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功要点——王芗斋 王玉芳
站樁功不需注意深呼吸,不意守丹田,不講大小周天迴圈,更不講陰陽八卦。通過自然呼吸全身放鬆,凝神定意,姿勢動靜虛實鬆緊的調配,適當的意念活動,漸漸地達到呼吸方面慢、緊、細、勻,思想人靜,身體舒適輕靈,體內息息相生。在練功時間內精神無思無慮,不論站、行、坐、臥均可鍛煉,簡單易行。
練功时無論採取那種姿勢都要全身放鬆,擺好姿勢保持不動,各大小關節似曲非直,經常注意全身放鬆,但要“松而不懈,緊而不僵”,也就是在放鬆的前提下,又要保持全身和諧完整一致。在拳技上稱爲內三合,外三合。內三合是指: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外三合指: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體內空靈,外形中正圓合,以意爲用,以形爲全,以靜爲合,形意一致,可以取意,意自形生,形隨意轉,內外合一。以上要領經過長期鍛煉,才能領會其精神。
關於姿勢的調配,需根據個人情況而定,體質弱的可採用坐臥爲主,站式爲輔,體質較好的應採取站式爲主,扶樹等輔助式相配合。
1.一般病情不重,體質中等的人鍛煉舉例如下:
初練階段:
以預備式和浮托式爲主,適當配合輔助功。以松爲主,適當注意松而懈,緊而不僵,以放鬆意念活動爲主,適當體會水浴活動,每次可站三十分鐘,勿疲勞。這一階段可能感到四肢疼痛,也可能舊傷(局部)似有復發的反應,要防止失去信心,一定要堅持下去。也有舒服的感覺,心身愉快,精神飽滿,食欲增加,體力增強,病情初見好轉。這一階段,大約需三個月。
第二階段:
疼痛等不適感覺基本消除,既使有些反應也無關痛癢,自然感到舒適得力。通過相應的意念活動,消除雜念,體內微動,病情大有好轉,信心大大增強,精神面貌有了顯著的改變。這時可練推託式,分水式,學會掌握兩三種站和兩三種輔助式功,可以加強練手。這段時間大約需半年以上。
第三階段:
是屬於強功不作詳述。
2.病症適應姿勢的举例
神經衰弱:適應撐托及臥式。
高血壓:適應撐托、扶樹、扶椅式。
心臟病:適應靠樹、浮托式。
肝臟病:適應揉腹上渾圓式。
肺病:適應浮托、舉手式。
腎臟病:適應揉腹、環托、分水式。
腸胃病:適應扶椅、揉腹式。
半身不遂:適應扶椅、浮托、掌托式。
關節炎:適應浮托、分水式(加深)。
以上是根據一般情況而言,無論什麽病初練時均需以浮托式的主,再根據疾病,體質,具體情況調配不同姿勢加強配合,不可強調那種姿勢。
3.意念活動和入靜:
“凝神定意”的練功的重要一條,它能使中樞神經得到充分的修正,調整生理機能,因初練時往往不易入靜,即通過意念活動來克制雜念藉以達到人靜的目的。意念活動也叫意念假借,即是設想某一種輕鬆愉快風景幽美的境地,使自己仿佛置身于此景中,以達到萬念歸一,心曠神怡,悠然自得的心情,免受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的侵襲,一般可用下列幾點:
放鬆活動:由上而下的檢查自己是否全身放鬆了。
面部應似笑非笑。
上下牙齒應微張。
松肩松肘。
繼而胸、背、腰、腹、胯、腿、腳……的放鬆。
水浴活動:設想在一個舒適的溫泉大浴池裏,飄然自在,靜聽泉水的涓涓流動之聲。
搭扶活動:設想雙手扶搭于飄浮在水中的氣球上,使全身始終處於輕鬆舒適狀態。
幻景活動:設想自己站在廣闊的田野上,在欣賞人民公社的豐收景象或站在寂靜的山林裏流流之旁,湖水之濱都可以。
以上仅举几个例子,还应根据自己所练姿势、所处环境去结合意念。此外
意念活動還有兩點作用:
一是練功時體內效感是輕靈、飄浮、內動,意念活動對這種效感起著極大的誘導和促進作用。
二是人體有隨意肌和不隨意肌,通過放鬆意識,暗示隨意肌肉的放鬆。
養生樁的意義和作用:
