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紫砂壶 回溯那些传奇的历史故事
紫砂壶的器型非常多,款式多种多样,但不是很了解紫砂的人可能会觉得紫砂壶长得都一样啊,其实不然。
器型,即紫砂壶的款式造型。作为历经千百年时光洗濯流传至今的“模式”,绝大多数器型里都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那些生动的故事,就好像天空中的繁星,看似遥远、距离我们十万光年,但其实却又可以被我们目光所触及,倘若我们躺在屋顶上,它们就仿佛近在咫尺了。
都说艺术的灵感源自生活,紫砂也是一样。如果你聆听过下面这些藏在紫砂壶器型里的故事,你一定会对故事里的悲欢离合感同身受,并且充分领会紫砂壶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当中包含着的古老、质朴而又亲切的美的精神。
1 鹧鸪提梁壶
顾景舟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鹧鸪被人用来作为意象,表达悲伤的情感。只因为这种鸟儿的叫声,酷似:
“行不得也,哥哥。 ”
这把提梁壶的造型为扁圆形壶身,把手为见棱见方的三柱高提梁,从侧面望去犹如一只飞翔着的鸟儿的头部,顾景舟大师为其命名“鹧鸪提梁壶”。和古代诗词中鹧鸪的寓意一样,鹧鸪提梁壶当中蕴藏着一个悲伤的故事。
鹧鸪提梁壶
紫砂艺术家顾景舟先生以壶为痴,心性纯正,直到51岁才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比自己小11岁的徐义宝女士,并且与她结合。婚后,两口子的生活过得融洽而幸福,这爱情并没有因为姗姗来迟而衰减了光彩。原本以为平静而和美的日子能够一直白头到老,可是,在相濡以沫不到二十年之后,徐义宝却被查出患有鼻咽癌。顾景舟先生预感到妻子此病的凶险,哀叹人生无常、伊人将逝,将满腔悲伤的情感寄托在这一款紫砂壶上。
鹧鸪提梁壶
在“鹧鸪提梁壶”的底上,顾景舟先生留下了这样的刻款:癸亥春,为治老妻痼疾就医沪上,寄寓淮海中学,百无聊中抟作数壶,以纪命途坎坷也。景舟记,时年六十有九。
鹧鸪提梁壶
如今,我们观赏鹧鸪提梁壶,惊艳于她优雅的姿态,可谁能想到当初,那位做壶的老人,面对妻子的重病、命运的打击,他内心是多么伤感呀!
2 容天壶
布袋和尚
或许有人会嘲笑普通邻家大叔的啤酒肚,说那是中年油腻男的标配。但是,可没有人敢嘲笑弥勒佛的啤酒肚,因为他大大的肚皮,象征着大肚能容天下事,那可是非常严肃和神圣的。
有这样一把紫砂壶,叫做容天壶。
容天,即容纳天下之意。此壶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创,早期作品壶形偏低,后来壶形较高。要体现此壶的气韵的确很难,需要做壶之人用心体会。在气韵饱满的壶身上添加一微微矮颈,壶盖增高成半球状,平添拙朴童趣。出水效果佳,用起来确实方便舒适。视觉上稳重大度,在质朴中见深厚。
容天壶
容天壶
相传容天壶的器型里,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相传是在唐末五代时,浙江奉化有个名叫契此的和尚,号为长汀子,他身材短胖,烂漫率真,放浪形骸,性格不羁,随处坐卧,经常以仗背一布袋入市,四处化缘,见物则乞,人称“布袋和尚”。据说他能示人凶吉祸福,而且灵验。在临终之前,曾说一偈: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后来人们就把他作为弥勒菩萨的化身,先是在江浙一带,民间都画他的图像供奉,后又在寺院塑其形相。契此和尚圆寂于后梁贞明三年(公元917年),因此将其形象作为弥勒菩萨供奉,当是宋代以后的事情。杭州灵隐寺飞来峰有大肚弥勒造像,是飞来峰大的一龛佛像,南宋造像。这位大腹便便的布袋和尚便是弥勒佛形象的由来,也是容天壶的灵感来源。
3 合欢壶
乐器大镲
在古代,老百姓最欣慰的,莫过于君主贤明、天下太平。每一位贤明的君主都会赢得百姓们由衷的爱戴。
生活在乾隆、嘉庆年间的紫砂艺术家陈曼生在溧阳为官,上任伊始,便遇到运送“白芽”贡茶上京之重任。曼生召集故友亲朋,全力以赴,因白芽乃是每年皇家钦点的名贵贡茶,须在清明之前作为十纲贡品茶中第一纲运至京城。曼生不敢怠慢,征集、挑选、包装,命人昼夜兼程,送往京城。终如期而至,龙颜大悦。
合欢壶
消息传来,曼生及其幕客好友皆欣喜。曼生设宴以贺。席间,曼生一时兴起,挥毫泼墨,写下墨宝
“八饼头纲,为鸾为凤,得雌者昌。”
好友郭通提议,何不造壶以载此喜,曼生喜不自禁。席间鼓乐欢天,乐手执大镲卖力敲击,声音洪亮悦耳。曼生乃性情中人,下席亲自手持大镲用力合敲,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大镲凹凸有致,合则响,合而美。曼生有感于大镲分分合合,奏响人间欢乐,遂以合镲为样,合欢为名,设计出合欢壶,以朱泥造之,通体大红,富含吉祥与幸福之意。此壶极富天趣,取皆大欢喜之意,适用于节庆、祝福聚会之场合以添乐趣。
合欢壶
这款合欢壶的壶身用两器皿对合而成,陈曼生有感于大镲分分合合,奏响人间欢乐,遂以合镲为样,合欢为名,设计出合欢壶,以朱泥造之,通体大红,富含吉祥与幸福之意。此壶极富天趣,取皆大欢喜之意,适用于节庆、祝福聚会之场合以添乐趣。所以得名合欢,寓意合而则欢。
以上这只是几个典型的例子,基本上每一款紫砂壶都有着她独特的魅力和历史风貌,这也是紫砂能够独特于其他茶具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