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舞剧从上海出发,乘风破浪走向全国
(均演出方供图)制图:李洁
■记者 宣晶
《朱鹮》《永不消逝的电波》《骑兵》《朱自清》《石榴花开》……“爆款”舞剧将从上海出发,“组团”冲向全国舞台。昨天,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打造的首届“当代精品舞剧演出季”宣布起航,一批优秀舞剧将于4月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亮相。这个春天,舞剧季将走进全国20多个城市,上演150余场,为观众奉上代表近年中国舞剧创作最高水准的盛宴。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表示,中国舞蹈艺术汇聚了大批创作力量和表演人才,舞蹈推广普及还有很多空间。上海打造“当代精品舞剧演出季”不仅为艺术创作立标杆,也为产业链升级闯新路,走在了中国舞剧创作演出的前列。
文旅产业链整合升级,推动精品舞剧乘风破浪走向全国
近年来中国舞剧创作十分繁荣,出现了一批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几个维度和谐统一的 “爆款”。新近创作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骑兵》等一批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作品,从不同角度讲述了精彩纷呈的中国故事,彰显了昂扬向上的中国精神。“舞台艺术生命线不断延伸,前端是孕育和诞生,后续则需要通过演出不断打磨提升。”冯双白说。诞生于1964年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已演出超过4000场,舞剧《丝路花雨》则在42年里演出3700余场,优秀艺术作品必须经受住舞台的考验,与广大观众对话。
此次展演“当代精品舞剧演出季”的作品可以说代表了当下中国舞剧的最高水平。《永不消逝的电波》是舞剧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先后摘得“文华奖”和“五个一工程奖”;《朱鹮》《骑兵》《朱自清》《石榴花开》则获得了中国专业舞蹈艺术最高成就的专家奖“荷花奖”。“荷花奖”舞剧评奖2009年落户上海,2016年起入驻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助力上海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辐射文化品牌影响力,提升上海的文化生活品质。专家认为,上海舞剧创作已经诞生了现象级作品,形成了海派文化的历史脉络;与此同时,上海演出行业整合内容、剧场、平台等资源,以品质标杆为目标对接市场和观众,促进国内演出舞台的良性循环,对中国舞剧发展有借鉴意义和启示性。
据悉,首届“当代精品舞剧演出季”将以巡演方式走进全国20多个城市,成为一场流动的文化盛宴。舞剧季由中国舞蹈家协会特别支持,上海文广演艺集团和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发展基金会联合主办,上海歌舞团、内蒙古艺术剧院、扬州市歌舞团、安徽省花鼓灯歌舞剧院联合承办。从一台戏到一个舞剧季,上海文广演艺集团与艺术院团合作,探索产创联动更多可能性,提升整体产业链辐射力,挖掘中国优秀舞剧作品的市场价值。“相信标杆的树立,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汇聚而来,演出季可以成为全国舞蹈界交流切磋的行业盛会。”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总裁马晨骋透露,“当代精品舞剧演出季”将定期举办,推动优秀舞剧从上海出发,乘风破浪走向全国。“市场化运营将进一步放大上海在全国舞剧市场的引领地位,带动更多原创作品问世。”
舞剧创作观照现实,富有当代美学气质
“当代精品舞剧演出季”通过汇聚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最高水准舞剧,集结中国舞蹈行业的顶尖舞者,搭建起优秀舞剧与市场观众之间的桥梁,推动舞蹈艺术的传播和发展。
《永不消逝的电波》《骑兵》里革命烈士信仰坚定,饱含道义担肩的壮怀激烈;美丽《朱鹮》去而复归,蕴藏呼唤守望家园的人文情怀;《朱自清》描摹出知识分子刚毅不屈、正直爱国的文人风骨;《石榴花开》中民间艺人有着传承传统的朴素担当。这些精品舞剧代表了当今舞台创作的高水准和新方向,不仅有让人印象深刻的名场面和舞段,也有打动人心的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通过无声的肢体语言,舞剧动人故事观照现实,引发观众强烈的艺术共鸣。
从叙事视角到舞台呈现,多部舞剧富有当代美学气质,也体现了中国舞蹈的新探索。据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介绍,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音乐、舞美和服装独具文化符号的审美,呈现出电影级质感;《朱鹮》融合古典芭蕾的优雅华丽与中国舞的婉约灵动,以东方意韵为灵魂,彰显创作者的人文情怀。扬州市歌舞剧院出品的《朱自清》则用生活化的肢体语汇再现《背影》《荷塘月色》等经典美文,尝试让文学与舞蹈携手书写人物故事。
“当代精品舞剧演出季”也推动具有浓烈地方特色的舞剧,进入更广阔的观众视野。内蒙古艺术剧院党委书记、院长李莉认为,《骑兵》将民族性和戏剧性、交响乐与民族音乐有机融合,描摹出骑兵战士的家国情怀和精神风貌,展示了内蒙古人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集体选择。安徽省花鼓灯歌舞剧院艺术总监金明则用“真实而接地气”来形容《石榴花开》,舞剧以独特的花鼓灯舞蹈,向世人展示了非遗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