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古琴艺术 > 资讯

花五宝《梅韵悠长》:绝妙优雅音韵

时间:2022-05-26 10:03:44 来源: 中国文艺网 作者:王丽

艺 坛 大 家

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

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

联合出品

  本期 花五宝

  人物简介

  花五宝,本名张淑筠,1923年出生在天津。她幼年师从邱玉山学艺,十四岁登台,十八岁带艺投师于著名弦师卢成科门下,二十岁时已享誉京津曲坛,与花四宝(张淑文)、花小宝(史文秀)、花云宝(齐玉英)、周文如、花莲宝(刘淑一)等卢(成科)派梅花大鼓众弟子并称“梅花诸宝”。花五宝嗓音挺拔脆亮,音域宽广,行腔圆润婉转,舒展自如,刚柔并济。吐字清晰有力,字腔相协,“喷、崩”得法,擅长以悠扬徐缓、起伏跌宕的长拖腔烘托意境,抒发感情。曾借鉴金万昌、白凤岩的唱法和声腔,同时吸收了姐妹艺术的某些精华,结合个人条件进行创新,形成了以华丽、委婉、妩媚为特色的个人演唱风格。

花五宝《梅韵悠长》:绝妙优雅音韵

  她师出名门,年少扬名;

  她音韵雅妙,誉满天下;

  她情系梅花,桃李满园;

  如今她已年近期颐

  依然初心不改

  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她就是著名梅花大鼓表演艺术家、改革家花五宝。

  师出名门,年少扬名

花五宝旧照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南市的书馆中有一位赫赫有名的梅花大鼓女艺人,艺名“花四宝”。年幼的张淑筠经常陪着四姐花四宝到书馆,听四姐唱,也看别的艺人的表演。台前幕后的耳濡目染,让张淑筠对曲艺的感悟颇有灵性,加上她天生的一副好嗓子,刚满8岁,姑母就让她学习天津时调,聪明伶俐的张淑筠很快就能登台演唱了。

  1936年,由于四姐花四宝与养母的矛盾激化,脱离了家庭。盛怒之下的姑姑便让年仅13岁的张淑筠登台补缺,取艺名“花五宝”。上世纪三十年代,天津码头的市井生活方式,带给各类曲艺丰厚的滋养。在高频率的演出活动中,观众对花五宝越来越熟悉,也越来越喜爱。为了继续深造梅花大鼓技艺。花五宝改投在著名弦师卢成科门下。

  在卢成科师父的精心调教下,花五宝结合自身宽亮舒展的嗓音条件,承袭了“花派”梅花大鼓的艺术风格,形成了自己华丽委婉、刚柔并济的演唱特色,将“花派”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1943年,天津曲坛刮起了花五宝旋风,年仅20岁的花五宝成为了继花四宝之后最受观众欢迎的梅花大鼓名角。

花五宝录制的梅花大鼓唱片《宝玉探病》

  然而,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四姐花四宝屡次婚姻失败、含恨而亡,这让花五宝心绪难平。她决意退出舞台,嫁给自己心仪的男人罗新和。婚后的日子充满阳光,张淑筠相夫教子,几乎忘记了自己在舞台上的辉煌。然而,在1948年全中国的反饥饿声浪中,罗家的生活也极度困顿。为了全家人的生计,在九哥罗永和的动员和鼓励下,张淑筠迈出了家门。在师父卢成科的帮助下,花五宝重返舞台。消息一经传出,立刻轰动整个天津曲坛。至此,花五宝梅花大鼓名家的地位得以确立。

  音韵雅妙,誉满天下

花五宝上世纪五十年代演出剧照 伴奏左起:钟吉瑞、谢瑞东、宋东安、李默生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天津市成立了曲艺工作团,也就是今天天津市曲艺团的前身,花五宝欢天喜地地参加了这个团。新社会给旧时代过来的艺人带来了崭新的天地,花五宝怀着对新生活的无比热爱,全心投入工作,热情讴歌新生活。

