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诵读艺术 > 新闻

吼一声章丘梆子留住乡愁

时间:2022-12-20 10:41:52 来源:  齐鲁晚报 作者:王昊

   12月15日晚,乡村振兴青春励志节目《在希望的田野上》准时播出,最新一期节目走进石匣古村,探寻非遗戏曲章丘梆子,“田野推荐官”们扮戏学唱,深度体验这一古老戏曲的魅力。《在希望的田野上》播出以来,已经有章丘铁匠习俗、龙山黑陶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节目中亮相,为观众展现了一幅济南章丘的文化图景。

  “唱念做打”沉浸学戏

 

  中国戏曲剧种繁多,各地区的戏曲剧种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在济南,除了京剧、吕剧等大众比较熟悉的戏曲剧种外,还流传着五音戏、章丘梆子、王皮戏等小众戏曲,它们在有限范围内传唱,带着田野芬芳,吟唱着一方百姓的喜怒哀乐。

  章丘梆子又名“山东吼”“章丘讴”,源于山陕梆子,后来其唱腔与章丘秧歌、民间音乐、方言土语相结合,形成了特色新剧种,是山东省较为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2006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一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希望的田野上》最新一期节目里,邹德江、吴思嘉、陶思源、满昱彤组成的“田野推荐官”接到了新的任务,他们来到章丘梆子的发祥地石匣村,以真人秀的方式展现章丘梆子的特色与魅力,并协助章丘梆子第十代传承人、章丘梆子剧团团长于亮兴完成戏曲演出,推广这一古老的非遗戏曲。

  戏曲的门槛本身就高,而章丘梆子源自民间,唱腔高亢挺拔,带有浓郁的方言特色,这对于并未在本地生活过的“田野推荐官”们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一行人找到于亮兴之后,便开始排演《杨家将》,基础训练一个也不能少,跑圆场、蹲马步、趟马等程式动作规整而严格,众人有样学样;对“唱”要求更高,高亢的戏腔,婉转的曲调,具有方言特色的唱词无一不是挑战。学戏时,满昱彤的一句“在此马上用目”唱了几十遍,总是练不好的曲调让她窘迫地掉下眼泪;陶思源因为方言陌生而迟迟无法入戏,连忙录音反复练习。

  上台前,吴思嘉第一次体验“勒头”,穿上十几斤的戏服,直呼像是给头上戴了个“金箍”,痛得眼泪打转;众人之中,只有邹德江驾轻就熟,凭借几十年深厚的曲艺基础,扮演起“韩昌”来游刃有余,台上一亮嗓便引来阵阵叫好。在众人的努力下,终于将这台戏完成。

  情感真挚看见传承

  《在希望的田野上》不仅让嘉宾沉浸式学习唱念做打与手眼身法,展现章丘梆子的特色与魅力,更注重挖掘这一非遗戏曲背后传承与发展的故事。

  石匣村村东头的古戏台,几乎和章丘梆子的历史一样长。据了解,章丘梆子繁盛时有130多出戏,从春秋战国唱到清代,但这些戏仅靠口口相传,已经遗失了不少。于亮兴今年46岁,从小跟随祖父学章丘梆子,痴迷上了那一方戏台,小时候,村里会唱戏的有上百人。长大后,于亮兴离家打拼,那些古老熟悉的梆腔也逐渐远去,村里出去的人越来越多,会唱的人越来越少。

  2011年,于亮兴决定回乡,承担起传承的重任,他唱戏、传戏,成立剧团。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2019年起,石匣村筹建了章丘梆子戏曲博物馆,将章丘梆子的历史起源、传承发展、珍贵戏服冠饰及本土戏剧名人信息等进行展陈;于亮兴等人整理章丘梆子的剧本,如今已经有40多出戏集结成册,并通过艺术演出宣传这一古老戏曲。

  2019年起,于亮兴等人还不断尝试将章丘梆子与旅游相结合,开启举办“过半年民俗节”“乡村振兴戏剧节”等活动,打出了“看大戏、吃伏羊、过半年”的文化名片,曾与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共同打造过半年活动,邀请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等业内“大咖”前来助阵,几年来持续吸引游客十余万人。

  邹德江参加完节目后,回忆起在石匣村的学戏经历依然十分感慨:“学习过程中我们真正体会到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艰辛努力。章丘梆子剧团的于团长在外做生意很成功,但依然决定传承非遗戏曲文化,这些年轻人都是怀着梦想,一点一点地实干出来的。”

  目前,《在希望的田野上》播出过半,节目用镜头记录济南市章丘区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人物和故事,用光影呈现真实的细节角落,通过剧综联动的形式,将章丘的特色产业、非遗项目、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徐徐展开,观众纷纷点赞。

  章丘梆子不是第一项出现在节目中的非遗项目,此前,章丘铁匠习俗、龙山黑陶等非遗项目都曾在《在希望的田野上》惊艳亮相。节目角度独特,不只将镜头对准非遗人高超的技能展示,更注重讲述非遗项目的变迁与非遗传承人的生活情况,这种呈现方式给了观众更加轻松的体验,传达出浓浓的情感内涵,让非遗文化更接地气、更加鲜活地走进人们的视野。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