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诵读艺术 > 新闻

360度皆舞台,申城演艺新空间迈向多样化品质化个性化

时间:2021-05-13 09:13:57 来源: 文汇报 作者:张淳

 

  手中的咖啡散发着香气,正准备享受精致的茶点,一位身披红色外袍的女士缓缓走过,打断了来宾之间的闲聊……独角戏《寻找瓦伦丁》就这样不经意地开场了。日前,上海大剧院“A+艺术空间”咖啡厅连续上演这部全新创作的“咖啡戏剧”,正如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张笑丁所预料,“观众360度沉浸在剧情里,气场很对路!”

  前不久,又一批上海演艺新空间获得授牌,上海大剧院“A+艺术空间”正是其中之一。截至目前,上海共已诞生近80家演艺新空间,每年演出场次累计逾万场,演出包含戏曲、话剧、音乐剧、音乐会、脱口秀、相声等不同类型,成为上海演艺经济重要的驱动力之一。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会长韦芝认为,自2019年上海首创“演艺新空间”,这种“演艺+N”的全新业态,不断“撞”开传统剧场新的经营范围,也为文化消费塑造新的动力之源。

  抓住市场机遇,上海专业剧场纷纷打开新空间,探索多业态发展

  上海大剧院“A+艺术空间”、上海天蟾逸夫舞台“蟾空间”、上海沪剧院“尚沪·演艺新空间”、上音歌剧院管弦乐演艺新空间、黄浦剧院“黑匣子”、朵云书院戏剧店、朵云书院旗舰店等12家演艺新空间,成为2021年第一批获得授牌机构。

  “演艺新空间”的新模式、新业态为全国首创。2019年诞生之初,上海鼓励各类商业综合体、文创园区、经营性旅游载体等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开辟新型演出场所,通过演艺活动带动餐饮、购物等综合消费。通过两年的积极探索,一批餐饮、书店、酒店、咖啡馆等不断拓展经营思路,引入各类“演艺+”资源,充分发挥文化溢出效应,为上海文旅消费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据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数据统计,即使在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仍有不少演艺新空间依旧保持良好运营业绩,在演出场所开放后超额完成目标演出场次。上海大世界、林肯爵士乐上海中心及水上大舞台等16家演艺新空间全年演出总场次达到3500场。

  “不难发现,这一批新挂牌单位中,上海专业剧场占到了多数。”韦芝介绍,过去一年,已有不少“先行者”大胆开拓运营思路,将剧场较为闲置的场地变成充满活力的天地。例如上汽·上海文化广场、上海儿童艺术剧场的户外演艺新空间等,已经形成了特有的运营创意和品牌特色。“面对巨大的市场机遇,越来越多的上海专业剧场进军演艺新空间领域,相信它们将在和其他各类经营主体的良性竞赛和创意碰撞中,再造新价值。”

  “艺术不全是高高在上的,是真实生活的故事。”在《寻找瓦伦丁》的故事中,观众们感同身受。该剧主演赵洁说,咖啡机、料理台、时尚的室内装修和明亮的灯光——咖啡馆的一切就像是为女主角“瓦伦丁”量身打造好的一样。对日复一日的家庭生活感到疲倦的“瓦伦丁女士”,需要新鲜的刺激,渴望新生。演出中,她冲向一名喝着咖啡的男观众,“我去欧洲度假了,你不会介意吧?”“当然不!”伴随着回答,观众席中发出轻快笑声。

  在正式引入演出前,大剧院“A+艺术空间”咖啡厅已经在“文艺周边”的开发中走在市场前列。昆曲小生施夏明、打击乐演奏家余乐和钢琴家刘继仁等纷纷来到咖啡厅,为观众亲手做一杯咖啡,畅聊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多样化、品质化、个性化将成为下一个‘赛程’。”面对已经初具规模的新空间演出市场,张笑丁认为,上海专业剧场更要牢牢把握拓展时机,探索多业态发展的突破口,创新营运模式及演出项目,以行业 “领跑者”的姿态开拓更多元的资源,寻找更宽广的天地。

  时尚新潮、特色各异的新空间演出“爆款”频出,“拉新”力、“复购”力表现抢眼

  经过两年的探索,授牌的演艺新空间呈现出形态各异、业态多样的亮点和特色。沉浸式表演、小型特色音乐会、Live秀、乐队演出、脱口秀……这些气氛足、互动性强的中小型节目,深受市民观众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的欢迎,满足了部分人群的休闲与社交需求。据互联网票务平台大麦Mailive相关数据显示,2019—2020年,新空间演出销售呈现异军突起的现象,跨城观演比例高达40%,且呈现复购能力强的特点,复购比例高达20%,很多观众为了一部作品可以反复体验几十次。

  这其中,就有火爆全国的沉浸式音乐剧《阿波罗尼亚》。深藏于汉口路650号亚洲大厦的“星空间”,如今已成为上海演艺大世界的“网红地标”。新空间被全方面地打造成了一个酒吧,吧台位、卡座位、酒箱位……提供了不同的观演视角和观剧体验。观众们可以一边喝酒一边观剧,他们亲切地称这部剧为“小酒馆”。作为首部驻场剧, 《阿波罗尼亚》甫一推出即成“爆款”,许多观众是从全国各地拖着行李箱赶来的。

  不同于传统舞台,“小酒馆”百分百还原的实景酒吧模糊了舞台与观众的界限,由观众和演员一起共同完成一场独一无二的演出。目前,“星空间”的第二部驻场演艺项目《桑塔露琪亚》已拉开帷幕,而接下来还会有第三部、第四部,形成“星空间连锁演艺场馆”,不断为申城的夜色注入活力。

  “通过我们的后台数据分析发现,新空间演出对用户的拉新优势非常明显,拉新率在25%,而传统剧场的比例在17%左右。”大麦Mailive总经理尤佳告诉记者,很多过去从未走进剧场的消费者,成为了《阿波罗尼亚》的观众。此外,包括酒水饮料等在内,新空间演出也成功释放票房之外的衍生商业潜力,这种都市新社交将成为未来的消费热点之一。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也就是疫情前的一年,中国演出的票房已经超过了200亿元,年增长率7.29%,市场发展迅猛。95后、00后观众已经成为市场非常核心的中坚力量,他们身上具备高学历、高黏度和高购买力三大特点。“消费者越来越年轻,特别愿意陪伴好内容共同成长,这对演艺新产品提出了个性化和精品化的要求。”尤佳说。

  与传统剧场相比,演艺新空间的表演形式更为灵活,不少演艺新空间还会根据自身场地特点,结合不同商圈、各类消费人群需求,量身打造演出剧目。例如,上海现代人剧社为虹桥康得思酒店度身定制了《我只是一个过客》《JACK的星空》等多部环境戏剧,豫园的相爷府茶楼引入相声、评弹等适合游客观赏的旅游演出项目。随着 “演出+旅游” “演出+餐饮”“演出+游戏”等融合新业态不断出现,演艺已越来越成为其他行业引入客流、促进消费的重要抓手。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