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书画艺术 > 展览活动

山水不仅是山水

时间:2019-12-02 10:47:28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作者:杜佳妮、丁涛
原标题:山水不仅是山水

客厅里的园林(雕塑) 2019年 史金淞

石门(油画) 20世纪40年代 关良

“上海油画雕塑院文献系列展”是上海油画雕塑院的重要学术品牌展览项目之一。该展项通过系列艺术大师(名家)个案研究和“群体”“流派”专题研究,以文献、作品、实物相结合的方式推出展览,体现了上海油画雕塑院的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实力。本次该院策划的“山川悠远——‘山水’艺术的当代衍变创作与文献展”即为该“文献系列展”之一。

山水艺术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代表,体现着中国人的审美和精神追求,也享誉世界,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与亚洲乃至世界沟通的文化名片。物质的山水是生命的依靠和寄托,人文的山水则传递了代代相传的艺术传统、人文精神和哲学思考。

中国拥有漫长的农耕历史,农耕文明源远流长,渗透在社会生活、风俗习惯、宗教、思想文化等方方面面,形成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土地——山水田园是农业社会的根本。因为它是托身之所,依靠它养育生命、繁衍子孙,乃至于“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所以即便今天很多中国农村依然保留有土地崇拜的风俗。不仅如此,围绕山水田园还形成了灿烂的山水文化。中国自古就有“乐山”“乐水”的传统观念,山水可游、可观、可居; 还是涵养性灵、寄托情怀的精神庇护所,如诗歌吟唱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水诗先于山水画发展成熟,它们共同构成中国山水文化的核心表达。在形成于魏晋时期的山水诗的带动下出现了专门以山水为题材绘画,并在五代两宋时期发展达到高峰,形成了诗画交融的传统,渐而与毛笔书写的书法艺术演变合成诗、书、画一体的独特的绘画表达。尽管历经元明清的朝代更迭,山水精神和诗书画的传统依然在封闭、节奏缓慢的封建农耕社会的历史时空中随着时代不断传承、变异,安静地发展了近千年,直至20世纪。所以,山水既是物质的,又是人文的。物质的山水是生命的依靠和寄托。人文的山水则传递了代代相传的艺术传统、人文精神和哲学思考。故而,山水不仅是山水,很多时候它就是人身之外的一切;在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它代表着“地”,代表着“天”,代表着至上的“道”。

20世纪初,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内忧外患中谢幕。西方的传统绘画造型体系和它日益兴盛的现代主义艺术大规模地传入中国,打破了中国一千多年来水墨绘画单一而封闭的发展环境,自此中国绘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中西交融、多元发展的时代。与之伴随的还有20世纪民族危机深重、多灾多难、动荡复杂的社会环境。因此,20世纪以来的中国艺术的发展道路不可避免地交织着民族文化复兴的使命与艺术家个人动荡的身世际遇,复杂而坎坷:新旧交替,异质文化和本土艺术、传统和创新的对抗、包容、吸收和转化在与时代语境交互中艰难行进。20世纪是中国艺术不断走向现代化并进入当代语境的时期。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到来,新兴科技为艺术表现带来新的契机,中国艺术家身处日益强盛的中国,将以什么样的艺术展现文化自信?中国的当代艺术表达对深厚的历史传统和时代又有怎样的回应?这些,此次展览将试图以点及面地做出回答。

“山水有清音”,时代的更迭并未遗失传承千年的山水文化精神。山水绘画是中国传统水墨画最大的系科。鉴于山水艺术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位置,以及新世纪以来从“山水”的角度切入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当代性转化的创作潮流,此次展览围绕“山水”主题分为三个部分展开:第一个部分“文化危机与中西调和——‘山水’的现代化之路”以文献展出为主,展现了20世纪早期大家致力于中西交融、绘画现代化的实践与探索;第二部分“生态境遇与东方意象——‘山水’的当代化转换”展示的是历经20世纪后期改革开放语境,艺术创作从现实主义向当代转向的艺术家的创作;第三部分“文化寄托与身份认同——全球化境遇中的‘山水’”展示的是21世纪全球化语境中青年艺术家的创作。展览通过选取一些典型实例,旨在以点及面地梳理现当代以来中国传统绘画单一语境为西学东渐所打破之后,中国山水艺术的传统作用于西方造型体系以及山水艺术接受西方艺术影响而产生的艺术创作语言观念和风格衍变的类型和脉络,从而试图揭示山水艺术区别于西方风景艺术的独特价值,展现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艺术的独特品位和格调。同时也尝试为时下的中国传统艺术的当代化转化提供具有价值的视野、思路和启发。

(作者李诗文为上海油画雕塑院研究员)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