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诵读艺术 > 新闻

舞剧《歌唱祖国》温暖呈现王莘一生

时间:2023-04-17 10:55:50 来源: 北京日报 作者:韩轩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昨晚,无锡市歌舞剧院(江苏民族舞剧院)创作演出的大型民族舞剧《歌唱祖国》在国家大剧院首演,青年舞者肖雨用细腻而幽默的舞姿,演绎《歌唱祖国》词曲作者王莘的一生。该剧由著名编导王舸执导,这是它首次在京亮相。

  舞剧《歌唱祖国》剧照。

  火车上的回想

  舞剧《歌唱祖国》还原的是作曲家王莘用一生谱写爱国之歌的过程。1950年国庆节前夕,王莘来北京出差,看到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高高飘扬,还看到了排练游行队列中幸福可爱的少年儿童,他大受触动,联想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的历程,有感而发创作出《歌唱祖国》。

  然而在写成投稿后,王莘遭遇了退稿。在妻子鼓励下,他到码头、车站、大学等各地去教唱,这首歌在人民群众中流传,后来《歌唱祖国》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传唱至今。

  舞剧开篇就将场景定格在火车上,通过舞台灯光的变化、车轮向前的声音和舞者的肢体语言,还原了老式火车上的动感。一众乘客有学生,有军人,有农民,演绎着检票、让座、互相寒暄等一系列颇具生活化的场景。

  王莘也在车上,回想着自己在天安门广场上看到的群众笑脸,联想到新中国建立过程中经历的风风雨雨,心潮澎湃。他一边打着拍子,一边在手上的小纸片上写着什么。真实历史中的王莘,正是在从北京回天津的火车上写出的这首经典之作。

  生活里的小“包袱”

  《歌唱祖国》创演团队前往王莘家中采风时,曾听王莘的子女们说,他是一位生性幽默的人,爱开玩笑,和妻子王惠芬生活这么多年,两人没有红过脸。了解到王莘幽默风趣的性格特点,导演王舸决定,加入一些轻喜剧的元素,用温暖的笔调来讲述故事。

  剧中,王舸巧妙地抖了很多小“包袱”,用微小冲突制造笑点。王莘从北京回家时难掩激动,在钢琴前弹着新创作的歌曲,怀孕的妻子本已入睡,听到琴声起来阻止丈夫。王莘还是忍不住,用极低的音量弹奏,妻子正要大发雷霆,突然听到了《歌唱祖国》悦耳的旋律,一场小冲突自然化解。

  “舞剧没有语言,不能像话剧、相声、脱口秀一样用语言埋包袱,但可以通过人物关系,用肢体语言设计一个个小包袱,呈现在舞台上就很不一样。”王舸说。

  舞剧《歌唱祖国》不仅讲述了王莘创作歌曲的故事,也用插叙手法,将王莘与妻子相濡以沫的生活展开,生活化的场景与轻松活泼的细节贯穿全剧。比如表现二人新婚之夜的场景,王莘与妻子送走宾客,俩人坐在一张窄窄的小板凳上,舞出一段让人忍俊不禁的双人舞。

  为了还原生活场景,该剧服化道也很考究,白色蕾丝的沙发搭巾、二八大杠自行车、黑白照片等道具带有鲜明的年代感。也有部分道具做了适合舞台特点的夸张,为了塑造王莘夫人王惠芬爽利大气的性格,她用的搪瓷茶缸有如脸大。

  华彩段落感人至深

  该剧也有很多令人动容的段落。王莘第一次投稿后没被采纳,收到退稿信后有一段失落的内心独白舞,肖雨将情绪处理到位,表现出了作曲家内心的苦闷。

  《歌唱祖国》传唱开后,在各个庆典仪式和重要场合唱响,见证了新中国发展中的重要时刻。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香港回归、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等国人记忆都在剧中闪现,结合《歌唱祖国》的主题旋律,更让不少观众感动得热泪盈眶。

  舞剧最后,《歌唱祖国》的音乐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飘扬,王莘的妻子听到熟悉的旋律时眼含热泪,而这时王莘已经离开人世,化作舞台上不断打着拍子、胸怀祖国的作曲家形象,诉说着他对祖国无限的热爱。

  今晚,该剧还将在国家大剧院再演一场。

  舞者肖雨谈饰演王莘:

  我的右手总是在不自觉地打拍子

  记者 韩轩

  舞剧《歌唱祖国》并没有很多集中炫技的场面,也没有很多高难度的托举,难的是要用舞蹈呈现生活。主人公在创作,在弹琴,在教人唱歌,甚至只是在行走,在做家务。“桃李杯”金奖获得者肖雨用细致入微的表演,不仅抓住了这些生活细节,还生动诠释了王莘对祖国、对生活的热爱。

  “这个剧确实非常难,难点不在于很多外化的技巧,而是要把技巧融入人物塑造,运用在每一个特定情境中。如果表演得不好,就容易把人物真实性打破。”肖雨说,舞剧用两个小时呈现王莘的一生,他要通过舞蹈动作、体态,乃至表情、眼神的变化,展现王莘年龄的变化。

  “舞剧开始,王莘带着热情去北京,要去看伟大的首都,要去买乐器,心里想着一定要创作出一首好歌,这时候我的眼神是执着的,身体状态是舒展的。”肖雨说,但在投稿被拒绝时,又或者在晚年经历了一些病痛后,他的体态要略带老态,眼神则要透露出沧桑。

  提到导演王舸在剧中设计的幽默段落,肖雨说这对舞者其实是很大的考验。“要想让观众感受到幽默,动作首先要夸张,但又不能夸张到超过人物状态的程度,否则观众会觉得浮夸。”他以剧中“产房”一场为例,当时王莘的夫人在医院生产,产房外多位男士都在等待,相互加油打气。这一场景,肖雨用了很多细微的腿部动作,表现出一个男人即将成为父亲的复杂心情。

  “王莘是一位作曲家,剧中他手上会有很多动作,比如弹琴、创作、打拍子。”下半场中,王莘走街串巷到老百姓当中教唱《歌唱祖国》,肖雨需要在有限时间里,通过光影快速切换场景,表现出教各行各业人们唱歌的场面。这让他想到自己在基层文化馆工作的经历,他曾在街头教过广场舞。

  肖雨笑着说,自己教跳舞和王莘教唱歌不一样的是,教唱歌需要打拍子指挥,“我从开始排这个剧到现在,右手已经形成习惯了,哪怕在生活中没事儿我也会开始打拍子。三拍子、四拍子,我自己都快魔怔了。”

[ 责编:张晓荣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