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共探汾酒密码:从“汾酒文化”到“文化汾酒”不负韶华无惧风雨再出发
2009年,汾酒提出“清香汾酒、绿色汾酒、文化汾酒”经营理念。十余年光阴荏苒,在“中国酒魂信仰体系”指导下,汾酒实现从“汾酒文化”向“文化汾酒”成功推进。在汾酒实现整体上市后的第一年,值此之际,人民网开展了主题为“探寻文化汾酒,品味大国清香”走进汾酒系列活动,邀请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深入汾酒调研走访,并举行专场座谈会,为汾酒未来深化改革,加速再出发积聚智慧之力。
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杨志恒,中国文物学会理事段国强,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黄君,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林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覃日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传承人姚惠芬等专家学者与汾酒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秋喜;汾酒副总经理常建伟,汾酒董秘王涛等主要领导高管共话汾酒改革与发展的成就与前景。
复兴时代辉煌成就 传承汾酒文化自信
汾酒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秋喜致辞
汾酒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秋喜在致辞时表示,报国、诚信、创新、开放、坚韧、儒雅,是伟大的汾酒精神。10年来,汾酒践行了“四个崛起、四个归来”,创造了“汾酒·中国酒魂”复兴时代的历史性辉煌成就。“四个崛起、四个归来”,首要的是“文化崛起、儒雅归来”。在文化汾酒打造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儒雅汾酒文化圈”,完成了“以酒器证酒史”的历史性任务,创建了汾酒博物馆,构建了汾酒书画体系,极大丰富了汾酒文学宝库,开始了中国汾酒史划时代的系统研究。
李秋喜认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历史性地位,当前在中国梦伟大复兴时代的背景下,白酒行业正在步入文化竞争的新时代。文化已经成为各大品牌酒企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原动力,文化也正在成为各大白酒企业进行品牌战略布局的重要方向与共识。白酒行业正在迎来一个文化自信,文化复兴的崭新时代。
汾酒副总经理常建伟发言
常建伟发言表示,近年来汾酒文化厚积薄发,改革三年来汾酒抓紧国资国企改革历史机遇,高举中国酒魂信仰的旗帜,树立文化自信,弘扬中华白酒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一系列文化跨界交流活动,不断丰富了汾酒文化内涵。将汾酒文化力转化为强大的品牌力和营销力,从而焕发出汾酒改革的新活力。
常建伟认为,现阶段,汾酒复兴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深度挖掘,系统梳理,全面总结汾酒集体里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为之发扬光大,为汾酒未来的高速度增长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丰富的文化给养。
汾酒董秘王涛出席座谈会
传承“汾酒文化”脉络 向世界展示白酒文化
以汾酒为代表的中国白酒,正在迎来了一个“文化自信,文化复兴,文化致胜”的崭新时代。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杨志恒发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杨志恒表示,距1982年在杏花村文化遗址挖出的“小口尖底瓮”,杏花村酿酒史距今6000多年。在中国白酒发展的岁月长河中,杏花村见证着中国白酒的起源。起源于杏花村的汾酒,同样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汾酒在中国饮食文化,世界就文化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杨志恒展示书法作品
座谈会上,杨志恒赋藏头诗赠与汾酒:汾水神井藏玉液,酒村杏花沐甘霖。
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黄君发言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递代积累,正是其内在的文化精神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黄君认为,汾酒与中国文化有着深厚渊源,汾酒承载着传统中国文化精神,“和而不同,儒雅在前,仁义在上”。以清香风格独树一帜的汾酒,是清香型白酒的鼻祖,汾酒酿造技艺,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和劳动成果,历经数千年的传承,让优秀文化代代相传。黄君在座谈会上还创作了题为《山西汾酒城参观有感》诗作赠与汾酒。诗文内容为:
《山西汾酒城参观有感》
三伏好雨落纷纷,
胜友来寻清酒魂。
礼仪吾邦樽俎远,
六千年一杏花村。
中国文物学会理事段国强发言
段国强认为,汾酒是中国酒文化缔造者,也是酒文化引领者。1500年前开创了清酒工艺,1300年前将干和技术、蒸馏技术应用到酒的酿造中,促使中国白酒时代到来。汾酒在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中造就出卓越的品质,正是6000年都从未间断的酿酒史,让汾酒有了“国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的美誉。
中国文物学会理事段国强展示诗词作品
