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诗酒文化 > 诗影

青山画匠张大千:半世江南图画里

时间:2020-03-06 14:54:54 来源: 中国诗歌网 作者:黄群英

  编者按:张大千,广游名山巨川,踏遍平原湖水,泼墨挥毫,题诗作画,以世事万物寄托心中大志情怀。张大千曾做诗云:“老夫足迹半天下,北游溟渤西西夏。”其博采历代名家之长,又得江山之助,融汇工、意笔于一体,具有独特风格诗词造诣颇高,别具清韵。大寒节气中,赏张大千画作的层层山峦,皑皑白雪,更是一番风趣。

1

  信知胸次有庐山

  张大千

  不师董巨不荆关,泼墨飞盆自笑顽。

  欲起坡翁横侧看,信知胸次有庐山。

  从君侧看又横看,叠壑层峦杳霭间。

  仿佛坡仙开笑口,汝真胸次有庐山。

  远公已远无莲社,陶令肩舆去不还。

  待洗瘴烟横雾尽,过溪亭前我看山。

4

  张大千诗词审美意蕴研究

  因人生经历和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张大千的诗词呈现出不同的审美心境和审美意蕴,从而构建了独特而充满人生意味的诗词世界,尤其是诗词与绘画相配,传达出了别开生面、画龙点睛的丰富韵味。

  张大千因为是杰出的画家,对自然山水更有一番独特的偏爱,他对涉足的地方,都创作了许多画作,他的绘画卓绝于世,而画作上的题画诗词更是精彩绝伦,这与张大千作为画家对大自然的美的捕捉是如出一辙的。他精细的观察、敏锐的洞察力的确给他的诗词增色不少,很多自然中的细节易被常人忽略,但却被张大千写进了诗词,惟妙惟肖,更增添了一份韵味和情趣。而他诗词中所体现的地域特色正是其诗词审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特质,正是因为地域的差异,构成了张大千诗词审美的丰富内涵,同时,因张大千一生所游历的地方甚广,其创作中呈现的不同地域的特质,更丰富和提升了张大千诗词的境界,开阔了读者的视野,使其在现代文学的诗人中独树一帜。

2

3

  张大千的题画诗词,处处抒发了对巴山蜀水的深情。张大千是四川人,故对四川的山川、河流怀有浓厚真挚的感情,所以他的诗词一是描写亲自游历四川山水的所见所感,二是出川以后在游览其他地方时自然想到的四川美景。前者给人感觉历历在目,动人心魄,而后者给人感觉朦胧,更有别样的深情意味,因为表达的心境是很不一样的,一个重描绘,一个重回味,尤其是离开四川,常常看到一些相关的人和事,难免触景生情,故交交往的往事以及共同旅游的经历,都让人陷入无尽的思念,那份萦绕在张大千心中的情使其诗词更具动人的魅力。前面描写巴蜀山水的诗歌,集中体现在对名胜古迹的赞美,如《川北纪游组诗》《青城山组诗》《峨眉山纪游组诗》《西康游屐组诗》《蜀江秋静》《峨眉海棠》等,传达出对巴蜀自然美景发自肺腑的喜爱。而离开四川到外奔波的日子,更是思念家乡的美景,如在日本所作《题峨眉山图》,在巴西所作《题蜀中四天下》《故乡牡丹》《峨眉山忆游》《题蘑菇图》,在巴黎所作《巴黎题旧作》,在台湾所作《题峨眉佛光图》《峨眉奇峰》,在敦煌所作的《梦蝶》,等等,都是对故乡美丽景色的描写,盈溢着一份挥之不去的情怀,有浓郁的巴蜀文化特色。

e7124480jw1f04vuyaimoj20dw1ik43z

e7124480jw1f04vuysilvj20dw1mxn4z

  张大千诗词中浸透的对家乡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使其作品更具浓郁的情感力度和强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其他地方游览时,张大千很多时候会自然想到四川,如《梦蝶》前句还在描绘黄沙白草的无奈,后面却在写“从知蜂蝶寻常事,梦到青城古洞前”,一种悠悠的情思荡漾开来,对青城山的思念之情彰显无遗,给人带来无穷的回味。在异国他乡,对家乡的美景更是恋恋不忘,凸显了游子眷恋故乡的情怀。

  (本文为节选,原文刊发于《名作欣赏》中旬刊第3期,作者黄群英)

e7124480jw1f04vv0ci5oj20e318gwk4

  张大千诗选

  不见巴人作巴语,争教蜀客怜蜀山。

  垂老可无归国计,梦中满意说乡关。

  投荒乞食十年艰,归梦青城不可攀。

  万里故山频入梦,挂帆何日是归年。

  十年去国吾何说,万里还乡君且听。

  行遍欧西南北美,看山须看故山青。

  梅花落尽杏成围,二月春风燕子飞。

  半世江南图画里,而今能画不能归。

  海角天涯鬓已霜,挥毫蘸泪写沧桑。

  五洲行遍犹寻胜,万里归迟总恋乡。

  责任编辑:AgathaM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