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思巧手巧制壶-潘国凤
1967年生于宜兴大浦,本科学历,清华大学研修班结业,江苏省陶瓷专业委员会委员。自幼受紫砂艺术的影响,喜爱紫砂。从事紫砂艺术30多年,曾得到徐汉棠、曹婉芬等多位名师的指点。勤学苦练,不仅练就了一双制壶巧手,而且善于思考,善于创新,形成自己的壶艺风格。2006年创办潘国凤紫砂工作室。作品多次获奖,其中“百合壶”获2009年烟台首届国际茶业暨紫砂工艺博览会金奖,“荷塘情趣壶”获2011年中国南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谦谦君子壶”获2015年“悲鸿杯”紫砂艺术大赛金奖,“飞鸿壶”获第九届“中陶奖”中国陶瓷产品设计金奖,“华灯壶”获上海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
以自己的巧思与巧手巧制紫砂壶,这是工艺美术师潘国凤从事紫砂的一个鲜明特点。多年来,她将自己的巧思融入紫砂壶,再通过自己的一双巧手精心制作,使一把把紫砂壶“品有丰富内涵、赏有精湛技艺”,在业内获得好评。
潘国凤的一双制壶巧手是经过勤学苦练得来的。她于1967年出生在太湖西岸的大浦,当地有许多人家制壶,让她从小就得到了壶艺的熏陶。1987年她学习制壶技艺时,已经具有一定制壶基础的她,经师傅指点,很快就入门了。她的丈夫收藏老壶,时常为她提供练艺的“标本”。她把这些经过岁月沉淀而留传下来的老壶,亦当作是师傅,默默地观赏,默默地交流,默默地讨教“招式”。她在反复的临摹中,技艺不断提高,一双手变得越来越巧了。
如果说潘国凤大量临摹老壶是为了练就一双制壶巧手,那么她对壶艺的反复思考让她形成了制壶上的巧思。潘国凤认为,制壶不仅仅在制,更重在思。一把紫砂壶若是没有作者的思考,没有作者的想法,没有作者的语言,这把紫砂壶就会苍白空洞而没有生命力。
荷塘情趣壶
潘国凤的巧思,来自于她对大自然的细微观察。紫砂花器大多数以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鱼虫禽兽为题材,而且以形态逼真、生动自然为上。潘国凤喜爱制作紫砂花器,其中巧施于壶上的“点睛之笔”,就来源于她对大自然认真细致的观察。
她创作的“荷塘情趣壶”,展现的是荷塘“蛙鸣鱼游荷花香”的美景。她多次去荷塘观察,壶身以8瓣荷花的花瓣构成,壶嘴以一张翻卷的、其经脉清晰可见的荷叶包裹,壶盖上置放可以转动的莲子,一只昂首鼓腮而鸣的青蛙栩栩如生地停歇在莲子中央。荷花、荷叶、莲子、青蛙,一幅荷塘美景的画面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该壶在2011年中国南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一举获得金奖。同样,她的“竹影清风壶”“竹福提梁壶”等,都是她细微观察大自然创作的佳品。
百合壶
潘国凤的巧思,来自于她对生活的热爱。一个善于创作的人,必然是热爱生活的人。宜兴盛产百合,它不仅是人们喜爱的食品,还有“百年好合”这一美好寓意。潘国凤创作的“百合壶”,缘于家中厨房里的百合。丈夫从市场上买回百合,放在了厨房里。她在剥百合时,突然心念一动:百合、百合,百年好合,为何不创作一把以百合为题材的壶呢?于是,她与丈夫一起设计这把祝愿天下夫妻恩恩爱爱、百年好合的紫砂壶。“百合壶”其百合的特征非常明显,壶身上的百合瓣与壶钮的百合造型,让人一看就能知道这是散发着泥土芬芳的百合。
她的“谦谦君子壶”以竹为题材,表达了她的生活态度:无论世界怎么喧嚣繁杂,做人都应不失谦谦君子的风度。竹隐喻君子,她用12支“竹片”构成壶身,竹节处长出竹枝竹叶,君子之风扑面而来。“谦谦君子壶”在2015年“悲鸿杯”紫砂艺术大奖赛中获得金奖。
竹影清风
潘国凤的巧思,来自于她对壶艺的浪漫追求。孔雀东南飞,这是一个富有诗意而又浪漫的词语,她借助“孔雀东南风”这一词语,以浪漫的姿态、浪漫的手法,创作出了浪漫的“东南飞壶”。壶身饱满,线条流畅,恰如孔雀丰满的身姿;壶嘴蜿蜒而出,犹如一只骄傲的孔雀首;壶把弯曲自然,但在传统的形制里又内圈了一段,弯成类似孔雀的羽毛花纹,似乎正在开屏;壶盖上直直竖立的壶钮就像孔雀翎。整把壶造型别致,充满张力,好像一只孔雀正展翅向东南方飞去。
她创作的“搏浪壶”,表达人生搏浪向前的主题。提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提梁,向前倾斜,就像一朵在急风中斜飘的浪花;壶钮也不是传统的壶钮,就像一朵溅起的浪花;壶身不很规则,上宽下窄,就像一朵涌动的浪花。“搏浪壶”充满了“搏击浪花、快意人生”的浪漫色彩。
黑珍珠
巧思巧手巧制壶。潘国凤在紫砂艺术之路上,凭着自己的巧思与巧手,创作了许多“可读、可品、可赏”的紫砂壶,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壶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