養生樁是內在鍛煉的一種基本功夫,是一種健身之術,同時因爲它的姿勢動作都是和人身的生理組織相配合:一方面使高級中樞神經得到充分的休息與調整,一方面使機體得到適宜的鍛煉,兼有防病和治病之效。因而也可說是一種醫療學術,又可說是藝術的鍛煉。這本小冊,原爲同學們人手一篇,領略較易,不同于問世之文,故不詳解。大家都知道口傳心授尚不能在很短時日領會到,因此,我決不敢認爲這是完整無缺的。就算對的,也還須要逐漸改進。
養生樁是一種學術,也是一種醫療體育運動。參加這種運動的人,不限年齡性別,不拘身體強弱,亦無任何局限,有病者治病,無病者防病。運動時不盡在姿勢方面著想,也不在式之繁簡上注意,更不在姿勢的前後次序,主要使大腦得到充分休息,使肢體得到適當鍛煉,即靜中生動,動中求靜。
這種運動能調整神經系統的機能,促進血液迴圈,發揮體內燃燒,且能加強各種系統的新陳代謝作用,因而能調整恢復和加強人體各個器官組織的機能,對保持健康治療疾病具有顯著的特效,五十年來從無一人出流弊且百分之九十幾都有效果。這種運動能加強人體的吸收和排泄作用。古人雲“提煉精華,洗淨糟粕”其意義就在於此。這是自力更生的運動,就是說,它對於人身及其部分機體,具有生生不己的效能,譬如體弱的通過鍛煉可使毛病消除,恢復健康。健康者更健康,且容易體會到無窮的理趣。
這種運動和一般體育運動不同,它是把鍛煉和休息統一起來的一種運動。是在鍛煉中休息,又在休息中鍛煉的運動方法。因此它具有調整中樞神經和末梢神經的功能作用,從而使人體各部分在高級中樞神經支配下密切協調。
養生樁應注意的問題:
養生樁不僅是健身治病的運動,也是一種鍛煉意志的功夫,所以學習養生樁的人必須注意這種鍛煉。粗暴浮躁、氣憤、憂慮、悔懼,得失之念和僥倖思想等,都是缺乏意志和品質的表現,學者切要禁忌。對於治病的人來說,凡是學養生樁治病的大數是久病不愈。藥石刀針不易奏效者,但須要氣不自餒,應該積極的鍛煉,認真的治療,精神要煥發,蓄有彈力,時時作反復鬥爭的準備,才能戰勝病魔,恢復健康。如果悲觀失望,生氣著急,毫不振作,一曝十寒,時作時輟,是不起作用的。醫生常說病人的心情要愉快。學習養生樁的人,首要心情愉快,虛心體會站樁的意義,耐心地、持久地鍛煉,使精神煥發,久而久之,自可功到病除。
練養生樁必須心神安詳,摒除雜念,“神不外溢,力不出尖,意不露形,形不破體”。神態要輕鬆自如,蓄意要深憨雄渾,力量要穩准虛靈。“無動不機,無機不趣,虛靈守默,而應萬物”,雖是平易近人的道理,但初學不易理解,主要是以神意爲主,不求枝節片爪形式問題。意在整體與內部不要使局部破壞整體的統一,不要使外部動作影響內部失調,要渾身輕鬆自如,心曠神怡,好象在大自然之內似的。要做到這樣,在運動前就必須做到心安神定,摒除雜念。
還要注意四容五要:四容是頭直、目正、神莊、聲靜,五要是恭、慎、意、切、和。對人對事都要恭敬謹慎,意思周密切實,任何事不說硬話不作硬事。這是學者內心和外貌應具備的練功條件。從個人意念來說,應具善意,最好是以子女的行爲,父母的心腸對人。在練功方面來說大都就是“只要神意足,不求形骸似”這樣才是練功應有的要意。
養生樁是因病設式,因人而異的。病症不同,其有關的神經或肌肉系統自然就不相同,患者的生活條件習慣,性情以及其他各種特點,對於設式也有一定的關係。必須根據這些不同的情況,考慮適當的姿勢和運動與休息時間的長短,以及身體負擔的輕重等。教者對此自應充分瞭解情況,作適當的安排;學者應注意掌握、慎重鍛煉,不可忽斷忽續,任意活動。只有這樣,才能收效快,並防止在鍛煉中發生不正常的現象。有的人,初學時多有懷疑、幻想,或任意活動或拘泥執著等現象,須細心體驗,待實驗充實之後才能解決。主要是:師古不泥古,謹守師法未易有得,不要浮聰明,不要笨用功,精神要愉快,肌肉常勞動,離開己身,無物可求,但執著己身,都是錯誤,力量在身外去求取,意念在無心中來操持。若本著以上所談,切實用功,細心體會。自不難得到萬變無窮、奇趣橫生之.
