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诗酒文化 > 故事

古代饮酒哲学:酒无量、不及乱

时间:2019-10-12 16:00:43 来源: 中国酒志网 作者:蓝微

  酒无量,不及乱,出自孔子。意为诸事皆有标准、尺度,只有喝酒没有标准没有限度,一个人的酒量有大有小但不要达到乱(醉酒)的程度。

酒是不可或缺之物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商夏杜康造酒之说更是深入人心,酒与我们的生活生生相息。民间有言:无酒不成宴,无肉不开席。可见酒是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

  然而也有酒色财气,人生四戒之说。把酒名列其中究其原因是酒后无德之人失去了自控能力,失去把酒言欢、高山流水之姿,尽现泼皮耍赖、妄语不休之丑态。那么能够在酒桌上有所自控,尽其情义而又能言谈举止包含雅致,乃是翩翩君子之所为,正如先贤孔子所言“唯酒无量,不及乱。

文人墨客多爱酒

  其实,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酒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它的确存在不利的一面,但也有值得肯定的一面。适量饮酒,小而言之可以舒筋活血,强身健体;增加友谊,调节气氛;其次,酒也能激发人的创作思维和想象,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画圣吴道子,作画前必酣饮大醉方可动笔,醉后为画,挥毫立就;书圣王羲之醉时挥毫而作《兰亭序》,成为传世珍品。

  文学作品中不乏对“酒”的描写,《水浒》中林冲借酒驱寒、借酒浇愁、借酒泄愤,将酒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涵;《三国演义》中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关羽“温酒斩华雄”等。诗歌中的“酒”更是不胜枚举,如陶渊明的“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李清照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古代的文人墨客几乎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酒不及乱

  酒都是用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人们在推杯换盏、觥筹交错间,寻求一种快感,得到一种满足。但还是奉劝一句,酒好莫贪杯!正如孔子所说:“美哉,唯酒无量,不及乱。”这里的酒不及乱,就是给后人定下了酒德的基本规范:饮酒不限量,最重要的是自我控制,不至于醉,不乱为限。心不乱、语不乱、形不乱、行不乱。

  西周时期,周公曾禁酒,春秋时期,孔子对饮酒有了自己的鲜明见解,“唯酒无量、不及乱”。至现代,酒风大盛,饮酒方面很多人多有纠结,不妨读一读孔老夫子的"酒论",也许会有醍醐灌顶之效。

声明:

中国网·中国酒频道发布,转载此文请注明转自“中国网·中国酒频道”。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