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书画艺术 > 艺术名家

“80后”神像画传承人李真:传统技艺历久弥新

时间:2020-07-30 09:50:41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作者:庞聪

  画笔轻蘸赭石色颜料,顺着原有的线条一笔一画慢慢勾勒、填充……7月15日,在“80后”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李道环神像画”第四代传承人李真的工作室内,他正在为《天猷元帅像》复勾线条,落笔成像。

  李真的工作室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横街巷内,与菜市场、小店、民房为邻,有着一种特别的市井味道。李真就在这七十多平方米的工作室里创作,从清晨待到深夜,乐在其中。

  工作室内,墙上挂着、桌上铺着的一幅幅神像画十分精美。李真坐在桌边,执笔认真复勾着线条,“在涂上底色后,有些部分的墨线被覆盖,变得模糊,通过复勾可以把交界的地方勾画得更具体、明显,立体感更强。”

  说话间,他一手拿着颜料,一手用画笔勾勒线条。神像画颜料的调制十分讲究,先将文石、伊利石、孔雀石等矿石研磨成粉末状,用祖上秘传的独特手法加胶调配揉磨加工,再进行调制,可以保证神像画的色彩历久弥新、光泽不退。

  李真向记者展示的祖辈画像,就可以很好证明这一点。在采访过程中,李真和父亲李联通拿出珍藏在工作室的祖辈画像,时间最久的至今已有两百余年时间,纸张破损严重,但其色彩依旧十分绚丽。

  “李道环神像画”历经百余年的传承和发展,已与民间信仰、民风民俗融为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流派,并为佛教史、道教史、信仰民俗、中国古代服饰等诸多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2018年,福州“李道环神像画”被列入福州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李道环是李真的太爷爷,生活于清同治年间。四代传承神像画,每代之间,都是父与子的口传心授。所以,从五六岁开始,李真便看着父亲和爷爷画神像画,听着他们讲注意事项。

  “我是从小在这种环境下长大,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接受了这种文化的洗礼。”李真表示,目前,他力求把这些道教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因制作技艺繁琐、学艺期漫长,“李道环神像画”整体的传承发展处于相对弱化的状态。李真坦言,现在,年轻人做这个的很少;因为年轻人都比较追求经济效益,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手工艺行业花的时间多、赚得少,并不被他们所看好。

  实际上,2006年,美术专业本科毕业的李真也有过挣扎。刚毕业的两年时间里,他在外找了一份工作,工作之余回到工作室帮助父母作画。“说白了,自己心里对这份职业割舍不下。”于是,李真选择回归,十余年来,潜心研究神像画。

  “在这些年里,不仅加深了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而且深刻意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李真表示,很多的传统手工艺都有自己的窍门和讲究,神像画也一样。

  李真说,每尊神像的眉眼、衣饰、神态,都有定例;但具体到每个地方,神像造型往往会有地域差异,因此在作画时,要熟知这些差异,方能令信众信服。

  现在,李真的作品不仅散布于台湾、香港、福州及周边地区,还为美国、加拿大等地的侨胞所订制。他表示,福州神像画历史比较悠久,一直遵循着传统的做法,保存的时间较长,所以深受海内外人士喜爱。

  7月上旬,闽台两地百余位青年相约“云端”,李真也在其中。通过直播连线的方式,两岸青年交流探讨信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超过51万网友通过直播平台观看了这一活动。

  活动中,双方在线达成了抢救古老神像画的共识,决定在台湾收集抢救一批老神像画送回福州保护、展览。李真认为,两岸同胞共同保护和传承信俗文化,这对于“非遗”的弘扬、传承和发展很有意义。(叶秋云 张淋垣)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