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酒政治
如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出现政治一样,酒的社会化就必然导致酒的政治化,古代把饮酒当成、诸侯的专利,以酒来维护特权,巩固统治。
北宋赵匡胤“黄袍加身”后,总感政权不稳固,有“尾大”之患。他从五代的更替中总结出一个规律:兵权过多的掌握在武将手中,失去了对队的控制,便易导致政权的解体和叛乱的发生。为防止“黄袍加身”的事件在自己的武将身上重演,他决心收回权,便借酒演出了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一戏。有人说在中国政治史上,赵匡胤是善于借酒这一工具解决棘手的政治、事问题的“酒政治”专家。了解更多酒历史http://www.9918.tv/news/wenhua.html
如果说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还有其积极意义的话,那么朱元璋的“火烧庆功楼”则是统治者“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自私残忍本色的一次爆光。朱元璋当后,总担心过去和他一起出生入死,战功卓著的将领们会危及他的皇权,就以设酒宴庆功行赏为名,把所有有名望的将领和功臣都招进京城赴宴,然后将庆功的大楼一把火烧成灰烬……手段之残忍,计谋之阴险,亘古未有!
作为一种用兵之计,饮酒诈醉,诱敌上当常被广泛应用,《水浒传》中吴用智取生辰纲,诱敌饮酒,乘敌酒醉而攻之的妙用兵之计。显示了梁山好汉的胆识与智慧,酒在这里是成就事业的块基石,若没有酒,还真想不到在当时还能有什么更“科学”的手段。
《三国演义》中蜀国猛将张飞,性格豪爽,特别喜爱喝酒,刘备时常为他担忧叹息:“吾弟向来饭酒失事。”然而正是这位猛将张飞,在瓦口隘一战中,假装痛饮醉酒,引魏将张郃下山迎战,一举夺取了瓦口隘,赢得了后人“粗中有细”的美誉。自古以来,在严酷的政治斗争和事斗争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往往是收到了奇效!!
酒在古代作用甚大,文人雅士离不开酒, 英雄豪杰离不开酒……除了饮酒作乐外,酒作为一种政治斗争的手段,还有巩固政权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