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书画艺术 > 国画油画

丹青经典谱写青春之歌

发布时间:2022-08-25 10:20:33 来源: 北京日报 作者:戚明

  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百年来,中国青年始终保持与中国社会变革同步的时代精神,以坚定的信仰、努力奋斗的决心和勇气,谱写了一首昂扬激越的青春之歌。日前,“美术作品中的青春——中国美术馆藏经典作品展”亮相中国美术馆,展出馆藏青春题材作品160余件,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多个艺术门类,呈现不同时代的青春形象和不变的青春信仰。

  赵雨灏《阳光变奏》(国画)2001年

  杨之光《矿山新兵》(国画)1972年

  唐一禾《七七的号角》(油画)1941年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内忧外患,硝烟弥漫,青年人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象牙塔走向十字街头,投身革命事业,奉献青春和生命。从高呼《到前线去》(胡一川)的青年工人、《英勇杀敌》(梁永泰)的战士,到持枪的《女游击队员》(唐一禾)、《奔赴延安》(陈世和)的知识分子,这些富有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的青年大声疾呼,与广大民众一起汇成抗战洪流,发出时代最强音。

  当时很多艺术家本身就是革命青年,是革命历史的亲历者、参与者和记录者。木刻青年胡一川早年参加左翼美术家联盟,并加入共青团,积极参与工人运动和抗战宣传。他的黑白木刻《到前线去》创作于1932年,那时日军正加快侵华的脚步,国难日益深重,救亡图存成为全国人民的一致呼声。作品以特写式的手法刻画了一位振臂高呼、号召人们抗日救亡的青年工人形象。在他身后涌动着的人群慷慨激昂,表现出在中华民族的危难时刻,进步青年强烈的民族情感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气概。作品刀法简洁有力,黑白对比强烈,风格粗犷质朴,带给人以巨大的精神震动。

  唐一禾学生时代曾参加“五卅运动”,爱国热忱浓烈。他毕业后成为艺术院校的青年教师,带领学生积极参与抗日救亡宣传。其油画作品《七七的号角》表现的即是大后方学生文艺宣传队走向街头宣传抗日的情景。在横幅的画面上,宣传队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前方,他们拿着铜锣、号筒、化妆箱,准备随时开展宣传活动,鼓舞民众一起加入到抗日队伍中来。此作是为创作巨幅油画而制成的草图,虽然最终未能完成,但作品透视自然,色调朴实动人,富有力量感,是一幅反映抗战生活的佳作。

  新中国成立后,青年一代以洋溢的革命热情与理想信念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中,他们学习、生产、劳动、参军,活跃在城市与农村、边疆与海岛,奋斗在祖国的各个行业和岗位上,奉献宝贵青春,实现自我价值。

  这一时期,艺术家奔赴农田、工厂、工地、矿区和林区,深入群众、体验生活,感受热火朝天的社会建设和前所未有的崭新气象。姚有多的《新队长》创作于1962年,表现的是新中国青年农民的形象。画面中心是新当选的年轻的生产队长,他手里拿着一个小本子,面带微笑,仿佛在和社员们讨论新的生产计划。三位老农和青年女会计围坐左右,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表现出他们对新队长工作的支持和对美好生活的期许。这位新队长体格健壮,乐观自信,是勇担责任的新一代青年农民的精神写照。

  在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妇女以空前规模参与到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涌现出许多反映青年女性的作品,如表现女性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的《公社姑娘》(吴强年);表现医务工作者的《山村医生》(王玉珏);表现青年女工的《我们走在大路上》(潘世勋)、《矿山新兵》(杨之光)等。《矿山新兵》里的青年女工在清晨阳光衬托下,正精神焕发地整理工服准备下矿井,青春气息扑面而来。这些作品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在“妇女能顶半边天”观念的影响下,青年女性参与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伴随互联网普及、消费文化崛起,新一代青年在思想意识、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了深刻的变化。这一时期的青年题材美术作品,既有表现新时代青年人对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责任与担当,又有对个体的青春体验的细微观照,从而构成了丰富而立体的新时代青年群像。

  杜国浩的《洁白的屏障》以抗击“非典”的医务工作者为主题,描绘了他们上“战场”前集体穿戴防护服、整理护目镜的场景,表现了年轻的医务工作者面临疫情时的冷静、有序和严谨。中国医务工作者高超的专业素养和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令人感动和钦佩。

  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给青年人的生活带来了多元的选择。赵雨灏的《阳光变奏》描绘了一位时尚女孩在盛夏时节挑选太阳帽的生活场景,表现了当代女性丰富的生活体验。画面中款式多样、色彩缤纷的太阳帽烘托出女孩轻松愉悦的心境,表现出现代女性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何红舟的《研究生》表现了新一代知识青年内敛而又洒脱的个性与精神面貌。画面中的青年学生身体倚靠在墙上,双臂抱在胸前,低垂的眼帘和略带严肃的表情显露出微妙又复杂的情绪。作品以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传达出淡淡的疏离感与不羁的个性气质,表现出作者对知识青年精神世界的探索与关切。

  青年代表着民族的未来和时代发展的方向。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主题,但贯穿其中的是中国青年对国家与民族的责任感和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进取心。(戚明)

[ 责编:崔益明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