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古琴公益课开课
传承非遗文化 感受古琴魅力
我州古琴公益课开课
10月11日,州民族文化中心第三期古琴公益课正式拉开帷幕。此次公益课由州民族中心与交樂古琴馆携手开办,旨在培养更多古琴艺术传承人和保护人,让古琴融入大众生活,使人们深切感受传统文化与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得到更广泛的传承与传播。
古琴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因其清、和、淡、雅的品格,被称为圣人治世之音,君子养修之物。在黔西南,古琴艺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1987年兴仁交乐汉墓发掘出的“抚琴俑”,充分证明了古琴艺术在黔西南的历史可追溯至汉代。明清时期,古琴更是成为黔西南读书人钟爱的乐器。乾隆年间的南龙人邹湛曾以“夜静依松试古琴,清风拂袖月斜临”的诗句表达对古琴的热爱。张锳主持编撰的《兴义府志》中也记载了大量与古琴相关的内容。今年,古琴艺术荣幸地被列入第七批黔西南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此次公益课还有从云南远道而来的朋友,作为古琴文化的传播传承者,我们身上肩负着责任和使命,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大家能对古琴文化有更多了解,喜欢上古琴,让黔西南的古琴艺术文化更好地根植和发展,将这一文化赓续传承下去。”交樂古琴馆杨曼老师说。
正如杨曼老师所说,持续开展的古琴公益课程吸引了众多热爱古琴、渴望学习非遗文化的人报名参加。学员中既有年过半百的老人,也有初入小学的孩子,他们跨越年龄与身份的界限,怀揣着对古琴艺术的浓厚兴趣齐聚一堂,共同探寻这古老乐器的无穷魅力。课堂上,杨曼老师不仅传授古琴的基本演奏技巧,还深入讲解了古琴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文化内涵。
来自云南罗平的学员李春香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杨曼老师弹的《高山流水》,深受触动,于是决定跟随杨曼老师学习古琴。学习古琴后,我的性格从急躁变得沉稳大气,有了端庄之态。”她表示,兴义的古琴非遗文化传播得很好,在这里能真正地学到技艺和文化。“路途不是问题,我对贵州文化底蕴和发展充满期待,这里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李春香说。
州民族文化中心作为项目保护单位,制定了相应的保护计划,并且积极搭建平台,从数字化采集、传承实践、展示展演和对外传播等多个方面来开展古琴艺术的保护,深入挖掘古琴文化内涵。同时,联合交樂古琴馆举办古琴公益课程,今年计划举办5期,培训100人,提升古琴艺术的普及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