“獨立守神,肌肉若一”的鍛煉:
關於《內經.素問篇》的“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氣”,大醫師們早已說過。“獨立守神”,用功之前,思想先準備一下,應首先著想遊于物初,靜會全機之意,視同植物外形不動內裏卻有著根生發展順逆橫生的變化,萬不可走入招式斷續的方法,那就是破壞無餘了。局部運動縱然有益,長久也有害,慢性的戕生運動。
鍛煉時要保持意力不斷的虛靈挺拔、輕鬆均整,以達到舒適得力爲原則。鍛煉時,要凝神定意,默對長空,內要清虛空洞,外要中正圓合,同時要脫換一個心目喜歡的狀態,洗滌一切雜念,掃除一切情緣,寂靜調息。內外溫養,渾身毛孔放大,有如來回過堂風之感,使肌肉群不期然而然的成了一條空口袋挂在天空,上有繩吊系,—蔔有木支撐,有如躺在天空地闊的草地上,又像立在悠悠蕩蕩的水中。如此肌肉不鍛自煉,神經不養自養,這是鍛煉的基本要義。
怎樣才能凝神定義呢?要使意念如烘爐大冶,無物不在陶熔中,並儘量吸收一切雜念,來者熔之,不久雜念自可消除。倘若故意拒絕雜念,則一念未去,萬念齊來,精神分散意外馳,就不能做到意定神凝。鍛煉時,還要有這樣的意態,使肌體和大氣相呼應,自然而然自在地發揮整體和本能的作用,不可有絲毫的矯揉造作,一有矯揉造作和局部方法,就破壞了整體和本能的作用。所謂這種運動是一種人體本能學術,和“一法不立,無法不備”的意義就在於此。鍛煉方法雖簡實難,初步鍛煉是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不動,由不動才能體認到四肢百骸的一動而無不動之動。如此神經始易穩定,熱力才能保持,自然地增強新陳代謝,有了基礎,才能逐漸學動。然後才能體會大氣的壓迫,鬆緊力的作用,也就不難控制一切平衡中的不平衡,以及動蕩樞扭之動,不動而動,動而不動,同時起著剛柔虛實鬆緊錯綜表裏爲用之動(至)假借一切之動,言之太繁,故不敍談),全體就自然地發揮了上動下自隨下動上自領,前後左右都相應之動。以上是試驗各種力的功能作用。蓋力由試而得知,由知而得其所以用。鍛煉是在無力中求有力,在微動中求速動的運動,一用力身心便緊,而骸失靈,並有注血阻塞之弊。這種力量是精中的,是意念的,有形就破體,無形能神聚。
先由不動中去體會,再由微動中去認識,欲動又欲止,欲止又欲動,動中不得不止,止中不得不動之意,要注意從笨拙裏求靈巧,平常中求非常,抽象中求具體。用功時,渾身大小關節都是形曲力直,神松意緊,肌肉含力,骨中藏棱,神猶霧豹,氣若騰蛟,而神意之放縱有如巨風卷樹,拔地欲飛,其擰掙橫搖之力,有撞之不開,沖之不散,湛然寂然,居其所而穩如山嶽之勢。夕形笨拙,意力靈巧,大都平凡,反是非常,不由抽象中求根本,找不到具體,學理自通,自然明瞭。
肌肉若一是特別重要的一步功夫,這步功夫表面好像另是一種,其實是和以上所述是有密切聯繫的,沒有這步功夫作基礎,任何動作也沒有耐勞抗久的能力,這雖是肌肉鍛煉但仍是以形爲體,以意爲用,因形取意,意注蘭身,以精神內斂爲主。
這種運動,加強運動也是減低疲勞,減低疲勞正是加強運動,鍛煉和體息是一件事。要在調配適當,使患者在不覺中增強了耐勞持久的能力,並儘量減免大腦和心臟的負擔,以達到舒適得力爲止。
調配方法:
肢體調配,不外高低、左右、單重、雙重、不論頭。手、身、肩、肘、足、膝、胯各處都有單雙、鬆緊、虛實、輕重之別,凡體會得到的精微細小之處,也都如此,要使用骨骼支撐,或力量的彌合,肌肉的聯繫等法。
內臟支配,是神經支配,意念領導,心理影響生理,生理作用心理,互根爲用。
時間調配,是以學者性情浮沈,體質強弱爲基礎,總要不超過負提能力,不使思想上産生煩悶或厭倦。
養生站樁歌:
養生樁,極容易,深追求,頭萬緒,用功時,莫著急,應選個適當場地,充足陽光,,流通空氣,有水有樹更相宜。不論行走坐臥和站立,要內外放鬆,身軀挺拔,腰脊骨垂線成直,渾身大小關節,都含著似曲非直意。守空洞,保清虛,凝神也靜氣,臂半園,腋半虛,體會無微不舒適。不思考,不費力,心臟無負擔,大腦得休息,想天空虛闊,洗滌情緣和塵俗萬慮。虛靈獨存,悠揚相依,綿綿如醉也如迷,笑臥如在水中噓,返嬰尋天籟,平凡無奇有天趣,師法當遵守不可太拘泥,這裏邊包羅著無限深思和甜蜜。動轉頗似水中魚,自在自在真自在,先哲並無其他異。
