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颠覆王朝的酒香
文/林觉
酒的酿造、贮藏和饮用,在中国大地上从非常古远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了,从出土的文物来看,至少在商代就已经出现了极为精美的青铜酒器。
饮酒这一习俗古已有之(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中国人对酒有着特殊的情感。无论是文人墨客的创作,还是寻常百姓的生活宴饮,酒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赞颂、讴歌酒的文学作品更是数不胜数。
我们的先人是如何站在政治的角度,看待饮酒这件事的呢?
但是,
周代初年,周公就颁发过一项重要的禁酒令。他将弟弟康叔封至殷人旧土,并特意颁布了一篇诰令,让康叔向殷地的人民宣讲,是为《尚书·酒诰》,即禁止殷人饮酒的命令。
一国的国政千头万绪,农业、军事、财政等都是重要的事务,饮酒这样一件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至多不过是一种个人的喜好或者地区的风俗,为什么周公要如此重视,甚至于专门对此做出训导?
国家大事如此之多,为何周公要特别重视饮酒呢?(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周人看来,这种行为对于一国政治而言是极度危险的信号。
周人在灭殷之后,看到了导致殷商亡国的一个重要的原因——酗酒之风。商朝末代帝王商纣王曾命人建造一种巨大的池子,在里面灌满酒,又将动物的肉割下来,挂在树林中,以便随时吃喝享乐,称为“酒池肉林”,而他本人就长期沉浸于这种奢靡纵欲至极的生活中。
在《酒诰》中,周公追忆起父亲周文王在位的时候,曾反复叮咛告诫各级官员:“只有在祭祀的时候才能饮酒。”为什么在祭祀的时候可以饮酒呢?因为祭祀是一种面向上帝的礼敬活动。
在这种具有神圣性的活动中,祭祀者要向祭祀的对象进献贵重而难得的贡品,而酒是由大量粮食酿造而成的精华,因此,酒在祭祀中不是供人满足口腹之欲的享乐品,而是供神享用的礼物。
周公进一步发挥道:上帝降下惩罚,是因为我们的民众胆敢犯上作乱,丧失了应该遵循的道德。追根究底,无非是因为因酒乱行。因此,有些诸侯国灭亡,就是因为民众过度饮酒所致。
周公认为民众饮酒过度会因此扰乱社会秩序,引起混乱(资料图 图源网络)
周人已经认识到,表面看来无害的饮酒行为,背后隐藏着对于政治的巨大危机。酒虽然是祭祀神灵的贡品,但人饮用之后容易出现各种失常的举止行为,逾规越矩。
不仅如此,饮酒带来的另一个坏处是粮食的大量无谓的消耗。
文王还说过:“要经常教导我的子孙和臣民,要让他们时常想到,土地上生长的庄稼是要爱惜的,这样他们就会心地善良。”
古时候耕种技术低下,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酒作为由大量粮食酿造之物,更是难得。且粮食对于人民的生活是必需品,而酒却只是享乐品,如果一个地区的民众都嗜酒成风,就会形成散漫怠惰浪费的风气。
美政是与良俗互为表里的,大量饮酒看似只是一种风俗,但正是这看不见摸不着的风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地区人民的精神和心灵,并且最终影响他们的行为模式
。
周公的禁酒令的背后,是对风俗的重视(资料图 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