座谈会现场,段国强感叹汾酒深厚的文化底蕴赋诗一曲:“杏花村里酝璚浆,汾水汤汤自徜徉,一杯清醴称国酿,万卷诗书付觥觞。”并创作成书法作品赠与汾酒。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覃日群发言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覃日群表示,中国白酒是世界上工艺最复杂的蒸馏酒,白酒酿造过程遵循了“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哲学思想。酿酒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推广中国的白酒文化,也属于文化复兴。推动中国白酒的国际化之路,同时是推动中国传统白酒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使中国白酒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多的认可,走向世界,实现“清香天下、德行天下”。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林峰发言
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激发文化活力,以文化繁荣兴盛助力民族伟大复兴。林峰认为,“文化汾酒”将汾酒身上蕴含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结晶和千年劳动智慧的总结继续发扬光大,为汾酒未来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文化给养和发展动力。汾酒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现代文化于一身,汾酒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于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提供的不息的生命活力。汾酒的文化复兴,离不开变革与开放的汾酒精神。汾酒已经把每年与国际名酒产地的酒文化交流、举办世界酒文化博览会,纳入自己的文化战略。以开放促变革,在变革中开放,是汾酒复兴的关键,也是中国酒魂时代的必由之路。同时作为诗人的林峰在参观汾酒后谈及感受也创作了诗作两首:
《初到杏花村》
风中遥见酒旗斜,
一片浓香出杏花。
最爱村头来去燕,
也随醉影落窗纱。
《杏花村遇雨》
白雨淋漓夜未昏,
清风何处杏花村。
寻来已是千年后,
依旧杯中似玉温。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传承人姚惠芬发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在与世界白酒文化的交流与共振中,姚惠芬认为,中国白酒酿造是一门涉及广泛的综合技艺,可以集中表达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科技、传统习俗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中国白酒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从技艺到记忆,从内部到外部,从国家到世界,推动中国文化在全世界范围的传播和继承。
她说,汾酒作为见证中国白酒文化起源的名酒,汾酒酿造技艺6000年来从未间断。2006年,汾酒酿造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率先将企业内控标准与国际蒸馏酒食品安全标准接轨,助力中国白酒文化在世界范围传播。
聚焦“白酒文化” 不忘初心改革再出发
李秋喜表示,文化汾酒,儒雅汾酒,需要一代代汾酒人的传承,汾酒的文化自信,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演绎和诠释。继续讲好汾酒故事,实现汾酒复兴,让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汾酒走进消费者,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常建伟介绍,未来汾酒要继续按照211985复兴宣传战略,打好文化宣传仗,为汾酒产品赋予足够的文化附加值。“复兴进入了新时期,面对十三五收官,十四五的开篇,基于内外环境分析新动向,新形势,我们提出了新思维,新任务。”
据悉,关于汾酒中长期发展战略制定和落地,主要为以下三点:
第一,实行改革创新。汾酒的发展要想取得突破,改革创新就必须是先决条件,在汾酒中长期战略的实现过程中更需要推动重大改革取得的更大突破,以市场化,企业化的机制体制,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动力,推动制度性开放,把创新驱动作为逻辑起点,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快推进颠覆式创新和爆炸式创新,用创新理念再造风景,竹叶青、杏花村系列酒的市场营销体系,用新思维重新定义汾酒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上再上新台阶。
第二,实现六新建设。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不断取得突破,这是汾酒未来实现大发展的突破口,要结合汾酒的实际与前沿科技成果,以六新为方向,努力探索汾酒的六新途径,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广泛的跨界合作,不断升级汾酒的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创新链,用跨界融合的思维打造具有引领地位的新业态。
第三,打造智慧汾酒。在汾酒未来的发展中要切实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汾酒制造的融合发展,要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积极发展汾酒智能制造,利用好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发展,加快推动汾酒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的根本性变革,夯实融合发展的基础支撑,大幅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不断加快汾酒制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水平。
“文化汾酒”为汾酒带来丰硕的成果,为构建全生命周期创新生态,转换赛道打下坚实的基础。据了解,今年是汾酒十四五构想布局之年,是全面完成“4421”三年攻坚目标的收官之年,是“11936”中长期汾酒复兴战略起步之年,通过“直道冲刺”“弯道超车”“换道并跑”,在未来发展中扬长避短,把握机遇,走好汾酒复兴之路,开启汾酒改革下半年华丽篇章。
(责编:孙博洋、乔业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