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临摹与技术的重要性
关于书法临摹与技术是个老话题,我想说几句——
任何手艺也好,技能也罢,艺术也是如此。要做一件产品,光有脑子里的设想,没有达成这件作品或产品的手段,那就只能存在于脑子里而已。这时候学点“技术”就非常需要了。而且技术还不是粗略地学一下就可以的。越是精致的产品,对技术的要求越高,越是需要反复的练习与实践。只有技术掌握到随心所欲的时候,你设想的作品才能变为现实。但那是在有了数年数十年的学习积累的基础上的啊!就像神枪手,指哪儿打哪儿,你看他很潇洒,却不知他已经花费了多少精力和心血。这也就是庄子所谓“庖丁解牛”,也就是所说的“技进乎道”。而作为我们一般资质的普通人,不可能不刻苦练习就随心所欲的。
写字更是如此。
不错,搞书法学绘画是需要一定的天资。有些人悟性高,天资好。花费同样的时间段内他们的进步会特别大,他们可能很快进入较高的层次。有些人一辈子所谓的“努力”,却到老了还进不了门。这与他们各自所学的模板、各自的老师、各自的机遇都有关。其中最重要的可能还是他(她)对此项事业所抱有的态度和眼界有极大的关系。
搞艺术如果审美层次不高,眼界不宽,胸怀不广,那可能取得不了什么成就。
现今社会,传媒众多,信息发达,这是给我们学习创造了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物质条件。试想在印刷术那么不发达的古代,字帖靠石板上去拓印,技术靠老师一对一的传授,他们学习要比我们困难多少倍!今天随便哪一位省级以上书协会员的书架上都有比古人多得多的碑帖,他见到的文献也会比古人多得多。但同时,我们有手机,我们有电视,我们有电脑,我们用硬笔写字,我们甚至用键盘写字作文。我们还要上班,要学很多古人不需要的东西,比如数理化,比如外语,比如股票………我们面临的诱惑也更多,我们花费在书法上的时间是古人的一点零头都没有的!
书法自从进入自觉的艺术阶段开始就存在着技术的重要性,那时候掌握书法“秘诀”的人显得特别神秘,也有更多的人崇拜。事实也是如此,经过某名家指点,哪怕只是几句话,就会令学习者功力大增!
那些说技术不重要的人有两种类型:一是他自己已经实实在在地下过苦功,技术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可以睥睨任何难度的“技术”,书法也进入非常好的层次了。第二种类型就非常复杂了,他们要么只是半吊子技术,要么畏惧困难不敢进取,还有对自己的技术秘而不宣愚弄人家、误导别人,总之,对“技术”的重要性根本没有真正的认识,就自以为不要技术了。
“大道至简”不是简单的简单,而是显而易见,直接心灵。
作为真正追求书法艺术的爱好者,学都来不及,更无法奢谈“简”!林散之,沙孟海,等等古今大书法家,从来都是临帖不止,学习不止。
启功先生在书法上面确实有一定成就,但他自己也非常谦虚非常努力。更何况他的书法放在书法史中去还不知会是什么位置呢。
进一步梳理一下:
一、人们普遍认为技术重要,这一点已经毋庸置疑。
但“技术”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技术包括执笔手势,基本笔画的书写呈现方法,以及字形体态的最后表现。每个只要涉及“书法”甚至就是单纯的“写字”的人都必须经历过这套技术的学习过程。如果这一套都还需要说是否必要,那就是太浅薄了。
广义的技术涉及书法作品的风格展示、情绪表达、甚至学问人品的修炼。这是绝对的需要的又是无止境的。历史上没有一个人可以说“我已经做到了”,“我想写成什么就写得出来”。因为这种要求实在是太高,可以说实际上是达不到的。我们现在在努力学习,只不过是尽我们的有生之年的有限精力,尽量多学习一点,多装一些技术手段和知识进入我们自己的储存库。所以学无止境,书法更是如此。历史上有对自己的书法自负满足的人,但没有说“我最好”的人。只有那些江湖书法打出“天下第一”“今日王羲之”之类的旗号,说实话他们的心底里也是很是发虚的!只是为了赚钱赚名而胡吹一通,骗骗外行的世人而已。可惜的是,总是有那么多的人被一套花里胡哨的外在包装和莫名其妙的头衔所迷惑。
二、技术是需要的,但不要复杂化。
但是,技术如果简单易学,那还需要一代代的书法人穷其毕生去学习不止吗?
有些搞工艺做工匠的技术可以三年学徒,五年学制,学徒满出来后就可以投入实际工作了。就算做个工程师当个医生也就五年本科三年研究生,总有个期限的。可以说经过这么几年的学习,在技术上应该达到符合就业所需的水平了。而书法却不是这样,需要毕生的修习。随着年龄增加,书法的风格境界会逐渐变化,即所谓“人书俱老”。当然,也有中小学生或成年学员经过几个月或几天的学习就可以“写作品”了,当下许多培训机构就是这样操作的。春节前我们拉出去写春联的人当中就有学习书法时间很短的。但那不是我现在所指的“书法”,只是“书写”而已。他们在做的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练习和作业。(包括我们参加的诸多比赛展览提交的作品,也是这个范畴)。
对,真正的技术是“简单”的。但这种简单只是表面上而已。你要模仿他却需要把他的技术进行分解、练习。要仔细分析作者的行笔轨迹,用墨特点,章法行气等因素。首先模仿得越像越到位才能越成功。
如是这般,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反复的严格要求的临习,所有技术层面的因素都进入到学习者的“潜意识”之中,转化为书写时的下意识动作,这就算“学成”了。
但这样就够了吗?还早呢!学过一家,还要再多学几家,多拜师傅,所谓的“转益多师”,同时广涉博取,诗文经典一并吸收。这也就是我们说的“书外功”。这样就可能会达到自立门户的层次了!
但那是就这样说一说就可以的吗?
三、还必须讨论一下“书法如何不走入歧途”的问题。
历史长河大浪淘沙。不知道多少立志成为“书法家”的人穷其心智砥砺奋进,下的功夫很大。但因了审美观不对,境界不高,走着走着拐进了死胡同,白白浪费了一辈子的努力。有的虽然当时小有名气,但进入历史之后,终无人记得,实在可怜可悲。今天市场上风行一时的将来会是什么结果?很多在画廊、展销、拍卖场所“很受欢迎”的作者,你看他以后会怎么样?正如黄宾虹所说,“五十年后会有人认识”。
可悲的是多少人不能够看到这一点。
我这样说,可能又会有人站出来反驳:我不要千古留名,也不想成为什么大家,我就纯粹为了求得心理快乐,如果同时也让人家快乐就达到目的了。是啊,如果这样想,就可以求得心理的安慰,同时也为自己不去艰巨努力,或者能力不足寻找借口。正像高考考不上最高学府,对人说“我的叫做快乐学习”“只要将来有口饭吃就可以了”,可能还会自我安慰“是金子总会闪光的”。这就是阿Q精神!诚然,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不可能都是精英,那些普通人也是值得尊重的。这当然没有写错。但既然我们进来学习写字,既然被看作是(或自己也认同是)“书法家”,那总得有个高起点,才能不辜负我们每天的青灯黄卷,皓首穷经吧!(应旦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