  1956年,毛主席亲笔题写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八个字,对中国戏曲和曲艺的发展提出了纲领性的指导。花五宝积极响应,潜心对梅花大鼓进行改革。花五宝大胆改动了传统曲目《傻大姐泄机》的唱腔,创造性地将快板书中的数唱技巧运用到作品的对话部分,加快叙事速度,丰富了整部作品的戏剧冲突。这次大胆的革新获得了成功,尤其受到曲艺新观众的欢迎。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花五宝和许多艺术家一样,离开了自己心爱的舞台,放下了心爱的梅花大鼓。身处天津南郊农村的花五宝为了不荒疏演唱技艺,在每天劳动休息的半小时,会给一起干活的农民们唱上几段京戏,聊以解忧。

花五宝(右)与弟子安颖(左)剧照

  改革开放给中国大地带来春光一片,花五宝也重新焕发了艺术青春。这一时期,她不断创编排练新曲目,为观众奉献出了一大批优秀梅花大鼓作品。《半屏山》《琴挑》《昭君请行》《杜十娘》等佳作连连,深入人心。

  花五宝别具匠心地在慢板长拖腔中创造性地增加许多小腔,使慢板韵味无穷。同时,她对梅花大鼓的板式也有所突破,一些曲目中的反调已形成了慢板、二六板、快板和摇板等一系列反调形式,使梅花大鼓的抒情色彩更加浓郁。她还用转调手法,拓宽了唱腔的表现力,并发展了梅花大鼓演唱形式,编演了齐唱、对唱等梅花大鼓曲目。

花五宝演出照

  1998年,天津市曲艺家协会组建代表团到台湾访问交流,时年76岁的花五宝随团前往。在台湾演出交流的一个多月,让花五宝最为兴奋的是把梅花大鼓带进了高等学府。京腔京韵的梅花大鼓受到各阶层观众的热烈欢迎。但花五宝心里还觉得不够,她还尝试着用英语、日语演唱,把梅花大鼓艺术推向国际。

  情系梅花,桃李满园

  花五宝(右三)与弟子、学生(左起)王喆、安冰、籍薇、杨云、张雅琴、安颖 于“花派梅花大鼓”专场后合影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新鲜血液的注入。1986年,中国北方曲艺学校成立,年过花甲的花五宝被聘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在演出之余向曲校学生们传授梅花大鼓技艺;同时个人收徒,传授梅花大鼓的演唱技艺,培养了包括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籍薇、杨菲、安冰等一大批优秀梅花大鼓演员。

花五宝(前)与(后排左起)杨云、杨菲、罗香、宋东合影

  花五宝对梅花大鼓的热忱和投入的持之以恒,可以说是有目共睹。1987年,天津市表演咨询委员会特聘她为委员,与骆玉笙等老艺术家一起,成为终身不退休的国宝级艺术家。与此同时,她还发起创办了“老年艺术剧团”“民族艺术剧团”。

  花五宝认为,梅花大鼓的生命重在传承,她十分关注对小学生的曲艺教学。更让花五宝欣喜的是,2014年梅花大鼓被列入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花五宝一生为之倾心追求的艺术获得了如此荣耀,给了她极大的精神鼓励,也使得她不断追求艺术的精进。

  花五宝晚年曾出版过一部回忆录,书名叫做《情系梅花》,记录了她几十年从艺生涯的点滴往事和艺术创作心得。

  花五宝在序言里写到:“我想总结几十年来自己所走过的艺术道路和生活经历,给后代人留下一些资料,梅花大鼓留下一段笔墨历史。”

  书的扉页上有相声大师马三立书写的题词,可以算是对这位梅花泰斗最合适的评价。

  五宝梅花大鼓,堪称硕果仅存,绝妙优雅音韵,曲坛德艺双馨。

     艺 坛 大 家 项 目 简 介

  “艺坛大家”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品牌项目之一,起始于2004年,至今共拍摄老一辈文艺家100余人,部分专题片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播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一品牌项目致力于回顾总结我国当代艺坛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和人生历程,搜集抢救他们的珍贵音像资料,既努力为文艺工作的后来者打造一部生动教材,也力争为中华文艺保存一批宝贵的艺术人文史料。

  “艺坛大家”项目网络宣传推介工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深入挖掘、广泛宣传老一辈中国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潜心创作、精益求精的优良作风。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