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书画艺术 > 艺术名家

古觉清远——品鉴蔡仲萧书画有感

时间:2023-03-08 08:59:10 来源: 国学心论 作者:胡新平

图片

  蔡仲萧书画

  蔡仲萧书画之所以能如此被大众受欢迎,是因为它的内心所写的是众望所归的“至善”。这种极致优雅的书画是养心修身之术,明心见性,云水禅心,谁都不会排斥,是人性的需要,也是对心智的练达。

图片

  蔡仲萧书画

  中国画就是让人静下来的艺术,它追求至静至远,调和天人。正如老子说:“静胜躁,寒胜热,清淨以为天下正。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複。”蔡仲萧先生的书画达到了这一点境界,无论是书法还是国画,他融入自己对古典哲学的理解和独有观点。

图片

  蔡仲萧书画

  蔡仲萧先生特别注重水墨画的出奇境界和线条的书法生命力,大写意之水墨画,如书家之写大字,执笔宜稍高,运笔须悬腕,利用全身之体力、臂力、腕力,才能得写意之气势与物体之神态。作功细绘画之执笔、运笔与小正楷同。此之谓“书画同源”。

图片

  蔡仲萧书画

  孔子说“君子不器”,估计是指对“术”和“技法”不是看得太重。学生请教种地,孔子说“吾不如老农”。中国画中“道”的部分千载不移,而“术”的部分代代有变,这应验了石涛那句“笔墨当随时代”。变是自然的变,而不是刻意的变。是造化里的落笔云烟和流风回雪,而蔡先生正参悟了儒释道的经典而融入笔墨中,这是历代大多数名家追求的文化制高点。

图片

  中国画的笔墨语言是随著古人对世界之美精炼出来的。这个观点源自古典哲学,宋以后益发确定,成为笔墨内蕴。画之用笔,不外乎点、线、面三者,然线实由点连接而成,面亦由点扩大而得,所谓积点成线,扩点成面是也。苦瓜和尚云:“画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一笔也。即万有之笔,始于一笔也,盖吾国绘画,以线为基础,故画法以一画为始也,然而点却系最原始之一笔,因线与面实由点扩积而得也。故点为一画一面之母。蔡仲萧深谙此理,将笔墨与书法合而为一,点、线、面纵横捭阖,经天纬地,亦是一种惊觉的尝试。

图片

  蔡仲萧书画

  欧阳修《盘车图》曰:“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能够“忘形得意”是很少的,意是大概,但又是精神实质。中国曆代画论说脱出尘表,就是不为大众服务,跟社会品味拉开了距离。然而中国画又是最人性化的,因为它有两大功能:养心修身之术和知世悟道之功。只不过他对大众提出了一个门槛的要求——大众必须要先改造自己,而不是去改造中国画,要把自己提升成有文化的、有境界感的,有操守的人,才能进入中国画。时代精神无是非高下,艺术自有艺术的自身规律。在“意”与“形”方面,蔡仲萧也是捕拙出巧,虎卧凤阙,令人耳目一新。

图片

  蔡仲萧书画

  蔡仲萧先生的笔墨文化与人文关怀相连。他不仅书法了得,诸体皆精,而且国画超群,丹青妙笔,山水更令人振奋的是他的古文功底深厚,培养独立人格,学会阅读思考,要有担当意识,要有自我反省意识。中国传统士大夫精神有极可贵的担当意识,这是传统的重要部分。中正至大。人正笔才正,胸怀大了,笔墨自会不同。所以一直主张以理论为基础,以笔墨为灵魂,以创新为格调,来继承和创新书画高度。这是年轻一代书画家责无旁贷的新任务。

图片

  蔡仲萧书画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