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之怒与君子之道:没有值不值得只有愿不愿意
作者:韩思琪
在“抖音刷剧”“热搜追剧”的网络时代,从《隐秘的角落》的“去爬山”到《三十而已》的“养鱼、放炮、当海王”,不玩“梗”的电视剧还有成为“爆款”的机会吗?通常,作品评分的高开低走十分常见,不降反升的《沉默的真相》值得一个机会。
改编自紫金陈小说《长夜难明》的网剧《沉默的真相》,作为“迷雾剧场”的收官之作,补上了“严良宇宙”的最后一块拼图。某种程度上,《沉默的真相》是以挑战观众而胜出的。胜出的点并不在于悬念上的高级或是推理上的缜密,而是在于不讨好观众的“窒息感”,或可借用紫金陈的话来形容,是“像张印度飞饼一样拦在面前”一般的无法喘息。换言之,《沉默的真相》不挑战观众的智商,而是挑战观众对于“不爽”的耐受度,是后劲大、余韵长、无处可逃的拒绝轻松。
“天理昭昭,长夜难明,为了信念,你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这个问题,不停地拷问着剧中的他们和屏幕前的我们。
是的,代价。
白宇饰演的江阳,从意气风发的名校毕业高材生,到身陷囹圄最后成为修手机的小贩,七年查一案。有一场戏江阳哭着说他丢了钱包,实际上丢掉的是他的事业、青春、家庭、清白、健康。最后的最后,他说“尽力了”,点燃了自己成为最终的追光之灯。这一角色前期的意气风发与后期的被践踏、碾作尘的鲜明对比,就算是江阳的对立方都要叹上一句“可惜”,本应拥有光明前途的一生被生生毁掉,让观众对“代价”二字有了最为直接的具象化理解。
《沉默的真相》不同于热门“梗”剧的原因正在此,剧在表达上有着和主题同样的厚与重。所以说,《沉默的真相》的故事钩子并不在悬念。小说第一页就找到了凶手,稍微熟知推理套路的观众也能很快拼凑出大致的真相、进而锁定嫌疑人。
引人深入的是讲故事的方法和剧情的结构,概括来说是三条时间线的嵌套:2010年的时间线,是廖凡饰演的严良带领警队追查“江阳尸体案”和“九宫格信件威胁案”。第二条时间线2003年白宇饰演的江阳检察官调查侯贵平在支教时的“畏罪自杀案”。第三条是2000年侯贵平正在查的女学生自杀背后的“隐情”。
在三条时间线之间不断跳转的复杂叙事,被主创巧妙地划归到同一个点上:整个故事从揭秘行李箱神秘尸体江阳之死开始,严良查江阳的案件,江阳查支教老师侯贵平的案件,侯贵平查他学生的案件。层层嵌套相互啮合,追的就是十年前的女学生的一起旧案,在这样的闭环里牵扯出掩盖真相的“秘密森林”。抛去了炫技的讲述,剧情不断地提出问题再回答问题,三个时空分享的相同的命运,反而让故事更“好看”——在可看性和易读性两个层面都“好看”。
不等价的交换是全剧悲剧性和感情力量感的来源。但在这个舍命求真相和公平的不等式里,没有人问一句“值得吗?”如果说侯贵平对女学生翁美香之死的追查,在责任感和正义感之外,兼有自己没能及时救下学生的内疚。及至江阳重查侯贵平之案,两人几无私交,他被卷入的原因有对司法尊严的维护,也有年少气盛的争一口气,直到亲眼看到侯贵平一家的惨状,他真的无法再无动于衷。
十年前的侯贵平,十年后的江阳,他们都是“不放过自己”、学不会“打不过就加入”的那类人。十年后与江阳一起完成“追光”、让真相不再沉默的同路人,他们与其说是为了正义,不如说是为了道义——检察官江阳要一个程序正义,他们就为知己好友江阳要程序的正义。长夜难明,被折损的善良之人以血肉完成对恶与不公的复仇,这是“布衣之怒”,要“苍鹰击于殿上”,要“白虹贯日”,要“上达天听”。
江阳的七年就像是漫漫长夜。他追求的正义是光,而他自己已成为了别人的“燃灯者”。
就这样,从为被侵害的女学生“撑腰”开始,到为捍卫司法的尊严结束,《沉默的真相》以“英雄”的牺牲为线,将人人可感的、朴素的正义非常自然地缝合到了更宏大的命题讲述当中去,将“私叙事”有效地替换为“宏大叙事”。难得的是,这一缝合过程又反向重塑了“英雄”真实的“金身”——英雄亦凡人。
江阳流露出的人性和“易碎”反而成全了角色的“神性”。他被命运之轮推着卷入了这起案件,在很多个关键节点如果选择放弃,江阳的人生或许都会和现在不同。他也有过动摇、有过犹豫,只是次次逼近真相后被截断的功亏一篑,七年来一件件的牺牲、代价和不甘心成为不断加码的成本,让这道伤痕成为执念,最终别无选择所以破釜沉舟。
《沉默的真相》没有选择以受害者逻辑去打动观众,而是以冷峻的视角复述“君子”的选择。其间,或许还裹着民间理解里的最为朴素的“正义”:那是在民间故事、传奇演义、戏曲话本里反复讲述的断案故事,“他们相信天一定会亮,哪怕含冤负屈、身败名裂也九死不悔。”
剧集开篇有一处贯穿了全剧内核的隐喻,侯贵平在讲台上教给自己的学生:“君”之一字。“君”,古字形从口、从尹,尹代表掌握权力者,口表发号施令。古代帝王崇尚无为之治,具体的事都由手下人来办理,这些主持办理具体事务的人就是“君”。一些为人办事的“君”,为官做宰,在追名逐利的过程里将一腔理想熄灭、沦为黑恶保护伞。也有一些人上下求索、即便燃尽自己飞蛾扑火,也要照亮漫漫长夜。有李建国这样放弃了本心和底线的人,也有侯贵平、江阳这样坚持君子之道、忠于自己的人。那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从《无证之罪》开始,“电影质感、美剧气质、工业水准、演技在线”几乎成为悬疑佳作的标准配置,而《沉默的真相》成为难得的有中国本土文化精神内核的悬疑类型剧。除了对标对象,国产网剧也有了自己的“打样”。另一方面,其改编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剧集加上了一条女性拯救与自救的线索。她们不是作为“伤疤”和“代价”而被展示的工具人,有帮凶如丁春妹,也有最终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佐证的受害人,还有无数被侯贵平所鼓励的、不放弃读书的乡村女孩。这些都是原作不曾提供的悲悯视角,是剧作主创温柔又有力宕开的一笔。
剧终,正义彰显,作恶之人终于被绳之以法。然而,代价可能是“极限一换一”。那些共谋完成一场自杀的朋友们,以不义的名义行正义之事,正道与歧途,以违反规则的方式去求一个程序的正义、追寻实体正义,每个人也做好了承担后果的觉悟。在这一战中破坏了规则和秩序的人,无论正义或是邪恶的一方最终都付出了代价。
《沉默的真相》没有给观众任何可以轻松地、喘一口气、玩个梗的空间。只有不断的追问,“好人为什么也有坐牢?”这一价值的取舍抽掉了可以让观众“软着陆”的心理安慰,也抹去了任何一丝“爽”存在的可能。
他们的奋不顾身,他们不再沉默。那么,你要如何选择?这是《沉默的真相》留给每个观众的选择题。(韩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