再談試驗各種力,名稱用途各不一。有形和無形,有意和無意,具體、局部、自動、被動及蓄力,有定位,無定位,應用和練習,大都是骨藏棱、筋伸力,沈、托、分、閉、提、頓、吞、吐、筋絡鼓蕩彈簧似,毛髮根根意如戟,一面要含蓄纏綿力旋繞,一面要斬鐵截金,冷決脆快,刀剪斧齊,曲折路線存鬆緊,面積中分虛實,有忽高而低,高低隨時任轉移,精神猶怒虎,氣質若靈犀,身動似山飛,力漲如海溢,這種學術並不太稀奇,都是以形取意,抽象中求具體的切實。
基本姿勢:
運動的特徵,是在運動中體會身體內外的變化,如何使渾身大小關節,都成鈍形三角,更好是不要平面積,尤不許有執著點,而是輕靈渾然,想渾身血液迴圈有如水鑽沙子之意,按之如水中飄木之力,而全身又象湖水空舟飄飄無定,惟風力是應,聽其自然。這種神意的表現是隨著個人的風度、性格、天賦、特徵以及年齡的老幼、體質的強和用功時間的長短,病情種類之不同,當然就不是幾個姿勢所能表現。
因此,說明這種運動必須根據一切不同的條件,深人體會,逐步加強,隨時調配,都是根據具體情況運使變通,使局部跟著全體起作用,經過鍛煉大都有效。如果某處有病就治某處,非但無效,且恐有損失,如果忽視這一點而精神、力量一切就不夠了。 按調配的方法,一有形、一無形,有形的是姿勢、骨骼肌肉,無形的可就無窮了,精神、意念、假想、力量,不是幾個姿勢所能範圍的,但姿勢也是需要的,不過要把這種運動完整的用圖表現出來,目前因客觀條件和能力的限制,還不能做到。
站式:
休息式:兩腳略成八字形分開,寬度與肩齊,兩腳著地,腳趾微微抓地,全身重量放在腳掌上,兩膝微曲前不過腳尖,臀部似坐似靠,上身保持正直,兩手反背貼腰,臂半園,腋半虛,身軀挺拔、正直。
扶按式:兩臂稍擡起,手指微曲並自然分開,指向斜前方,掌心向下,如按水中浮木或浮球,其他同休息式。
托抱式:兩手近不貼身,遠不過尺,手指相對,手心向上相隔約三拳左右,位於臍下,如托抱一大氣球,其他同體息式。
撐抱式:兩手擡至胸前,距胸約一尺,手指自然分開微曲,兩手相隔約三拳左右,手心向內如抱物狀(爲抱式),或手心向外如撐手狀(爲撐式),其他同休息式。
坐式:
端坐椅上,上身正直,兩膝彎成約90。,兩腳掌著地,相距約與肩齊,兩手放於腿根部,手指自然分開並微曲,指向斜前方,臂半園,腋半虛。
兩腳前伸,膝微曲,足尖回勾,足根著地,雙手如抱物狀(見站中之撐抱式)。
半伏式:
一般對消化系統病有較好療效,雙手扶按在桌、椅背上等或兩肘搭伏在桌面上亦可,兩腿分開如站式,臀部後依如坐凳,腹部放鬆。
臥式:
身體仰臥,兩腿微微分開,兩足跟著床,兩膝消彎曲,肘部著床,兩手放於腿窩或小腹部位,也可擡至胸前作抱物狀。以上幾種姿勢,其頭部可正直,有上頂感,也可向後仰或左右稍偏。兩目可閉,亦可半閉,也可睜開看遠方一點,或漫無目標的看遠方,全身要放鬆。意念活動極爲重要,請閱正文。 九、練習站樁的體會和常見的現象
隨著各人身體強弱和病情不同,在練習過程中的體會感覺及表現各不同,一般的情況是:練習十日左右就能休會到站樁的好處,感到練功之後輕鬆愉快,而且這種感覺是隨著練功的進程逐日增長的。有的練習幾天之後,就發生肌肉震顫、疼、酸、麻、脹等現象,多半是肌肉運動障礙、氣血欠通,或疲勞過度,或生理上有其他缺點所致。只要防止疲勞過度,注意舒適得力,力求放鬆,避免緊僵,漸漸地就會氣血暢通,肌肉靈活,使以上現象逐漸消除除。至於不覺疲勞的有規律地顫動,是經絡和氣血閉塞已經消除的好現象,只要順其自然,不可故意地抑制,也不要有意識的擴大。另外還有流眼淚、打哈欠、飽嗝、虛恭、腹鳴、蟻走等現象,都是練功過程中的好現象,病癒之後,自可消失。
站樁對各種疾病的療效:
站樁能夠調節神經機能、調整呼吸、增強血液迴圈和新陳代謝的作用,因而對神經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肌肉系統以及新陳代謝各個方面的病症,特別是急性轉爲慢性的病症,都有良好的療效。
經過四五十年的經驗,其效果雖因人因病而異,有大小快慢之別,但除去隨學隨止外,沒有療效是很少的,而且有很多人病癒之後繼續鍛煉,大多收到轉弱爲強,老當益壯之效。
站樁功(初稿):
