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奇迹 艺术助力|范迪安:为伟大事业造像 为时代精神写照
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在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这是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座伟大丰碑。
从脱贫攻坚的启动伊始到决战时期,中国美术界就积极行动起来,广大美术家投身脱贫攻坚的各个现场,感受脱贫攻坚战斗火热的场景和感人的事迹,以大量的写生采风实践和创作精品塑造这场战斗中涌现出的英模群像,表现扶贫干部倾力奉献、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时代壮举,描绘脱贫攻坚带来的山乡巨变、山河锦绣和贫困地区人民奔向小康的美好生活,讴歌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
中国美协和各级美术机构在组织脱贫攻坚主题美术创作上发力之强,广大美术家参与艺术扶贫和奋笔创作用力之深,多视角、多维度、多种形式的创作面貌之丰富,汇成了脱贫攻坚这场人类壮举的视觉艺术史诗,也体现出中国美术在新时代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和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的崭新气象,彰显了广大美术家立足中国大地、表现时代主题的文化自觉和艺术信念,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美术为伟大事业做形象明证、为时代精神做丹青写照的重要作用,产生了激励攻坚斗志、凝聚精神力量的积极意义。
在艺术参与和助力脱贫攻坚的大队伍中,高等美术院校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多年来,各大美术学院把脱贫攻坚作为师生开展创作的重要主题,组织并支持师生深入贫困地区,贴近脱贫攻坚主战场,开展调研、采风、写生,在贫困地区开展书画慰问活动,尤其是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题材创作纳入创作科研规划,组织专题研讨,发挥美术学院富有经验的艺术名家在指导创作上的作用,形成艺术学府集体创研的机制与氛围。作为美术创作的重镇,各大美术学院调动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壁画、综合材料等不同专业力量,一大批中青年教师把脱贫攻坚主题创作作为创作重点,在艺术表现形式和语言发挥院校的学术优长,精心打造脱贫攻坚美术创作的精品力作,创作了一大批构思新颖、画面宏大、形式独到、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这些作品在及时的展览和传播中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此外,美术院校积极发挥了“大美术”的学科专业优势,把设计学各专业和建筑学、人文学科的力量调动起来,开展贫困地区的文化遗产调研、“非遗”传统活化、民间工艺创新发展等活动。建筑和环境艺术专业的师生深入边远乡村,为规划和营造绿水青山生态环境、保护和科学利用乡土建筑发挥专业本领,在美丽新农村建设中再现乡土传统建筑之美,构筑小康时代乡村风貌,其中产生了不少优秀的样板。这些年,设计学科为社会服务的重点从城市转向乡村,从富裕地区转向贫困地区,既以“扶贫先扶智”的理念帮助培训乡土艺人,在“非遗”技艺的传承中融入现代设计意识,使“非遗”特产获得市场效益。同时,在研究贫困地区传统文化和工艺特色的过程中,深挖民族工艺产业资源,让艺术扶贫产生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果。例如中央美术学院对口帮扶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前后逾七年持续投入人力、智力、财力,选派优秀干部任职副县长,提升剑川白族服装服饰以及木雕、石雕、黑陶、布扎等工艺的设计水平,策划“为现代剑川而设计”等活动,举办创意大赛,实施“剑川名匠”选育工程,推介剑川民族工艺产品,接收了近百名剑川书画人才和非遗传承人、中小学美术教师到央美校园开展培训,先后派出近20名研究生前往剑川开展扶贫支教,在学校和贫困地区之间架起宽阔的艺术扶贫桥梁。在剑川县全域达到脱贫标准、全面消除绝对贫困之际,一条凝聚了央美师生情感与奉献的“央美路”留在了剑川。
艺术为脱贫攻坚做出的贡献是有限的,得到的回馈是心灵的洗礼、情感的升华、精神的振奋,这将激励广大美术家继续描绘和讴歌脱贫攻坚的伟大壮举和伟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