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收官 携赤诚之心,品诗词文化,望家国未来
王勃曾在《滕王阁序》中感慨:“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言辞间,表现出对美好时代逝去的不甘。就连兰亭雅集也逃脱不了过眼云烟的命运,让人只能徒留一声感叹。
然而,昔日诗人的期盼,在今日的盛世中国中,却变成了一年一度的常态。吟咏风月、歌颂英雄、把酒当歌,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共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坐地日行八万 里”遍览祖国的美好河山。
是的,从没有一个时代能同今天一样,让古今文人墨客穿越了岁月汇聚一堂,让传统文明与当代思潮跨越了时空交织共舞。
这,就是《中国诗词大会》,一个独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独属于每一个炎黄子孙,独属于全世界中华文化爱好者的盛世雅集。
2021年,从初春到初夏,《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终于迎来了收官。此时,我们不再会发出王勃“兰亭已矣”的唏嘘,因为延续了六年的《中国诗词大会》告诉我们,随着国家的愈加强盛,人民的愈发富足,精神的愈加充盈,这场诗词大会也一定会越来越精彩,书写出新时代中国文化最灿烂的乐章。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千年英豪共守家国四方
2020年、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世界。遍览全球,只有中国“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曾有人说,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而是生活在一个伟大的国家。此时此刻,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对这句话感触至深。
中国为什么能?《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用连续十期的探索与发现,为我们揭晓了答案。
中国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来源于承袭千年的民族精神与血性,更是根植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爱国精神与信仰。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代诗人王昌龄用诗句表现出将士守家卫国的热血;“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代诗人陆游即便在梦中,都满怀一腔热忱的报国之心;“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主席用非凡天才的笔墨描绘出中华大地上一代代纵横驰骋的英豪。
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古代诗人的思想,与今天国人的精神高度碰撞——东至浙江舟山,守塔人守候着第一缕朝阳;西行西 藏山南,边境民警护卫着一方安康;南入南海三沙,邮政员工帮助亲友传递天南海北的思念;北登黑龙江漠河,派出所民警日夜守护着祖国边疆。
所有傲骨,皆为家国。正是一代代英雄精神的传承,才缔造了今天这个强大、美丽、自信的中国。
华夏文明,渊源流长,新时代引领新国潮
诗词有何力量?文化有何魅力?这些疑问,你都能从《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中找到答案。节目中的诗词和文化,不仅见证着英勇豪迈的大国情怀,也能为我们的平凡生活赋能,随着时代发展迸发出全新的生机和力量。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薛金娣,在一针一线中交织出一幅幅精美画卷,留存住国人抗击疫情的感人瞬间;独立旗袍设计师周立言,致力于中国传统诗词文化与中国传统丝织品手工技艺的融合,以衣载道传递东方雅致之美。
同时,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正在不断扩散到全世界,感染着每个热爱中国文化的国际友人。例如法国驻武汉总领事贵永华在节目中,表达出对唐诗宋词的喜爱,更分享了李清照的一首《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以唯美意境的诗词寄托心中的相思。这种充满创意和友好的文化交流,让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也诠释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除了传统文化的更新,《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也迎来了新的传播方式:百人齐诵、千里送诗、00后视障女孩登台,都引发了全媒体平台的关注,频频登上热搜。有网友感慨称,“诗词永垂不朽,文化需要传承”,人民日报更评价节目“匠心营造,诗意栖居”。在这个最好的时代,中华诗词文化正绽放出最美的姿态。
欧阳修曾在词中写道:“今年花胜去年红”。已经走过六季的《中国诗词大会》,正如中华文化和中国诗词一样,在反复咀嚼中给人惊喜,在上下求索中予人力量,在流金岁月中成为经典。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诗词大会》第七季,再一次在诗词的力量中“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