站樁是我國古代養生術的一種,早在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就有“……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蔽天地”的記載。但千百年來,這種方法只是被人們當做習拳過程中的基本功。根據站樁中剛柔、虛實動靜、鬆緊錯綜爲用的原理和陰陽相交,水火即濟的功用,結合自己幾十年的練功體驗,創造了一種動靜相兼,內外溫養,用於防病治病、健身延年的功法——站樁功。通過北京醫學院附屬醫院、北京鐵路醫院、河北省中醫研究院附屬醫院及本人多年與人治病的實踐證明,這種功法適用於胃腸病、肝臟病、心臟病、肺病、神經病、關節炎、高血壓、半身不遂和婦科、眼科等多種疾病的治療。而站樁功之所以能夠治病的基本作用就在於,它既能保養心神,又能鍛煉形骸;既能健強腦力,又有增長體力。現代醫學認爲這種功法不僅可以使血液迴圈暢通,新陳代謝旺盛,加強各臟器、器官以至細胞的功能,同時使全身肌肉得到惰力性的體育鍛煉,産生一種內向的衝動,從而給大腦以良性刺激,再則未人靜前,體會輕鬆舒適之感,對大腦也是良性刺激,入靜後,進而産生抑制性保護作用。祖國醫學認爲這種功法既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使陰陽相交,水火既濟,又能助長精神,鍛煉形骸,增加力氣。但是站樁功又不同於一般的練功方法,它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練功時嘴微張,自然呼吸,不守竅,不講周天迴圈,因此,絕不會産生任何副作用。
實踐證明,初學練功的患者,只要堅持鍛煉,雖然沒有達到人靜要求,也可收到較好的療效。
不拘時間、地點、條件,不論行、站、坐、臥,隨時隨地都可以練功。因此這種簡單易行,完全可以和生活打成一片的功法,就很容易被廣大群衆所接受與掌握。
根據不同的體質、病情、年齡、性格、稟賦、生活習慣等,給予調配不同的姿勢和意念活動,因此這種辯證論治——因人制宜、因病設式的方法,既可加速療效,又易於提高療效。
由於這是一種形、意、氣、力互相關連、互相制約、調整陰陽平衡的整體活動;所以它又是一種動靜相兼、內外溫養的練功方法。既可休養心神,又能鍛煉形骸(特別是站式)。因此不僅適用於醫療方面,更重要的是堅持不懈的鍛煉,可以使原來體質較弱的人逐漸強壯,使強者更強。防止衰老、卻病延年,從而輕鬆愉快地擔負起社會主義建設中複雜而艱巨的重大任務。
操作方法:
站樁功是形、意、氣力互相聯繫,互相制約,調整陰陽平衡的整體活動。形(姿勢)和意(意念活動)又是這一功法的根本,二者互相作用,不可偏廢。“以形取意,以意象形,意自形生,形隨意轉”。只要練功時形和意得到了靈活適宜的配合,則力不練自生,氣不運自行,可見站樁功的治療作用,絕不單純在於姿勢的繁簡和次序的先後,更不在於所擺的姿勢是否美觀,也不是某個意念活動機械地套在某個姿勢上就能治某種病。而是要通過施功者較全面地瞭解了患者的情況後,把適應其本身姿勢的動靜、虛實、鬆緊和意念活動方法安排得當,使患者在較短的時間內,感到全身舒適得力,輕鬆愉快,藉以達到祛病健身的目的。因此,要求施功者本身必須親自練功,切實體驗,熟練地掌握調配方法。只有這樣,治病時才會收到滿意的效果。若不從這方面深鑽精研,單純計較某個姿勢的作用,就容易形成呆板僵硬,只注意某個意念活動而忽略姿勢的適當配合,就必然會氣、力不足,收效不大。
姿勢:
站樁功的姿勢既繁又簡。繁者,姿勢種類繁多,調配靈活,辨證論治,因人而異;簡者,姿勢雖多,但有共性,即練功開始,先將姿勢設好,使軀幹四肢保持相對均衡,心胸開闊,筋肉舒展,全身放鬆,但松而不懈。調配雖活,但有原則,即強弱、動靜、虛實、鬆緊的調配,應以患者舒適得力,不超本人身體負擔爲度。站樁功的姿勢大體可分爲站式、坐式、臥式、行走式、半伏式等幾個大類。在一類中,又可分爲幾種甚至幾十種姿勢,現概要介紹如下:
站式:
站式練功的方法較多,治療應用範圍也比較廣。初學練功的人,只要身體沒有嚴重疾患或特殊情況(如肢體殘缺等),都可做些站式。
提抱式:兩腳八字形分開,廣度與肩寬,兩腳著地平均用力,全身力量放於腳掌稍後處。兩膝微曲,最大限度不過腳尖(少曲或不曲應視病情而定)。上體保持正直,臂半園,腋半虛,肩稍後張,使心胸開闊,呈虛靈挺拔之勢。雙手手指相對,相隔三拳左右,位於臍下,拳心向上,有如抱一大氣球),嘴微張。全身放鬆,但松而不懈,保持似笑不笑,似尿不尿的狀態。
