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逢一个阅读的黄金时代
作者:常亚歌
我们生逢一个阅读的黄金时代。无论你是否认可,无论你如何拒绝,这个黄金时代已经来临。
就读书而言,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几乎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且不说当时的书籍匮乏,识字的人不多,在当时温饱还都是一个大问题的时期,读书几乎成了许多人的奢望。现在,小学语文五年级课本里收录了梁晓声先生的一篇文章《慈母情深》,写的就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个城市孩子读书的状况。许多老师都说这篇课文不好讲。其实,不是文章不好讲,而是我们老师也缺乏那种语言环境感受,我们自己都体会不到当时读书之难、买书之困,更何况是现在衣食无忧的孩子们呢?试想,当时的梁晓声先生读书尚且如此,不要说全国近九成的农村孩子了。识字少、无书读,几乎是中国几代人,甚至上千年来中国民众无法认识世界的巨大障碍。因为,历朝历代的受教育权,或者说读书的权利始终被王公大臣、士族豪绅所垄断。这种状况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让将近百分之七八十的文盲识字,让全国的适龄儿童有书读,让所有的孩子能买到好书,读到好书,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几代人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记得20世纪80年代初,在农村的孩子,除了书本之外,看得最多的就是连环画。当年我家所在县城的书店门口有不少书架,那是一种斜面的简易木架,上面摆着一排排五彩斑斓的小人儿书,书架周围放着大小不一的凳子。在这里,两分钱能看一本,一角钱可以看五六本。当然,也可以蹭别人的书看。出钱的人趾高气昂地坐着看,没钱的人低三下气地蹲着看,并且眼睛要好使,要看得快,如跟不上便得费尽心思地猜前面的情节。这种用纸少、成本低、普及快的方式解决了当时青少年甚至成年人无书可读的信息饥渴期。到了8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国产电视机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国家集中力量拍摄了四大名著的电视连续剧,先是1983年的《西游记》,随后是1987年的《红楼梦》、1994年的《三国演义》、1998年的《水浒传》。我相信,7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都看过其中的一部或多部,这种电视对文学名著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是无可比拟的,甚至成为中国民众“快速阅读”名著的最便捷的方式。
进入21世纪,特别是网络时代的到来,让我们彻底摆脱过去几十年单一的信息传播途径,网络正在成为当下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主要载体。但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纸质书籍阅读的独特性是不可替代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让自己的阅读回归理性,回到原点:捧起一本久违的好书,安心地阅读。
如果说我们几十年前读书最大的问题是书籍匮乏的话,那么现在我们遇到的问题是读书时间太少。
经过几十年的经济积累,温饱早不是问题,书籍的价格在我们的消费预期之内。同时,随着我们出版业的改革,真正激活了社会出版印刷的内在潜能。据说全国图书网站平均每天会有几百甚至上千种新书上架。我们不能说这些都是每个人必须读的好书,但至少给我们提供了上千种的阅读可能。除去每年数十万种图书的资源外,网络购书、优惠打折已经成为当下人们购书的常态。我们只需要坐在家里,就可以通过手机浏览比较各大图书网站的新书,可以在十几秒内下单。这些新书快则一天,慢则三天,就可以被快递员送到你的家里,这种超便捷的购书条件在之前中国的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没有的,也是我们不敢想象的,难道这不是一个阅读的黄金时代吗?
就我们的教师群体而言,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一辈教师正在退出一线教师的岗位,“70后”“80后”“90后”正在成为我国教师群体的中坚力量。他们年龄最大的不到50岁,年龄最小的不到30岁,这个年龄段正是阅读的黄金时段,特别是50岁以内的中青年教师。从经济上讲,购书已经不再是难以承受的负担。从环境上讲,教师整天与知识打交道,与学生共成长,并且新时代对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时时刻刻都有新的要求,我们教师不主动学习是难以立足的。所以,作为教师,生逢这个阅读的黄金时代应该是最大的受益者,理应成为整个社会最爱阅读、最善阅读的群体。特别是中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的普及和使用,对全社会阅读的牵引力正在显现,对于那些在校是老师、回家是家长的青年教师更有一个内在阅读压力。他们因此也正在成为社会阅读的主体。
谁都知道,读书对于教师而言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并且受教师实际工作的需要,我们的阅读没有界限,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因为,与教师同时代的孩子一样也是这个阅读黄金时代的受益者,我们教师正在与孩子们在阅读的大道上赛跑!
生逢这个阅读的黄金时代,就应该把“黄金”当作“金子”来用!我们每年给自己预留出一两个月的工资,去购买之前想读却没有读的好书。在空闲时间里,压缩一半刷手机的时间,压缩一点儿吃喝的时间,把自己放进书籍中,放慢脚步,安静地走上几个来回,我们会发现,只要打开书,无论是新书或旧书,它总能把我们带入一个崭新的空间,去认识一些新鲜的事物,产生一些新鲜的感悟……当我们“走”出书本的时候,会发现自己思想中的某个部分已经被更换、被刷新、被擦拭、被感动,会听到一种成长拔节的声音。这些绝非是那些“朋友圈”所能带给我们的。因为,那些写书人的学识、境界、感触、痛苦、欢乐等所有的一切,对每一个读者来说都是崭新的,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
感谢,生逢一个阅读的黄金时代!(常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