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陶瓷艺术 > 陶瓷大师

有文化"附加值"的紫砂壶才有更大的收藏空间!

时间:2020-06-23 10:22:47 来源: http://www.zisha.com 作者:周杰伦

  精明的收藏者意识到,近现代紫砂壶的行情已不低,要寻找还有升值空间的紫砂壶,必然要选择有文化"附加值"的一类。紫砂壶本来只是民间用器,按行内公认的说法是,明代文人陈曼生酷爱紫砂,采取自己画图稿,艺人按图制作茶壶,自己还在壶身以绘画的方式,使紫砂壶"升格"为艺术品。这种风气沿袭至今。在广州市文物总店粤雅堂举行的"岭南书画名家和宜兴紫砂工艺大师联袂作品展"上,就展出了一批岭南书画名家林墉、陈永锵、卢延光等与宜兴紫砂工艺大师徐克强、吴淑英等合作的紫砂壶,

  精明的收藏者意识到,近现代紫砂壶的行情已不低,要寻找还有升值空间的紫砂壶,必然要选择有文化"附加值"的一类。

  紫砂壶本来只是民间用器,按行内公认的说法是,明代文人陈曼生酷爱紫砂,采取自己画图稿,艺人按图制作茶壶,自己还在壶身以绘画的方式,使紫砂壶"升格"为艺术品。这种风气沿袭至今。

苍新华作品:《祝福快乐》

  在广州市文物总店粤雅堂举行的"岭南书画名家和宜兴紫砂工艺大师联袂作品展"上,就展出了一批岭南书画名家林墉、陈永锵、卢延光等与宜兴紫砂工艺大师徐克强、吴淑英等合作的紫砂壶,每位岭南书画名家都是第一次在紫砂壶上进行创作。

  藏家王行书对于紫砂壶和书画有独特的见解:"传统的紫砂壶是艺人在纸上画图后翻印到紫砂壶上再雕刻,由于不是一种随性的创作,所以自然会稍嫌僵硬,更强调工而往往忽略了艺。

  而画家在紫砂壶上画画是一种创作,与紫砂壶的线条相得益彰,成为一件更好的艺术品。"

  此前,书画家画陶瓷"风行",而业内对此褒贬不一。有的认为这是书画家与工艺师的合作,是一种再创作,提高陶瓷的艺术品位;另一种说法认为,书画家不该"踩过界"

  因为在瓷器上画画只是把瓷器当作宣纸,无法更好结合陶瓷工艺更好发挥书画艺术。

  名家画紫砂壶是否也存在这样的争议?

  在王行书看来,虽然都是在器物上写字作画,但是陶瓷跟紫砂壶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陶瓷讲究通过窑变再现艺术感染力,所以陶瓷要上釉,追求烧制后釉面的变化,追求色彩和立体感。

  而紫砂壶在工艺上很难达到瓷器的这种色彩,因为其成形需要的温度更高,它更追求线条美。可以说,在紫砂壶上作画相比在瓷器上作画更可以保持书画的原态。"

  "相对瓷器来说,紫砂壶目前还没有过于商业的做法。"于先生认为,主要是这种名人书画的紫砂壶不可能形成一个市场,只是适合部分收藏者"雅兴"的"小众藏品":"市场推广需要量,书画家不会愿意批量生产那么多的紫砂壶,往往是以壶会友。

贺洪梅作品:《上善若水》

  其次,这些名人书画紫砂壶的价格也往往难以衡量,因为没有价格参考、价格标杆。

  说起收藏,大致有两种:一是纯收藏,买了就不出手,是纯粹的喜欢便买来,欣赏把玩,乐此不疲;一是倒腾,左手进右手出,凭一双火眼金晴,辨别真伪,拣点漏,获点利,积累财富。

  还有一种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随着资金雄厚,眼光犀利,不断淘汰差的,换取好的,或者把往日看走了眼的出手,再换取真的美的入眼的。

  而关于收藏,我常常会想起余国松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书画这东西,总是最后请进门最先请出门。

  因为人们富裕了,便有了购买的能力和愿望。日用品毕竟都有了,还买啥呢?于是就买字画等艺术品,不管是真懂的还是附庸风雅的。这就是富裕了最后请进来。

  但是到了困难时,就会想到:锅碗瓢盆都是要的,没他难过日子。再看看墙上挂的字画,多他少他无关紧要,唉,还是卖他救急吧。

  这些年来每想起这话,总觉得他见解独到,尤其是作为个中人能出此语,大有跳出三界外的如炬目光。

  盛世收藏。这是我们都认同的一句话。也许大家都读过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爸爸是礼部员外郎,公公是炙手可热的当朝宰相。先生热爱古碑帖的时候能脱下衣服去换,直到最后收藏颇丰,金兵南犯,家破人亡,当她再写这篇后序时那个心情,让我们不忍卒读。

  所以我说收藏既是一种心情愉悦的享受,也是一份责任。

  也许关乎贵贱,也未必全关乎贵贱。先人遗墨,师友短札,一书签、一丝帕、一书卷,往往都是一段历史,一份沉甸甸的收藏。

  我们收藏它,不惟得使用之便、升值之益,更是心之寄,意之牵。我们把玩观览,细心呵护,无不和它的历史息息相关。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