扶按式:兩臂稍擡起,手指分開稍彎曲向斜前方,雙手位於臍際,手心向下偏外方。有如扶按在飄浮水中的大氣球上,其他要求與提抱式同。
撐抱式:兩臂擡至胸前,松肩,肘關節稍下垂,雙手與胸間隔一尺,手指分開,手心向內,抱物狀或手心向外與提抱式同。
分水式:兩臂稍彎曲並向左右側自然伸展,雙手保持在臍橫線以下,手指分開,手心向下有如分水。其他要求與提抱式同。
休息式:
第一式:雙手反背貼於腰部,或將雙手插入上衣袋內,大拇指露出。其他要求與提抱式同。
第二式:兩臂擡起,兩肘彎曲,搭扶在相當於胸高的欄杆上兩腳前後相距約四橫指。前腳滿掌著地,後腳腳尖自然著地,兩腳可不定時的輪換。
第三式:臀部輕靠桌邊作休息式中第一式或提抱式。或雙足並立,腳跟提起。雙手插入上衣袋內,大拇指露出。
第四式:左手扶桌或椅背,右手反背貼腰。左腳在前,全掌著地,左腿直立或微曲,右腳在後,右腿自然微曲。足跟微提,有似走未走之意,或以足尖爲軸,緩慢、自然的轉動。頭微左歪(最多不超過一拳頭)全身重量主要放於左側使右側處於鬆懈、舒展狀態。如是,左右(手)前後(腳)作不守時輪換。
坐式:
一般適用於病情雖然較重,但身體又有一定負擔能力(如暫時不適於作站式的重關節炎等),以及肢體殘缺的患者。另外它也可能作爲站式練功爲主的一種輔助功法。
第一式:端坐椅邊,身軀直立,閉目、嘴微張。兩腳平行或八字分開(相距約四拳頭),腳掌與腳跟均著地,兩膝彎曲約九十度,雙手放於大腿根部,手指向斜前方,臂半園,腋不虛,全身放鬆。
第二式:兩腳向後收,腳跟離地作裏八字狀。兩膝彎曲40~50,又手放於大腿根部或兩臂擡至胸前約一尺,手指分開,指尖向斜前方,掌心向內作抱物狀或掌心向外作撐物狀。其他要求與一式同。
第三式:兩腿前伸,膝微曲,足尖回勾,足跟著地或稍離地面,雙手放於大腿根部,或兩臂擡至胸前約一尺,作抱物狀。其他要求與一式同。
臥式:
一般適用於重病,或不適宜起床的患者,也可作爲以站式或坐式練功爲主的一種輔助功法。
第一式:身體仰臥,閉目,嘴微張,兩腿平直分開(不超過肩寬),或兩膝微曲,足跟著床,雙手放於小腹部位,肘著床,腋微虛。全身放鬆。
第二式:雙手放於身體兩則,手心向下或向上,肘著床,腋微虛。其他要求與一式同。
第三式:兩臂擡至胸前作抱物狀,肘著床,兩膝微曲。其他要求與一式同。
第四式:雙手放於身體兩側,或兩臂擡至胸前作抱物狀,兩腿平直微分,足尖前伸(即腳面下壓)或兩膝微曲,足尖回勾。其他要求與一式同。
行走式:
對一般患者多作爲一種輔助功法,但對於肝臟病患者,練功初期多與站式等並重使用。
第一式:兩手插上衣袋內,拇指露出,兩腿微曲,又肩向後舒張,腋半虛,上體呈懶洋洋後依狀,閉目凝神。待全身有了輕鬆舒適的感覺時,一隻腳開始作欲動欲止,欲止欲動的懶狀前移(一拳左右),邁出左腿時,頭自然右歪,使上下呈一斜式的舒展。如是左右腳交替前進,有如趟泥。
第二式:雙手反背貼腰或自然伸向身體兩側,其他要求與一式同。
半伏式:
一般對於消化系統有病的患者療效較好,可作爲單純或輔助功法。
第一式:雙手扶按在椅背上,或雙肘搭扶在桌面上,閉目左腿在前稍彎曲,右腿在後自然直立,臀部後依,腹部放鬆,頭部可輪換向左右偏側,兩腿可交替使用。
第二式:兩腳平分開,兩膝微曲或直立,其他要求與一式同。
第三式:將棉被垛於床沿,兩腳平行分開,或一腳微向前立於床沿,兩臂半圓撐開扶於被上,手半握拳,下額自然著於拳上,其他要求與一式同。
意念活動:
意念活動的目的,主要在於凝神定念,誘導入靜。所以意念活動的過程,也就是克制雜念,萬念歸一的人靜過程。意念活動的原則,設想的事物或情景,應是輕鬆舒適,心曠神怡悠然自得的,避免緊張的或不愉快的。一般應用有以下幾種:
放鬆活動: 一是以似笑不笑,似尿不尿的方法體會整體放鬆,一是從頭部向下體會放鬆,繼而頸項、兩肩、兩臂、兩腕、兩手,胸背、腰腹、胯、腿、腳、一直到腳趾。如是上下迴圈不已地反復進行。但是這些整體的上下全體放鬆,初學者還不易做到,必須先從逐段放鬆開始,熟練後,再按上述方法,進行整體放鬆活動。
