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在这儿》片长88分钟,70分靠修复
《岁月在这儿》“根深叶茂”版海报。
市民正在百货大楼购物。
正在科研攻关的袁隆平院士。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等联合出品,新京报等联合制作了珍贵影像纪录电影《岁月在这儿》。影片将于5月28日全国公映。影片以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典藏的纪录影片为素材,从1948年的“三大战役”到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编年体的方式记录了党、国家和人民走过的不平凡岁月。该片总导演郭本敏说,88分钟的电影用了将近一个小时的篇幅去呈现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历史,来记录国家的变化。并且,为了给观众呈现出最好的历史影像,电影还专门请了胶片修复团队,整个修复时长有70分钟,大概17万帧画面。
80年代之前影像约有1小时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新影厂”)的前身是成立于1938年的延安电影团,它一直以纪录影片的方式记录着共和国发展的历史进程。从1949年起,新影厂担负起拍摄《新闻简报》(每次电影放映之前都会播放的一段纪录新闻)的重任,每周出一期,这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说,有着极为特殊的记忆。
为了记录下珍贵的历史镜头,新影厂的纪录电影摄影师就像战士一样,记录下了党和国家早年的发展变化。总导演郭本敏说,影片开头有一个致敬环节,把九位牺牲的纪录电影摄影师编在了片子里,感谢他们的付出,他们有的牺牲在解放战争战场、抗美援朝战场,有的在进军西藏时牺牲,有的在万隆会议包机爆炸中遇难,有的在攀登珠峰时牺牲……“前辈们拿生命和青春来记录历史,这些镜头能留下来非常不容易,要向观众传达出来”,郭本敏觉得,应该向他们致敬。
郭本敏说,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影像资料,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其实很多都是非常新鲜的,他们可能在一些节目上看过一些零散的镜头,但是这么大规模的集中展现的机会很少。“很多年轻人对过去的历史可能不是特别清楚,所以,我们用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长去展现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历史,来记录国家的变化,这些镜头对他们的吸引力应该是非常强的。”
修复70分钟17万帧画面
新影厂的资料库中有大量资料带,有的胶片已经做过数字化,就可以直接拿过来用,如果还没有数字化,需要先做胶转数或者胶转磁。因为资料库的素材量极其庞大,郝蕴、刘洋、刘帼轶和郑伟四位导演在资料库里趴了三个月,每天就是看资料。
在采访中,刘洋导演说,因为过去的老胶片时间太久,画面会有一些划痕、抖动和虚焦的现象,所以,新影厂还专门找了修复团队做了胶片修复工作。全片88分钟,整个修复的时长有70分钟,大概17万帧画面,修复团队加班加点,最终逐帧修复完成。
希望有更多年轻人看这部片
著名声乐教育家,原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孟玲说,希望把这部纪录片作为党史教育的一个教材,拿到学校、工厂、单位,好好让大家学习学习,每个中学生甚至小学生都应该看一下,让他们充分了解历史,相较于书本上的知识,88分钟的影像会更加生动。
在1998年央视版《水浒传》中饰演鲁智深的著名演员臧金生也提到,希望学校能够包场去支持这部纪录片。电影最让他感动的是,“片中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和魂魄,而现在很多年轻人缺乏这种精神,可以让他们进到电影院去感受,呼唤人们最质朴的民族精神。”他认为创作者制作这部纪录片的本意,是要留下历史影像,让中华民族的精神代代相传,让中华民族的血脉不要有血栓,不要有梗塞,希望让后来者能够看到先辈们创造历史的痕迹。
在《隐秘而伟大》中饰演警局副局长的演员王超说,这部纪录片给他更多的感受是让他怀念父辈,怀念他们建立的功勋,他们付出的心酸和努力,包括新影人为了留下历史影像,20多岁就付出了生命。“这部片子真正的教育意义是,让现在的年轻人了解历史,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
用点滴细节打动观众
电影《岁月在这儿》最令人震撼和感动的是枪林弹雨之下,炮火连天的轰炸中记录的真实影像,是几代战地摄影记者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的真实记录。他们出生入死,用英勇无畏的敬业献身精神,为我们后辈留下了这些珍贵的共和国影像。
除了震撼人心的重大事件经典瞬间,影片中还记录了许许多多的点滴细节,朴实无华的镜头展现了过去每一个阶段中国人的面貌风采。影片里给人印象深刻的不仅有踩着高跷的群众迎接解放军进山海关,还有在刚刚解放的城市街头,为解放军战士端来蔬菜的大娘,解放军战士坚持不收,然而趁着炊事员不注意,大娘将菜倒进锅里,生动地体现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真心拥护;还有第一届“春晚”大联欢,梅兰芳、钱学森、郭沫若等大师云集的场面,令人大开眼界。除此之外,第一批女飞行员、女火车司机、女船长、当年支援过红军又来帮助铁道兵修铁路的老船工、铁人王进喜、南京长江大桥工地的潜水员、一抓准的售货员张秉贵、有着两个梦想的袁隆平、天眼总工程师南仁东等无数英雄楷模都彰显出创造历史的时代力量,令人振奋无比。
电影《岁月在这儿》还原全民记忆于大银幕之上,带来无数泪目瞬间。让时间和空间相逢、让不同的青春相约、让彼时和此时对话、让家国记忆和个体记忆相连,每一段影像都是燃爆点。
采写/新京报记者 滕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