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等美术教育”系列报道之三 立足新时代 促进高等美术教育创新建设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即将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基础上迈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近日,美术界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探讨美术领域高端人才培养问题。人民网文娱部邀请中国美术家协会以及全国知名美术学院的多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高等美术教育的建设发展。
本期嘉宾:
天津美术学院院长 贾广健
广州美术学院院长 李劲堃
湖北美术学院院长 许 奋
相关阅读:
“聚焦高等美术教育”系列报道之一:
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美术教育不能“重技轻道”
“聚焦高等美术教育”系列报道之二:
融合区域特色 培养新时代文艺生力军
在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后,美术界深入学习指示精神,对如何培养创新型高级人才,促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各地高等美术院校带头人及业内专家,展开深入研究和探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美术教育应立足新时代,拓宽视野、依托科学技术,在人文领域不断创新、创造。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说:“指示精神为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廓清了教学质量体系建设发展思路,明确了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作重点。”
推进研究生教育体系的创新建设
自上世纪80年代初建立硕士研究生学位点开始,天津美术学院的专业教学在30多年的发展中,已具备一整套系统完备、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继承传统、贴近社会生活,现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的绘画专业,除培养了活跃在画坛的大批艺术中坚力量外,在专业建设方面实行教师工作室制,创新的特色教学为学生的差异性培养提供了多样化选择。
新时期,天津美术学院发挥中国画和美术学的优势特色,拓展学科与专业建设,坚持立德树人和内涵式发展。天津美术学院院长贾广健强调,“美术教育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既要面向国家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面向人民群众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的最前沿,也要将艺术与科技融合,推进学科、专业的创新建设。”
天津美术学院的艺术设计专业经过转型和发展,形成了紧紧围绕社会发展与区域经济文化建设,教学、科研及设计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多年来承担并完成了如:新中国成立60周年彩车、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第六届东亚运动会及天津滨海新区城市雕塑设计等多项国家级与省市级重要题材的设计项目,为国家的经济、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促进教育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融合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对于高等美术教育而言,美育作为现实与思想的写照,更需在教育教学中把握时代脉搏,彰显时代精神,在时代引领之下开展高层次人才培养路径。
作为华南及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高等美术学府,广州美术学院是全国和广东省首批硕士学位授予高校。不分南北地域差异,如何引导高等美术教育为区域经济服务亦是其在新时期的使命和任务。广州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认为,“以问题意识引导研究生培养模式,融合艺术创作与现代设计,走出一条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的美术教育发展新道路。”
当下,在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格局下,科技与产业经济飞速发展,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都在召唤着创新型艺术与设计教学模式。广州美术学院以联合湾区制造业强市佛山,合作建设“佛山新校区”为契机,设置聚焦和引领国际相关学科发展前沿的工作室集群,以“艺术+科技”驱动大湾区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力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一流的城市文化品牌和艺术策源地,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
优化产学研用一体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重视研究生教育是响应新时代的呼唤,聚焦高等美术教育在实现文艺繁荣、助推社会经济进步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以“推行美育”探索振兴中华之道,百年来,湖北美术学院一直坚守艺术创作关注社会现实,教学与科研融入经济建设与区域发展的理念,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高水平美术人才。
科学完备的教育体系是实现教育目标必不可少的配套机制。湖北美术学院院长许奋强调,在提升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同时,要大力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以及产学研用一体的培养模式。
近年来,湖北美术学院不断优化学科结构,以传承与发展长江流域中部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为己任,活化中国传统造型艺术精华,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和武汉UNESCO设计之都的未来畅想,高度介入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无论是在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项目中,还是在“以艺抗疫”时期,无论是在城市文化空间设计项目,还是在服务国家及湖北重大战略中,都有学院导师与研究生共同努力的身影 。
湖北美术学院院长许奋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指示,将会进一步坚定高校在研究生培养领域深入改革与探索的信心,我们的研究生教育正在进入新的征程。”
(实习生 索佳惠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