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讲堂 | 张伟民:工笔花鸟画创作与欣赏
文/张伟民
追自然和生命的原真——工笔花鸟画创作与欣赏
张伟民 生命礼赞 纸本设色
工笔花鸟画设色
工笔花鸟画所表现的禽鸟争鸣、百卉争艳、栩栩如生的绘画场景,必须有细致入微的塑造能力。其丰富的色彩、幽逸的境界需要相应的表现形式以及一整套制作程序。用勾勒、勾填的表现形式中,工笔画中多采用矿物质重彩颜色,这在唐、五代最为盛行。至元代以后受水墨画风的影响,工笔花鸟画色彩的运用渐趋清雅淡逸,作品以墨色为主、色彩兼之的表现形式流行开来,更有以墨色代替色彩的趋势。这就形成了以水墨为主的墨禽、墨花表现形式。
在工笔花鸟画的表现技法中赋色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具体方法:以色笔赋色、用水笔渲染是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基本手法。无论是淡彩还是重彩,都要用这种方法来塑造形象。
一般来讲,染色的基本步骤先用不同的浓淡墨勾好稿子,然后进行染色。先染叶子再染花朵,先染正面后染反面,最后画树干。由深到浅,抓住主要的物象和主要的色彩进而把握住整个画面的色调。
叶子画法:
荷花赋色一 勾墨线后,叶用花青打底,塑出斟酌明暗结构。花用曙红(胭脂)从瓣尖向瓣根染色。
叶在墨线轮廓中先用花青打底,从叶的基部着手。叶尖可略淡逐渐晕染开,在中间主脉向阳边留出水线。第二步,用汁绿罩染。画完正面叶后再画反面叶。一般植物叶子都是正面深、反面浅。先用汁绿平涂,然后染其他颜色。如例图荷叶的画法。
花朵染色方法有二类:
一类根据对象的颜色,调好后直接渲染,一般从花瓣的基部落笔,至瓣尖晕染开来,从浓到淡逐渐用水笔染。要细腻、均匀,不要留有水迹和笔触以体现花的柔美。一遍不够可以再染第二遍,这样才可能将花朵的凹凸体现出来,产生花朵的体积感。
二类:用不同的底色做初期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用别的颜色罩染。如《生命礼赞》花朵色彩就是先用浓、淡墨色先打底,然后用硃砂、胭脂反复罩染,才达到厚重又艳丽的色彩效果。
嫩梗与正反面叶子一样染法,提色时要提阳面,梗子要画得圆润。画木本,先用墨皴出阴阳面,然后根据所画的树木基础色调上色。一般的树木用赭石加花青,发暖色的树木赭石多花青少。
工笔花鸟画着色方法的要点是要把握色彩从淡到浓、从浅到深要逐渐变化、不留痕迹的渲染过程。渲染的次数也不是越多越好,次数过多易腻易浊。
荷花赋色二 花用脂胭勾花脉,然后用白粉从瓣根向瓣尖渲染,要薄色多遍,然后点花蕊。汁绿染叶后再用石绿提染。
可以这么说,工笔花鸟画生动的艺术形象以其自然的偃仰曲直而各臻其妙、逼真入神,但由外而内的可以说都是对景造意。虽似自然之姿,然其本质的选择与塑造则是画家超然领悟而以其自然本色中求内在精神,是真切感悟自然进而中得心源的述诉。其所造之境必合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这合于自然、邻于理想美学观念恰是中国工笔花鸟画创作所追求的一种主体风格与境界,我们在创作时要了解掌握这个创作规律。
以我的实践,我一直在“画境”“情境”“心境”“化境”这些方面探索。春卧青草看云起,使人飘飘然,浮想联翩不能自已;秋闻细雨微濛,惘然所失,胸中会泛起无尽的幽思。“看尽满池疏雨”,“声散败荷丛里”,都为“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这种心情也许最为中国文人所倾倒;而工笔花鸟画则是化“愁意”为“诗意”,并以塑造出的画面形象来表现,从而使“诗意”转为“诗意的画境”。
工笔花鸟画在表现人的意志、精神总是以自然的面貌,以不露人工雕琢的“自然之物”之样式呈现,将自己的审美意识与自然形象融会于一体。
此篇所介绍的《生命的礼赞》正是对人生经历的敬意,对精神追求的写照。在表达对生活的真切感悟中,对自然妙趣的把握,是朴实生命发自肺腑的真情。所以我认为只有深入的生活体验才能产生工笔花鸟画的画意境界。而对蓬勃不息的生命的追求正是中国花鸟画经历千年传承推进的价值所在与内在动力。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无论风格是繁饰还是散淡,也无论其功用是明理记事还是见心会意,繁简之间,但五千年的往史可由此而一以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