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古琴艺术 > 演出

沙画见证稻米的一生

时间:2020-09-08 10:00:20 来源: 新华网 作者:陈雪莹

 新华网广州9月8日电(陈雪莹)从充满希望的春天,到郁郁葱葱的盛夏,再到颗粒饱满的金秋,一粒稻米从春天走到秋季,最后来到市民的餐桌面前。看似简单的一碗米饭,却历经风霜。在这漫长的3000多小时里,都发生了什么?

  想要吃到香喷喷的白米饭,首先要种水稻。种稻之前,还得先将稻田的土壤翻过,使其变得松软,随后播种育秧。新华网发

  秧苗长好后,要把秧苗拔出,挑到平整好的水田插秧。新华网发

  秧苗要按一定的行距、间距插入稻田中,给每棵秧苗有足够的成长空间。新华网发

  除草、除虫、施肥、灌溉……每个环节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当稻穗垂下,金黄饱满时,就要准备挥镰收割。新华网发

  水稻收割后,脱粒也是件力气活。劳作人员顶着烈日,挥汗如雨。新华网发

  运回来的稻谷要赶在天气好的时候晒干,防止稻谷潮湿会发芽。新华网发

  吱呀的老风车吹走干瘪的稻谷,留下的尽是饱满的颗粒。新华网发

  碾米,让金黄的稻谷变成晶莹剔透的大米。新华网发

  大米经过烹调,香喷喷的白米饭终于到达我们的餐桌。新华网发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看似简单的一碗米饭,却历经风霜。让我们不浪费每一粒粮食,不辜负每一份辛劳。新华网发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