逐段放鬆法: 先後部,再前部,即先從頭頂開始,從後頭、頸項、雙肩雙臂雙手(開始時如果不能左右同時放鬆,就先松一邊,後松一邊,熟練後再時時放鬆)、背、腰、臀、胯、大腿後面、腳趾,反復進行三五次,再從頭頂、眼皮、顔面、口、頸,再從天突左右向兩肩的前面、兩臂的前面、兩腕、兩手、胸、腹、腿的前面、腳面、腳趾。反復進行三五次。熟練後,再上下左右一起進行。這種放鬆活動,可做爲站樁功的基本意念活動,初學練功者,無論採取何種姿勢,都必須先學會放鬆,然後再作其他意念活動。
遠聽活動: 一般先從近處聽起,越聽越遠,直到細聽極遠方微弱的聲音。聽遠時切忌急躁。也不應死聽一個聲音,而應漫無邊際由近及遠的細聽微弱的聲音。
逆水浴活動: 設想自己笑臥于適應本身舒適溫度,上下流通的浴池中,水自頭部緩緩下流,永不間斷。
淋浴活動: 設想自己在浴室中進行適宜本身舒適溫度的淋浴,水不間斷從頭部緩緩流到腳下,然後用耳注意聽沖到腳下的水流聲音。
半身浴活動: 設想自己的下半身泡在適應本身舒適溫度的水中,體會其感覺。
直立水中活動:設想自己直立在適宜本身舒適溫度,將要沒胸的水中,水從四面八方緩緩向向體衝撞,任其自由搖擺。
生根活動: 設想自己如千年松柏之勁立,兩足穩如生根,不爲颶風吹動。
趟泥活動: 設想自己在深沒腳腕,適宜本身舒適溫度的泥水中行走,雖有阻力,仍可緩緩前進。
踩棉活動: 設想自己腳踩在鬆軟舒適的大棉花包上,並不時的使身體左右微擺。
依靠活動: 設想自己背、臀、小腿部位,都依靠在柔軟舒適的東西上休息,全身輕鬆,沒有任何負擔。
懸發活動: 設想自己有幾根頭髮系懸於矮樹枝上,既要保持頭髮的直立狀態,又要使其不斷,如是,則全神貫注於頭頂之上。
搭扶活動: 設想自己的兩臂搭扶在欄杆上,或雙手扶于飄浮在水中的氣球上,使全身始終處於輕鬆舒適的狀態。
反觀內視活動:練功時,如萬念紛至,不易排除,則可反觀內視,體察身體各個部位是否輕鬆舒適,如發現某部不松不適,即有意地將其放鬆。如是,精神意念完全寄於體內,反復體會在全身輕鬆舒適的感覺,雜念不排自除。
聽之任之活動:練功時,如雜念很多,不易克制,則聽之任之,順其自然,來者不拒,去者不留,認爲我身如海,雜念似波,風浪雖大,無損於我,風平浪靜,水自無波。如是,雜念則不期制而制。
吸收活動: 練功時,如雜念難於克制,即可儘量吸收,認爲我心如烘爐,雜念似枯葉,四面八方,來者即熔。如是,能使心胸開闊,膽氣壯大,正氣一勝,邪念自負。
集散活動: 當練功有了一定基礎,守全體會到全身輕鬆舒適的感覺後,即可以練功過程中,不時地將這種感覺,由全身集中於身體某部,然後再放散於全身。如是,將這種集中與放散反復進行,不但可以收到整體鍛煉的效果,而且對局部病變很有好處。
靜觀活動: 設想自己站、或臥在優美舒的地方,若即若離地靜觀滄海,明月或優美的景物。心曠神怡,逐漸達到迷離忘我的境地。
天人合一活動:設想自己站、坐、臥在優美舒適的地方,體會我身爲大氣所包裹,逐漸感到我身與大氣融合爲一體,極爲舒適,飄然自得,逐漸達到忘我的境地。
注意事項:
練功前,應排除大、小便,並把衣扣腰帶鬆開。練功開始,可將頭微向後仰。兩臂上舉,兩腳跟著隨著身體的左右微擺或轉輪換著地或離地。使身軀呈挺拔狀(與伸懶腰頗類似)然後使身體逐漸復原,沈靜少時,即按著準備鍛煉的姿勢,全身放鬆,正式練功。練功結束時,可雙手扶膝順向或逆向轉動數次,然後兩臂做數次斜前後的擺動,可按照醫生所教的簡單按摩方法按摩。
飯前、飯後一小時不宜練功。
練功時應注意循序漸進,不可急於求成,過猶不及。
練功時間的安排因人而異,一般身體較好的,可從十分鐘開始,身體較差的,可從五分鐘開始,然後逐漸延長。時間的延長,可以是漸進的(如從五分種延長到六一七分鐘),也可以是跳躍的(如從十分鐘延長到二十分鐘)。練功次數每天可進行二三次,多不過五次。練功時間長短及次數多少,以有餘力,有餘興,舒適得力,不超過本人身體的負擔(不疲勞爲原則。如是,才能達到周身舒適,氣血流通,心神得養,筋骨健壯的目的)。
練功過程中,可能産生酸麻疼痛、津液增多、哈欠、打嗝、虛恭、刺癢、蟻走、發熱、出汗等感覺或現象,甚至多年前的外傷部位在練功其又有疼痛、刺癢的感覺。其實這些都屬於練功過程中的正常反映,過一定時期後即自然消失。最後會達到全身的極度輕鬆舒適,産生肢體喪失感,從而使病情顯著好轉或證狀消失。
凡是練過“注意呼吸、意守丹田”功種的患者,在初習站樁功時,應放棄原來的練功方法,因二者在練功基本方法上有矛盾,故對於初學站樁功的患者不宜同時並舉,否則不但不易奏效,反而會産生胸悶、氣短、頭昏等反應。
