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中国》:架起观众与经典间的桥梁
作者:张德祥(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任,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了《故事里的中国》这样一档原创文化节目,在致敬经典的同时,传递兼具传承性和当下性的主流价值观。我认为其核心价值和独特意义是对新中国文艺经典的再发现、再叙事和再重现。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进步的文艺总能为它的时代提供积极的精神营养和思想力量,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怀,推动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
在我看来,《故事里的中国》正是秉持了这样一种创作理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节目通过在主题表达、内容创新、视觉布局、融合传播等层面建立新的范式,系统梳理和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现实主义经典作品,利用电视这一面向大众的传播形态,将时代巨制浓缩于方寸舞台,生动呈现经典作品承载的不朽记忆和时代精神,带领全国观众进行了一次跨越代际的经典重温。
《故事里的中国》节目照片。资料图片
已经播出的三期节目中,《永不消逝的电波》《平凡的世界》《智取威虎山》在近年都有影视翻拍,所以年轻一代多少有所耳闻,但是他们对作品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多半并不了解,甚至会带着现代眼光对经典作品进行形象解构乃至认知颠覆——这也正是《故事里的中国》节目诞生的必要所在,我们必须向年轻朋友讲好经典,帮助他们理解作品传递的精神信仰,理解这些作品不是虚无缥缈的创作,而是生长于波澜壮阔的时代土壤,源自于有血有肉的真实历史,凝聚着我们这个民族一路走来的向上向善。
节目播出后,我发现不少年轻朋友都在感慨同一件事:“没想到这些作品都有真实原型,更没想到真实的人物和故事比作品本身还要让人钦佩!”从此,当他们再看《永不消逝的电波》,会想到无数和李白烈士一样为了新中国倒在黎明之前的无名英雄;当他们再读《平凡的世界》,会回味以命搏文的作家路遥是如何用生命书写了“奋斗”二字的意义;当他们再听到《智取威虎山》的经典唱段,会由衷缅怀那位叫杨子荣的孤胆英雄……
为什么文艺经典依然可以打动年轻观众?因为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而真善美又是人类共同的追求。《故事里的中国》不仅讲好了中国故事,更阐释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不仅赋予文艺以价值尊严,还用综合的电视手法将之诠释得生动可感、触及人心,进而在当代观众和时代经典之间架起了一座心桥。
我觉得不光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要做这样的节目,我甚至以为,《故事里的中国》可以作为一个长期的节目做下去,因为它是讲述我们新中国文艺史的独特方式,就像我们每年有文选,不同的选“美”选出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不同的选“美”代表了选家不同的眼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觉得这档节目也是对文艺作品思想性、艺术性、人民性的一次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