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书画艺术 > 艺术资讯

国博云端绽放“彩陶之花”

时间:2020-04-23 23:16:46 来源: 北京日报 作者:杜佳妮、鲁婧

原标题:国博云端绽放“彩陶之花”

  “彩陶王”漩涡纹双耳彩陶罐(国博藏)

  人面器口漩涡纹壶

  作为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陶器伴随制陶工艺的发展,陆续出现了以彩色纹样和主体造型相结合的彩陶。而在史前彩陶发现最为集中也最具特色的黄河流域,先后形成了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三个彩陶文化中心,其纹样之多变令人眼花缭乱。

  上周,国家博物馆在其公众号推出“云看展”之“河西走廊之畔”,内容从彩陶被重现的历史溯源,到走近素有“彩陶之乡”的甘肃彩陶,让人们得以知晓彩陶的前世今生。

  甘肃彩陶的发现和研究与瑞典学者安特生密不可分。1923年至1924年,他为了寻找仰韶文化的源头,溯黄河而上,在甘肃、青海地区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先后发现了临洮辛店、广河齐家坪、临洮马家窑、广河半山等甘肃大部分有代表性的古文化遗址。面对发掘出的色彩绚丽的彩陶,他赞其为“精美绝伦,可为欧亚新石器时代末叶陶器之冠”。

  不过,由于远古时代的彩陶多为个体手工制作而成,导致图案变化多端,让人很难找出其中蕴含的文化密码。不过,经过一代代专家从数以万计的图案里分析得出:一些相似的花纹并非随意为之,而是具有特定含义。比如,彩陶花纹较为常见的有宽带纹、日月纹、神人纹、蛙纹、鱼纹、鸟纹等。其中,“宽带纹”等线条简单的花纹往往是彩陶图案中最常见的基础装饰,其颜色、粗细、分布状态不同,表达的含义亦不同。而日月纹广泛出现于各类不同文化的彩陶中,说明对日月等天体的崇拜是史前时代各民族共有的一种宗教意识。鱼纹则代表了阴阳与季节的划分,只有通过其具体形态和组合方式方能推测出其意所指。

  现藏于国博的“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人面鱼纹彩陶盆”,除了在盆的沿面上饰有黑彩与纹饰外,盆内画上下、左右相对称的人面和鱼形图像。人面纹双眼紧闭、耳旁有小鱼,头部上方绘三角形。从出土情况来看,半坡遗址中,这种人面、鱼等图像的彩陶盆多覆盖于婴儿瓮棺上,未见于成人瓮棺和墓葬。由此推断,这种陶盆可能是专门埋葬儿童的一种葬具。而国博另一件彩陶“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漩涡纹双耳彩陶罐”,从口沿到腹部用黑彩弦纹绘出上、中、下三层纹饰,上层为花卉纹,中层为旋涡纹,下层为水波纹,显示当时绘画技术已相当娴熟,被誉为“彩陶王”。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