患者應樹立信心,下定決心堅持練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認真遵照醫生指導練功,不間斷,不向困難低頭,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站樁功法二十四式:
站式:
預備式:兩腳開立約與肩同寬,初站者可站成八字形,兩腿直立放鬆,或略彎曲,雙手反背貼於腰部(放人上衣兜內亦可),十指分開各彎曲,松肩、含胸。
浮托式:兩腳同預備式,兩膝略彎,最大彎度前不過足尖,兩腳平均用力,全身力量放於腳掌稍後外,兩手提於肚臍左右,臂成半圓形,松肩撐肘,手心向上,十指分開略彎曲,雙手向上,十指分開略彎曲,雙手指相對,距離二拳左右似托葉個氣球,上體保持正直,臀部下蹲,似坐一個高橙,目微閉,嘴微合,心胸開闊,面似笑非笑,自感全身浮飄,有虛靈挺拔之意。
扶按式:兩臂擡起微彎曲,手心向下扶按,十指分開兩手距離約與肩同寬,高度與臍平,其他要求同浮托式。
撐抱式:雙手輕輕提起,放於胸前,遠不過尺,近不貼身,十指分開微微彎曲,手心向裏如球抱狀,松肩墮肘關節稍下垂外撐,其他要求與浮托式同。
推託式:根據撐抱式,雙手手心反轉向外,似推物狀,其他要求同浮托式。
渾圓式:兩手提起在胸前,手心向內兩手指向下,高不過肩,其他要求同撐抱。
前後分水式:兩足站成丁字步,膝微曲,雙手在胸橫線以下,手心向前爲前分水式,手心向後(拇指向下)小臂後擰爲後分水式,全身放鬆,似在水中游泳。
坐式:
端坐椅邊,身軀直立,再膝自然分開,兩膝約爲90。雙手輕放於大腿上,手心向下,亦可手心向上似托一氣球,松肩撐肘,頭正;閉目,嘴微笑,全身放鬆。
兩手放在胸前,松肩提托,距胸遠不過尺,近不貼身,十指分開,全身肌肉放鬆,意念似托一氣球,其他同坐式1。
兩腳前伸,兩腳放平著地,兩手撐托,其他要求同坐式1、2。
正坐,將手舉肩前上方,雙手距離略寬於肩,靠背含胸墜肘,頭上領,兩腳提起回勾,全身左右輕輕搖晃數十次後自然穩定放鬆。體弱者也可把兩手放於大腿。
臥式:
身體仰臥,兩腿平伸,約與肩同寬,閉目嘴微張,雙手放於小腹部,枕頭高低相宜,全身放鬆如在水中蕩漾。
兩手放於胸前,手心向下,松肩墜肘,意念似聽風雨之聲,兩膝提起,兩腳分開約與肩同寬,其他同臥式1。
兩膝提起,彎曲約爲45度,雙腳平放下踏,兩腳分開,約與肩同寬,兩臂擡至腳前,手心翻轉向上,手指向時前方,肘離床半尺左右,注意肩部肌肉放鬆,頭部同臥式1。
兩臂擡至胸前作抱球狀,肘離床半尺左右,注意肩部肌肉放鬆,其他與臥式3同。
行走式:
雙手搓按式:
兩腿微彎,兩手分開,雙手似扶按彈簧,帶領全身移動,兩足擦地出步,前足似踩一小球滾動,兩足輪流倒換,上領下隨,目向前視。
雙手揉球式:
足站丁字步,兩臂擡起在胸前,兩手似揉球狀,左手心向裏,右手心向外,十指分開,似直非曲,臂半園,腋半虛,兩手慢慢轉動,似揉一氣球。
輔助功:
雙手扶椅:雙手扶椅,距離約二尺左右,松肩,腹部放鬆,臂部向後掀,兩腳站丁字步,也可兩腳開立,稍寬於肩,上體向前傾斜,頭上領,帶動全身微微搖晃數次後穩定不動。
雙手扶樹:
雙手扶樹一上一下,腳站丁字步(可輪流調換),上體向前傾斜,閉目,頭向前微低,或向左右歪斜,意念腳似踏棉花包,頭如繩吊系,自覺全身輕靈並有睡意之感。
按摩式:
兩腳開立約同肩寬,雙手扶按肚微微顫動(雙手在肚臍左右,雙手在肚臍上下,雙手按肚臍處,時間不限)。然後手背貼腰,以頭帶動全身慢慢左右轉動(向後看)。
金雞獨立式:
直立挺拔,左腿提起,腳尖回勾,右腿彎曲,臂部和足跟成直線,左手搓按,右手提攜,頭領脊柱神經,目向前視,精神集中。
丁八式:
足站丁字步,兩足距離同肩寬,檔撐,兩膝分爭,三夾兩頂,前足著地,足跟略擡起,後足吃力,前四後六,兩臂擡起,手指向前,三分撐,七分抱,頭領脊柱神經,目向前視,精神集中。
降龍式:
兩腳大步分開,前足橫平放,前腿弓,後腿繃,兩臂分撐,一手向前,推託式,一手向後搓按式,頭向後扭,目視後手虎口,精神集中。
伏虎式:
形如丁八式,前四後六,前腿弓,後腿撐,三夾兩頂,松肩撐肘,雙手虎口向前,左手提抓,右手搓按,頭帶動全身,目向前平視,精神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