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古琴艺术 > 培训

山西古代建筑为何如此美?让清徐砖雕告诉你答案

时间:2020-06-24 15:23:32 来源: 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作者:高雨晴
 

  提到山西古代建筑,

  你脑海中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是平遥古城?乔家大院?

  皇城相府?还是晋祠园林?

  在这些名胜古迹的建筑中,

  都有一个共同的元素,那就是砖雕。

  山西古代建筑为何如此美?

  就让清徐砖雕告诉你答案吧!

点击进入下一页

  平遥古城中的砖雕元素 高雨晴 摄

  为何是清徐砖雕?

  “无雕不成屋,有刻斯为贵。”砖雕是指在青砖上雕刻出人物、山水、花卉等图案,是中国古代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主要用于装饰民居、寺庙、墓室等。砖雕通常也指用青砖雕刻而成的雕塑工艺品。

点击进入下一页

  关公人物像 高雨晴 摄

  山西民居砖雕,是流传于山西境内的传统砖雕技艺。其以规模大、运用广、构思巧、技法精而闻名中外,是中国砖雕主要流派之一。清徐砖雕是山西民居砖雕的代表和缩影,2006年被公布为山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 年,清徐砖雕(山西民居砖雕)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点击进入下一页

  2008 年,清徐砖雕(山西民居砖雕)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雨晴 摄

  清徐砖雕历史悠久,负载着各个时代不同的文化传承,也留下了不同的时代烙印。在清徐境内相继出土过大量灰陶、黑陶和彩陶。经专家鉴定,这些陶器概属仰韶文化,说明早在夏商之前,清徐先民已经掌握制陶烧砖技艺。

  “清徐砖雕鼎盛时期是在清朝时期。”清徐砖雕第四代传承人韩永胜介绍,随着晋商的崛起,除宫廷、庙宇等建筑使用砖雕之外,当地民居也在不断地讲究建房规模和雕刻装饰。“当时带动了很多专业人士雕刻砖雕。老百姓把这个构件用到所需要的地方,也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点击进入下一页

  王家大院 高雨晴 摄

点击进入下一页

  山西晋商大院中的砖雕 高雨晴 摄

  在明后期至清前期的两百余年中,清徐境内各村各社建造坛、庙、寺、观蔚然成风。“一颗印”式的“四合院”到处林立,一条条用砖瓦建筑的大街不断出现,订做脊领、影壁、花墙等砖雕工艺品的需求量大增,这就客观促进了清徐砖雕的发展。民间相传,到清代中后期,清徐境内平均 4 个村庄中便有一座小砖窑。百年来,清徐砖雕匠人,坚持传统手工制作工艺,使砖雕传承得以延续。

  一块泥牌,一根细铁丝

  唤起他对清徐砖雕的热爱

  他,是土生土长的山西太原清徐人。他曾办过学校,也曾开过饭店。十几年来,他一直投身于保护清徐砖雕传统手工技艺之中。

  从拜师到出师,从筹建砖雕工艺美术厂到开办山西民居砖雕传习所,从成立砖雕艺术博物馆到建立文化产业园,在对非遗传承与保护这条路上,他从未停下脚步……

  他,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清徐砖雕的第四代传人——韩永胜。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清徐砖雕第四代传人韩永胜 山西晋韵砖雕艺术博物馆提供

  关于砖雕的梦想,要从儿时说起。7岁那年,有一次,外公从外边带回一块泥牌,做得一手好刺绣的外婆看到后,便拿起一根细铁丝,在这块泥牌上刻画出一个“狮子滚绣球”图。“那时我觉得,刻得真漂亮。”韩永胜回忆道。在那之后,他便决心长大后也要在砖上刻画。

  2003年,30多岁的他,放下手中其他挣钱营生,义无反顾地投身于纯手工砖雕技艺的学习当中。他向当地著名砖雕艺人杨宗新先生拜师求教,从传统的烧砖技艺学起,选土、制泥、制模、脱坯、凉坯、入窑、看火、上水、出窑……一步一步,从拜师学艺到出师,十几年来,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

