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诗酒文化 > 诗集

旧体诗与汉语的“忒修斯之船”

时间:2023-06-07 09:53:30 来源: 文汇报 作者:汪涌豪

  世纪之交,“百年中文,内忧外患”成为热门话题,因为汉语外受西语影响,大大欧化;内则自信不足,迭遭修葺,与传统几度发生断裂。聚焦于诗,症状尤其明显。这里有文化自信问题,更有认识不足问题。

  其实,从索绪尔、芬诺洛萨、罗兰·巴特到刘若愚、叶维廉、程抱一,东西方哲学家、语言学家和文学家都肯定汉语的诗性功能,即使孙大雨、卞之琳和梁宗岱这样的新诗人,也提倡依托汉语特性组织诗体。直到今天,“重新发现汉语诗性”的呼吁依然不绝于耳。这足证汉语固有之美,但也反映了维护和彰显这种美的艰难。诗歌作为语言艺术的极致,集中体现了这种艰难,故尤需人用心呵护,以防止其再度断裂。

  为了汉语之粹美能发扬光大,进而旧体诗创作能有更广远的发展,个人认为尊体重法非常重要。只有体式上守正,才能浚发本原;再继以辞意上开新,才能回应时代。中华诗词学会提出“知古倡今,求正容变”,“倡今”“容变”必须建立在“知古”“求正”基础上,而“知古”“求正”又绝不应被视为骸骨迷恋。基于此,不要轻言汉语已不足用。相反,要相信它有足够的弹性容纳变化了的生活。想到网上读到的一首《癸未仲春自京还乡》:“十年孤旅偶还家,童子窥帘母递茶。却睹棠红心自怃,事亲不及一庭花”。作者异地打拼回家,乍见看顾弱子的母亲,为不能尽孝而自责,这样的事不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还有一首《吾妻》:“嫁个郎君爱写诗,家贫百事自操持。忙中哪得临妆镜,瘦到梅花总不知”。用情更含蓄,可称闺情诗的当代版,也可证传统体式并无碍今人的表达。

  此外,向传统学习,提高修养也很重要。这与尊体重法互为表里。当年,朱自清向黄节求教作旧体诗,黄节告以须从汉魏六朝开始“逐句换字,自是拟古正格”。以后他将所作编成《敝帚集》,有“獭祭陈编劳简阅,肠枯片语费矜持”之叹。对照王力说“作古诗文,非熟读几十篇佳作,并涵咏其中莫办”,晚年胡适对学生唐德刚说“作诗词非得有几十年的功夫”,可见对程式化意味浓重的中国诗——其实也包括一切中国艺术而言,向传统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有此基础,才谈得到融合古今,汇通中西。而这种融合汇通的目的仍然是为张大汉语的传统,彰显诗歌的“汉语性”,这是个人认为要写出具有民族气派和传统韵味的好诗的前提。做到了这一点,我们才有理由乐观地瞩望旧体诗未来的命运,并相信对每个人而言格律和修辞不是妨碍,它们能让你与别人不同,进而让现在的你与过去不同。

  最后,想引一则“忒修斯之船”的隐喻。说的是忒修斯人自克里特岛凯旋,所搭乘的船被雅典人保留了下来,用做纪念。以后时间流逝,船体朽腐,雅典人只得不断用新木头替换朽坏的旧木头,最后所有木头都替换过了,古希腊哲学家就此发问:“这还是原来那艘船吗?”假定事物的构成要素被置换,那还是原来那个事物吗?愿轻忽汉语和旧体诗本位的人能想想这个问题。

[ 责编:张晓荣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