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当凌绝顶——中国国家画院资深艺术家学术联展”研讨会在京举行
9月2日至9月10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国家画院创研规划处、理论研究所、《中国美术报》社承办的“会当凌绝顶——中国国家画院资深艺术家学术联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并于9月3日,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行了“会当凌绝顶——中国国家画院资深艺术家学术联展”研讨会,对十位艺术家的艺术特色和成就展开讨论。
研讨会现场
此次展览展出了中国国家画院十位资深艺术家刘勃舒、李宝林、邓林、詹庚西、王迎春、谢志高、李延声、裘缉木、龚文桢、龙瑞的170件作品。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在看过展览后表示:“这几位艺术家都出生于20世纪30、40年代,他们直接受益于徐悲鸿等老一辈艺术家开启的中国美术教育先河,继承了中国艺术传统,特别体现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这几位艺术家都有各自鲜明的风格面貌,在当代中国画创作领域极具学术性和代表性。”
展览现场
中国国家画院党委书记张士军说:“‘会当凌绝顶’是中国国家画院策划的非常重要的系列学术展。参加此次展览的资深艺术家是在中国国家画院成长起来的第一批艺术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梳理他们的成就,挖掘他们的学术精神,可以为当代艺术创作研究提供经验。同时,梳理研究的过程也是中国国家画院文脉传承发展的过程,对发掘我院精神价值,推动艺术创作从‘高原’向‘高峰’迈进有积极作用。”
展览现场
以刘勃舒、李宝林、邓林、詹庚西、王迎春、谢志高、李延声、裘缉木、龚文桢、龙瑞等为代表的艺术家作为中国画研究院时期艺术创作研究的中坚力量,既有扎实的传统功夫,又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在各自的艺术探索中都取得了公认的成就,这十位艺术家用自己的艺术创作和不倦探索,开创了中国画研究院的一代新貌。
展览现场
在向艺术高峰迈进的过程中,艺术家应该秉承怎样的学术自觉?各位参展艺术家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刘勃舒认为:“艺术创作中最重要的是艺术家把自己的想法充分表达出来,让观众可以产生联想和共情。”李宝林谈道:“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艺术面貌,十分不易。我这一生就是尽心尽力、顺其自然。”邓林认为:“磨难对艺术家很重要,艺术家一定要珍惜寂寞,耐得住寂寞,才能出好作品。”詹庚西强调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首先要继承中国画传统审美的几个要素,比如中国画笔墨、文化、诗词、文学各方面的修养;其次,传统的绘画技法一定要继承,不能为了创新把中国画的传统特色丢掉。”王迎春谈道:“艺术家在艺术追求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自信,即相信自己对于艺术的理解和追求。我们不受时代潮流的影响是不可能的,但是在大潮中不失掉自我,不盲目地去模仿和跟风,在洪流中把稳方向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是最可贵的。”谢志高认为:“我们这一代艺术家都是学习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精神成长起来的,所以一直秉持的都是面向生活、表现人民与时代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与此同时,我也感受到年轻一代艺术家在艺术的感知力、形式语言的创新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李延声认为,艺术家们永远在传统生活和创作的路上,并总结道:“我们画了一辈子,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的试验田,新时代给了我们新的体会和机遇。”龙瑞深情感慨:“当下艺术创作无‘高峰’,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现在离山太近看不到‘高峰’,也许未来蓦然回首,‘高峰’就在当下;另一方面,是因为近些年我们离开中国传统文化太远了,把好多时间都浪费在了艺术的本体之外。通过这个展览,能够让我们每位来参加的艺术家再反思一下,力争在日后有限的时间里,更上一层楼。”
展览现场
对于中国当前文艺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中国国家画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卢禹舜认为:“加强中国国家画院的学术建设,更好的创作出代表这个时代水平的优秀作品,是我院的责任和使命。希望通过我院自身的努力,起到引领和导向的作用。所以从学术的角度策划了‘会当凌绝顶’的学术命题,对我院资深艺术家做了研究和学术梳理。这一批艺术家的创作实践代表了中国美术创作的最高水平,是能够续写这个时代美术史新篇章的老艺术家。”
展览现场
此展是对十位资深艺术家的致敬,亦是对他们的艺术进行总结,展现他们的才华、品格和成就,弘扬中国国家画院的学术精神和优良传统。期望通过这次展览,进一步推动中国国家画院创作研究的学术追求,努力创作高质量的艺术作品,为新时代中国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