  出于对砖雕的热爱,同时为挽救传承千年的砖雕文化,在师父杨宗新的支持与帮助下,韩永胜先后筹建清徐县窑王堡窑砖雕工艺美术厂和山西民居砖雕传习所。他广纳贤士,汇集能工巧匠,带领团队始终坚持纯手工雕刻。他们所设计制作的砖雕作品受到广大海内外客户的好评。

点击进入下一页

  山西清徐砖雕艺人进行雕刻。高雨晴 摄

点击进入下一页

  砖雕作品《加官图》借鸡冠花之“冠”和公鸡之“冠”与“官”字同音,寓意官上加官,仕 途通达,步步高升。高雨晴 摄

  不仅是传承砖雕,韩永胜还一直致力于保护砖雕。多年来,他走南闯北,多方筹措资金,不遗余力地收藏流落在全省各个角落的砖雕艺术品,共抢救收藏各朝各代的砖雕艺术品 2500余件。在韩永胜看来,抢救保护这些历史遗存是自己的使命。

点击进入下一页

  韩永胜收藏的砖雕艺术品《喜狮墀头》 高雨晴 摄

点击进入下一页

  韩永胜收藏的明代砖雕《猫头》 高雨晴 摄

  2013年,在当地政府支持下,韩永胜拿起毕生储蓄筹划兴建起山西晋韵砖雕艺术博物馆。“在雕刻的基础上,除了制作一部分,收藏一部分,还要复制一部分。所以在砖雕生产的过程中,创建了砖雕博物馆。让孩子们能亲身体验,领略中华传统文化。”韩永胜说。

点击进入下一页

  山西晋韵砖雕艺术博物馆 高雨晴 摄

点击进入下一页

  山西晋韵砖雕艺术博物馆内陈列作品《梅》《兰》《竹》《菊》 高雨晴 摄

  如今,砖雕博物馆已升级成为文化产业园。据韩永胜介绍,未来将有包括清徐砖雕、山西老陈醋、清徐彩门楼、徐沟背棍、清徐沾片子、木板年画、皮影戏、面塑等十余项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等传统手工技艺、传统民俗文化集中在此展示、表演、传承和保护。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韩永胜说,山西本身是文化大省,老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东西一定要传承好,保护好,发扬好。

  千年技艺,后继有人

  几千年来,砖雕这门手艺,是凭师徒、父子之间言传身教,延续着“秦汉砖瓦”的精工细作。

  杨宗新和韩永胜分别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清徐砖雕第三代、第四代传承人,年轻人则是第五代的“80后”小伙董耀华。

  记者在山西晋韵砖雕博物馆工作室见到董耀华时,他正手握刻刀,身体微微向前倾,全神贯注地雕刻一件砖雕工艺品。他所进行的环节叫作“出细”,指的是对作品进一步精雕细刻。

点击进入下一页

  清徐砖雕第五代传人董耀华正在雕刻作品。高雨晴 摄

  据了解,砖雕成品之所以能经受数百年风吹日晒,是因其是经过复杂的工艺流程制作而成。

  选土、制泥、制模、脱胚、凉坯、入窑、看火、上水、出窑、打稿、雕刻、拼排……清徐砖雕从选材到全部工序完成需经过 12 个步骤,30 多个环节。

点击进入下一页

  山西晋韵砖雕艺术博物馆工作室内,匠人们正进行砖雕创作。高雨晴 摄

  2015年的第二届山西文博会上,董耀华与清徐砖雕结缘。此前已从事传统行业十余年的他,决定向韩永胜拜师学艺,一心一意学习砖雕技艺。

  学习技艺的过程,是枯燥的。一天当中,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董耀华基本都是与青砖和刻刀度过的。在董耀华看来,制作砖雕,“必须静下心,耐得住性子,用心制作每一件作品”。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步一个脚印。经过5年磨炼,如今的董耀华已能熟练制作各类砖雕工艺品。

  “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做事。”师傅韩永胜时常教导董耀华,要坚持传统技艺、纯手工 制作,真正做一个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人。谈及未来,董耀华说,希望在传统技艺之上加以创新,做出属于自己的东西。

  作者:高雨晴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