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诗酒文化 > 诗集

杨宏玲:《初心应犹在 椽笔写大风》

时间:2020-12-25 15:47:36 来源: 中诗网 作者:杨宏玲

  回望来时路,刚过完65岁生日的胡志文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生命轨迹和人生着墨点,竟一直追寻着最初的梦想。几十载光阴如梦似幻,命运起起伏伏,但那颗向往文学的心依然没变。用一支笔抒发情志、歌咏时代;仰望星空,找寻精神的原乡与归途。某个瞬间他眼含泪水,想起“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的诗句,他眼含泪水,而更多的时候,他感叹冥冥之中万物的生生之美,对过往和当下的一切充满了感恩。

初心旧梦

  1976年夏日的一天,一个身着戎装、气宇轩昂的小伙敲开《讷和文艺》主编王希奎的房门。行过军礼,他毕恭毕敬递上自己的诗歌作品。王希奎对这个干练帅气的小伙产生了格外的好感,对其朴实无华却透着灵气的诗作亦赞赏有加。

  这个小伙就是当年在北京铁道兵某部服役的胡志文。那一年他 23 岁,他是利用部队批准探亲的机会慕名去拜访家乡这位大诗人,之后他们亦师亦友的关系日益深厚,胡志文的创作也由此走上正途。

  胡志文出生在东北三江平原的一个小村庄,他跳级读完小学,到上初中时已显露出写作的天赋,老师经常拿他的作文当范文。他还是学校里的文艺骨干,因为有这些特长,高中毕业后,他没干几天农活便被调到学校当文体老师,那时他跟学生讲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给理想插上翅膀!”也许这是他自己内心的潜台词,心怀梦想的年轻生命渴望着拥有可以飞翔的羽翼。

  一切都有迹可循,若追根溯源,还要说说他在部队的经历。1973年1月,他戴上了红帽徽红领章,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来到了首都北京。新兵训练结束后,他被调到团文艺宣传队演奏单簧管和二胡,后来又抽到团文艺宣传股搞曲艺创作,这期间他结识了本部队李武兵、胡忠军等在文学创作领域颇有名气的战友,便在他们的影响下开始了诗歌创作。当然,那时他最喜欢和擅长的是二胡。他常在舞台上独奏《北京有个金太阳》和《赛马》等曲目,大乐队给他伴奏。然而这些都无法改变他的命运,1977年春天,他复员回家了家乡。回家的的第二天早晨 ,他从土炕上爬起来朝窗外一看,外面尘土飞扬,鸡飞狗叫,他仿佛一夜间从极乐的高峰坠入了痛苦的深渊, 失落,茫然无措。

  然而,徘徊一阵子他又重新上路了。白天拼命劳动,夜晚点着煤油灯疯狂读书和写作,读莎士比亚、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累了,抄起二胡拉上一曲,灵感来了就铺开稿纸写下一串串诗行……很快他的诗歌和散文就在报刊上陆续发表。后来,他还多次以农民作者的身份参加省、市群众艺术馆组织的文学、戏剧创作研讨班,不久,他又被委任为公社文化站站长。

  值得欣慰的是,国家恢复高考的第二年,他考入了黑龙江省克山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老树又开新花。他拿着录取通知书又一次告别父老乡亲,告别年迈的母亲……而这一次,他坚定的脚步注定会走得更远。

取舍抉择

  来到大学校园,胡志文如鱼儿得水,如饥似渴学习的同时仍然坚持写作。一晃到了大学毕业分配的时候,当时社会求贤若渴,虽然面临着党政机关和重点中学的各种选择,可他还是毅然选择去了文化馆。因为由衷热爱,他对工作充满了热情。编写的小戏多次被搬上舞台,各种体材的文学作品不断见诸报端,遗憾的是二年后他还是离开了那里。 原因何在?胡志文回忆说,一是有人因嫉妒制造事端,无法安心创作,二是县委领导点名要他。就在这一念之间,他顺势做出了选择,从此改变了事业的航线和生命的轨迹。他在诗歌《金色蒲公英》中写道:路旁山脚多么宁静/野花芳草素不相争/蒲公英在那里迎着自由的风/热烈的期待埋在心里/牢记大地养育情……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他要用另一种文字形式(公文)守住内心的堡垒,他清楚,那是他安身立命的根基所在。在县委办的三年时间里,他苦干实干,赢得了同事和组织的一直好评。然而,他是怕爬过冰、卧过雪、在深夜里偷偷流过泪的人,他不再那么简单地随波逐流,他要不断选择,要让生命的河流微波荡漾。1987年初,迎着改革开放的潮头,他毅然告别了那座小城,来到蕴蓄着无限生机和活力的沿海开放城市秦皇岛。之后 ,在这蓝色的大海边和热土上,他重重抛下了人生的锚:从金融部门到党政机关,从秘书到正县级干部,三十多年来风雨兼程,留下的脚印是深深的,交出的答卷是无悔的。

回望沉思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退休后的胡志文终于可以利用大块的闲暇时间读书、写作了。

  在岗时,要开拓创新,要事争一流,无心也无力去写什么重大题材抑或“风雅颂”之类的东西。现在可以了,他拥有了时间和自由。五年多来,他购阅读了大量的文学、历史、哲学书籍,在庞大深广的阅读中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往和当下的生命状态,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和散文随笔。他说,弃文从政的三十多年里,有得有失,搁置了文学,却收获了与众不同的经历。他还说,回归创作不仅是圆梦,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学习与思考,弄懂一些是是非非的问题,以及生命的意义。

  看得出他当下的豁达,不在有什么纠结,该放下的都放下。有人说,人能够与自己和解是最难的 ,而胡志文就是通过反省自己,认识自己,最终战胜了自己。在随笔《心灵的超越》中他写道:“在宇宙中,人渺如一芥微尘,何必让脆弱的心痛苦地承受生命之重,何必背负着功名利禄的巨大包袱,迈着沉重的脚步去丈量那片没有尽头的苍凉之地。回归生命的原点吧,直面生活的坎坷与不幸,实现心灵的超越。”他笔下的东西大多是积极向上的,写长白山的岳桦林:“每一颗树干都是弯曲、纠缠和盘旋的,但每一束枝条都长向天空,每一片叶子都携带着阳光,展示出蓬勃向上、不屈不挠的力量。”他喜欢古代那些大哲名士,希望从他们身上吸取智慧和力量。在《都是一样的深情》里他赞誉古人,实际是抒发人生的一往深情,“屈原与不可抗拒的力量回旋 ,是一种凋伤万物、阳衰翠减的悱恻之情。就在其哀怨和迷离之中,我们看到了他心性的自由与超迈,嗅到了他“御兰芬于绝代”的生命芳香。陶渊明奋力与时光回旋,是一种“悟往之不可谏,知来者犹可追”的惜时之情。以有限去争取无限,以大无去赢取大有,手捧着悠悠菊香,长吟着倦鸟飞还的歌谣走向他灿烂的终极。苏轼与明月清风回旋,是叹“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的彻悟之情。他珍惜当下,尽情享受空水际天、断山衔月的自然之美,纵身于悠悠宇宙的大化流行之中……”诸如此类的以古喻今,咏物言志的段落,在他的诗文里比比皆是。

  这些年里,胡志文的创作一发而不可收,在《中国作家》《天津文学》《北京文学》《海燕》《中国汉诗》《中诗网》等平台发表了上百篇(首)诗歌、散文随笔和文学评论。他很感慨,兜兜转转这些年,还是回到了最初的梦想之路,他很欣慰,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回望、和解和重塑。

  (作者为秦皇岛晚报副刊编辑)

  责任编辑: 西江月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