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古琴艺术 > 产业

若无新变 不能代雄

时间:2021-09-28 10:20:23 来源: 南方日报 作者:周松芳

若无新变 不能代雄

——评新编采茶调音乐剧《又一个春天》

  作者:周松芳

  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说:“文章弥患凡旧,若无新变,不能代雄。”诚然,戏剧从早期的巫祀之作,发展到元杂剧的高峰,至今仍然在继续发展。“大戏”如此,像采茶戏这种的“小戏”,同样也是如此。

采茶调音乐剧《又一个春天》演出剧照(资料图片)

  采茶戏的渊源,可从早期的采茶歌说起。作为民歌形态的采茶歌,难免如同《诗经》的桑间濮上之曲,质朴甚至鄙俚,然自有其“曲尽人情”之妙。如今所见,乃多是文人拟作,如唐人秦韬玉的《采茶歌》。

  至于从采茶歌到明清的采茶戏,其形成的流布范围,根据今人考证,大体上与当时因应对外贸易而形成的长江中下游的商业化茶业生产区域相重合,尤其是集中在通往岭南的商贸通道之上。作为传统产茶要地的韶关,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外销茶产地。“1860年代以来,广州输出之茶,要在韶州之乐昌县、珠江以南一带和罗浮县,其茶非常芳香”(陈慈玉《近代中国茶业之发展》)。这使得韶关成为孕育采茶歌和采茶戏的一方沃土。

  明清时期,赣南、粤北的采茶戏,主要反映了两地以茶叶生产和贸易为主的商业繁华的时代盛景。那么在当今的伟大时代里,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粤北采茶戏,如何编演出反映这个伟大时代的“大戏”?韶关新推出的大型采茶调音乐剧《又一个春天》,窃以为足以当之。

  在历史上,特别是在岭南一步步融入中原的过程中,韶关由于地近中原的地理优势和沟通南北的交通优势,成为广东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涌现了张九龄、余靖等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后来由于交通和口岸的变迁,风云际会又使其成为著名的红色老区,广东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又一个春天》讲述了在脱贫攻坚战役中,机关干部欧阳松来到早年参加革命的爷爷曾经养过伤的革命老区南坪村驻村帮扶,以村为家,“扶贫先扶志”,紧密团结依靠广大基层党员群众,克服重重困难,带领老区人民奔康致富的感人故事。戏剧矛盾冲突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欧阳松一度因村霸刘立人诬告被调回单位,但他仍心系南坪,南坪父老更对他倍加思念。在一场特大暴风雨来临之际,欧阳松义无反顾回到南坪,与村主任刘运田奋力营救落水乡亲,后者不幸被洪水冲走。事后,欧阳松才发现,刘运田正是当年帮助他爷爷养伤的恩人后代。这不仅激励他驻村三年顺利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更促使他申请再当驻村干部为完成乡村振兴新的历史使命再立新功,从而使全剧余韵不绝,格调得到新的提升。

  从内容上讲,传统采茶戏多与追求致富的主题相关,因此移以搬演当代脱贫攻坚故事是适合的,当然也更是历史的升华。这种主题承载上的成功新试验,也为采茶戏在新时代的新发展提供了新经验。特别是韶关现在仍然是广东乃至全国的重要产茶区,英德红茶不仅是全国三大红茶之一,还曾经是英国女王的上选,同样呼唤着贴近时代的采茶戏新篇章的出现。

  从形式上讲,该剧是对传统采茶戏的一次大胆创新创作。编剧林波表示:“这部戏最大的亮点就是以采茶戏为基础,融合了音乐剧的现代元素,使采茶剧更具有时代特征,更具有流行性、可看性。”其实,融合音乐剧的现代元素,也可谓从采茶歌和采茶调向采茶戏发展的时代新篇;戏剧与歌舞从来密不可分,新戏融入新歌舞也是情理当中。歌舞本身也一直在发展,比如现在倍受推崇的《十送红军》,本就源于采茶歌,但在传统的采茶调和现代的《十送红军》之间,无疑后者更受欢迎。

  再则,该剧精美的舞台设计,包括化妆造型和服装设计“强调个性化,力求在舞台上为观众呈现最佳的表演”,同样也可谓是基于传统的大胆创新。采茶戏在形式上一直在力求创新之中,在过去,它之所以别称为“灯戏”,被称为“唱花灯”,乃是因其特别借助花灯这一道具以增强表演的吸引力,也算是一种“舞美追求”。那在今日的情况下,当然可以更加大胆地、全力以赴地进行舞台效果上的探索。事实上,《又一个春天》正是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功,令观众大感惊艳。

  总而言之,《又一个春天》正是在基于传统,同时又基于非遗保护的基础上,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大胆创新的杰作。我们相信,韶关还将涌现更多这样的“新变”“代雄”之作,比如粤剧《张九龄》,以富于地方特色和创新精神的戏剧形式,承载和表现时代重大命题,展现本土文艺建设的最新成果。

  (作者系著名文史学者、专栏作家)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