁。从此,他毅然放弃了一切职称评定,开启了坚定不移、心无旁骛的对紫砂工艺更加执著的钻研。艺术在转轮的旋转中默默感悟,紫砂在春夏秋冬中孕育成熟,将一切都化为对万物生命的深刻理解,由此他进入到了艺术人生的新境界。

  再次环顾丁亚平狭小的工作室,忽然感觉这间工作室变得宽敞深远起来。不是工作室变大了,而是当你的目光投注在他制作的紫砂壶,将其掬于手中玩味的时候,眼前便会呈现出一片深远天地,感知到发自于大地深层的生命气韵,将你的视野心胸通过紫砂延伸扩展出去,将你带入到气象万千的自然世界中。

  墨守成规、不忘初心,是宜兴紫砂延续至今的艺术根基;而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则是宜兴紫砂永葆青春的精神血脉。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