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书画艺术 > 书法作品

【防控疫情 线上展览二十一】 步履寻幽——何镜涵的写意楼阁艺术

时间:2020-03-10 16:48:26 来源: 新华网 作者:谭雪莉

    编前语:

    疫情突发,不仅威胁着公众的身体健康,也会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健康。及时加强心理疏导,做好人文关怀,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一环。为了打好这场全民抗疫的阻击战,全国人民齐心合力,响应政府的号召,避免外出流动带来疫情传染,更多人选择了自觉地留守在了家中。各大博物馆、艺术馆在这非常时期也纷纷选择了闭馆。在此期间,新华文化、新华书画特推出了“防控疫情 线上展览”策划,每天发布一个线上展览,希望在这个特殊的春天里,让您足不出户也可以随时体验到艺术的熏陶,感受到艺术带来的力量,在艺术的陪伴下舒缓焦虑情绪,更积极、更乐观地度过每一天。

(图片来源:北京画院美术馆)

(图片来源:北京画院美术馆)

    本次展览共汇聚何镜涵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所创作的山水、人物等作品近60件,以“写意楼阁”为核心线索,围绕“玉楼人醉”“得其寰中”“寸心千里”三个板块呈现何镜涵笔下的山水盛境。此外,还将设置“镜涵其影”专区,以此探寻何镜涵写意楼阁山水创作的“步履寻幽”之路。

(图片来源:北京画院美术馆)

(图片来源:北京画院美术馆)

    中国画在二十世纪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处于时代语境下的艺术家不断尝试进行中国画的改良创作,力图在新时代语境下为困境中的传统中国画寻求出路。何镜涵重视传承,但不拘泥于传统,更不受固定模式的羁绊:求变求新是其毕生的追求。人物画取得广泛认可后,何镜涵不满于已获得的成绩,转而进入对中国传统山水画,尤其是传统界画的探求之中。

(图片来源:北京画院美术馆)

(图片来源:北京画院美术馆)

    “楼阁”是中国的独特的民族建筑形式,其形象的绘画作品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墓壁画。至隋唐时期,以“亭台楼阁”为主题的绘画种类日臻完善,宋代达到巅峰,形成了独立的绘画形式——“界画”。此后,文人画兴起,界画式微,虽清代仍有著名的界画画家袁江、袁耀父子,然已难力挽颓势;其后二百多年里,界画已难寻踪迹。界画因为自身功能限制,在诞生之初就带有一定的“匠性”,而何镜涵的“写意楼阁”山水便是从传统界画中脱颖而出,对界画进行的一种开拓性尝试。早在50年代,何镜涵就对古典楼阁山水绘画技法与中国古代建筑进行潜心研究;至70年代,他成功采用写意技法,将古典建筑与园林风景完美融合,形成现代写意楼阁山水新画派。本次展览中可见到诸如《于今黄鹤又飞来》、《碧云寺》等一批被视为何镜涵风格最终形成并进入艺术盛期的标志性写意楼阁作品。

(图片来源:北京画院美术馆)

(图片来源:北京画院美术馆)

    正是因为几十年的大量写生创作基础上不断对中国古典楼阁建筑的潜心研究,何镜涵最终采用了写意技法表达传统楼阁建筑主题,创立了“写意楼阁”山水,填补了美术史上的空白,被誉为“开宗立派,承前启后”。何镜涵对中国画变革的执着探索以及其对传统界画的改良与创作,是二十世纪中国美术现代化转型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图片来源:北京画院美术馆)

(图片来源:北京画院美术馆)

    部分展品鉴赏:

碧霞祠外有洞天 何镜涵 67×136cm 纸本设色 1988

碧云寺 何镜涵 95×180cm 纸本设色 1984

春天 何镜涵 50×77cm 纸本设色 1958

孤柳浓加绿 何镜涵 60×95cm 紙本設色 1987

寒山寺 何镜涵 96×198cm 紙本設色 1987

红叶轩 何镜涵 95×180cm 纸本设色 1985

画中游 何镜涵 141×204cm 纸本水墨 1987

梳妆女 何镜涵 23×26cm 纸本水墨 1988

双亭倚翠 何镜涵 70×138cm 纸本设色 1986

天女散花 何镜涵 31×40cm 纸本水墨

野村山色 何镜涵 60×90cm 纸本设色 1987

幼儿园 何镜涵 67×132cm 纸本设色 1962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