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书画艺术 > 展览活动

《冻解物》武宁亚个人艺术展在北京曦空间开展

时间:2019-12-20 10:27:00 来源: 人民网-书画频道 作者:杜佳妮、鲁婧

策展人张铨介绍展览情况

艺术家武宁亚为参展嘉宾介绍作品

展览现场展出的作品

      人民网北京12月19日电 《冻解物》武宁亚个人艺术展于12月18日在北京曦空间开展,展览由资深藏家张铨策展,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彭峰为学术指导并为展览作序。据悉,展览为跨年艺术展,由2019年12月18日展至2020年1月8日。

武宁亚作品

名称:自然,社会,精神

年份:2019年

材料:合成水晶、卵生蛋、贝壳、昆虫

尺寸:80cm x 80cm x 80cm

      此展是艺术家在筹备了两年之后,个人艺术作品的集中呈现。作为在知天命之年闯入艺术圈的“素人”,武宁亚展示了当代艺术的另一种可能。他所涉及的话题从国际上方兴未艾的“大历史观”,到中国传统文化再造的“东方精神”,再到关于未来时空的想象,试图整合东西方文化资源,格物而致知,重新讲述出符合当今社会语境和文化特色的艺术故事。

      以《冻解物》为主题的展览,囊括了武宁亚三个系列的作品,分别为:甲骨系列、太湖石系列和中药系列。这三个系列作品讲述了三个故事,从文明的不同层面出发,构成有关文化与自然、过去与未来、生命与死亡的宏大叙事。

艺术家武宁亚在作品前

武宁亚作品

名称:仓颉

年份:2019年

材料:宣纸、和纸

尺寸:280cm x 160cm x 170cm

武宁亚作品

名称:大道

年份:2019年

材料:宣纸、和纸

尺寸:300cm x 220cm x 310cm

武宁亚作品

名称:命运

年份:2019年

材料:宣纸、和纸

尺寸:250cm x 100cm x 260cm

      甲骨系列讲述了有关文明的产生和传播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文字的创造和纸的发明作为文明诞生和传播的标志,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古代中国人将文字镌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许想要借助动物的灵性让文字发挥效力,这样文字和骨便产生了物种与文明偶然间的奇妙结合。中国人对文字和纸有一种信赖和敬仰,“敬惜字纸”的传统也来源于此。于是在武宁亚这里,骨、文字、纸张以一种跳跃式的思维被联系起来,形成了用宣纸创作的带字的龙骨,诠释了他关于文明发生的思考。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