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诗酒文化 > 故事

一杯葡萄酒里的文化共情

时间:2020-12-14 10:25:54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姚坤森

  光明日报记者张文攀

  当陌生的高脚杯轻轻相触,葡萄酒进入口腔,因单宁刺激产生的收敛和干涩随之而来。交流畅谈中,举杯者在心理和情感上渐行渐近。正如法国酿酒大师让-克洛德·贝鲁埃所说:“葡萄酒是友谊的使者,它使人们热情而融洽地相处。享受美酒,就是感受它背后的文化情怀。”

  近年来,随着世界葡萄酒消费的不断增长和葡萄酒知识的普及,“葡萄酒文化”逐渐成为国内外领域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产区和风土是影响葡萄酒品质的地理因素,文化则是辨识葡萄酒风格的人文标签。让-克洛德·贝鲁埃认为,葡萄酒会根据自己的年份和类型,讲述有关它的家乡和葡萄的故事。

一杯葡萄酒里的文化共情

  位于宁夏吴忠市罗山脚下的葡萄酒庄

一杯葡萄酒里的文化共情

  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中圈塘村村民喜迎葡萄丰收

  在宁夏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博物馆的格鲁吉亚馆,1:1原样复制的格鲁吉亚传统酿酒车间,真实地还原了格鲁吉亚葡萄酒的传统酿造工艺。20世纪60年代,对格鲁吉亚出土的10粒葡萄籽进行考古研究发现,这是距今7000至8000年前人工栽培的葡萄,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品种,格鲁吉亚由此被认为是世界葡萄酒的起源。至今,格鲁吉亚的许多地方仍使用传统工艺酿造葡萄酒,其风味与欧洲工艺酿造的葡萄酒大不相同。

  穿越时空,葡萄酒在世界的东方以另一种方式被创造。在博物馆的河南贾湖遗址馆,用贺兰山东麓的葡萄藤条编织而成的草棚,形象化展示了当时贾湖遗址的挖掘现场。贾湖遗址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前期的重要遗址,距今约9000至7500年。本世纪初,中美两国科学家在贾湖陶器皿碎片上发现了含有酒石酸成分的沉淀物和野生葡萄籽粒,将世界葡萄酒的起源向前推了约1000年。

一杯葡萄酒里的文化共情

  宁夏吴忠红寺堡酒庄负责人正在查看酒罐

  葡萄酒发展的时间轴上,年轻的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被业界人士称为“中国葡萄酒的未来”。这里拥有业界公认的“黄金纬度”、地势均衡的“黄金海拔”,黄河水的哺育、贺兰山的呵护、光热风的塑造,造就了葡萄酒“甘润平衡”“香气馥郁”的独有品质和典雅大气的东方风格。

  葡萄酒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不同葡萄酒的独特风味为葡萄酒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提供了空间。以葡萄酒为媒,法国和宁夏有了更深度的交流。宁夏葡萄种植、酒庄管理、葡萄酒酿造工艺等方面许多经验都来自法国,近年来一批法国葡萄酒专家深耕宁夏贺兰山东麓,成为促进中法葡萄酒文化交流合作的大使。位于宁夏银川市闽宁镇的中法葡萄酒教育学院,短短两年多已培养出600多名优秀学生,该学院已成为传播葡萄酒文化、培养葡萄酒人才的重要平台。

  “葡萄酒文化与茶文化有着相通之处,那就是‘时间’,生产葡萄酒和孕育一款茶的时间都是漫长的、充满感性的,都需要耐心和信心。”中法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副理事长、中法文化论坛副主席佳玥在酿酒与制茶之间找到共鸣点。

  世界美酒、和而不同,各表其美、美美与共。无论葡萄被种植在世界哪个角落、以什么样的工艺进行酿造,都是人类文明共同创造的成果。正是因为有了文化的滋养、文化的传承、文化的赓续,葡萄酒才成为情感的纽带和文化的使者。

(本组照片均由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提供)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13日10版)[责编:姚坤森]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