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40年 那些从未变过的侠义情结和自强不息
4月15日,一部40年前的经典功夫片经4K制作后重新上映,这部片就是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无论如何使用现代技术重制,老电影的中古感都很难抹掉,因为这是审美上的代沟。而在很多武术爱好者眼中,《少林寺》是经典中的经典,甚至许多人就是因为看了《少林寺》而走上武术之路。
从《少林寺》到《新龙门客栈》,从《卧虎藏龙》到《功夫熊猫》,功夫片已经从本土传播到西方,从真人拓展到动画。受众增加、载体多元,但不变的是惩恶扬善的思想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而这正是功夫片的内核所在。
回望40年前,《少林寺》之所以是一部传世经典,引领了一波又一波的功夫片热潮,可能并不在于孔武有力的南拳北腿,而是在于烙印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家国情怀。功夫片能够久负盛名,或许也不是因为国人的血脉中都有武术因子,而是因为中华文化中难以稀释的侠义情结吧。
《少林寺》引发国人习武热潮
李连杰8岁习武。1974年,11岁的李连杰在中国武术比赛中获得少年组第一名以及全能冠军。同年,李连杰跟随中国代表团访美,回程在香港看了李小龙的《精武门》。从此,李连杰在心中埋下了一颗表演的种子。这就是电影的魅力。
从1974年到1979年,李连杰连续拿了5届全国武术冠军。1979年,16岁的李连杰因伤退役。刚好赶上改革开放,参演电影则是他的梦想。1980年,香港中原电影公司筹拍古装片《少林寺》,功夫巨星的传奇故事就此展开。
纵然李连杰在成名之后曾表示后悔拍摄《少林寺》,但这更多像是既得利益者的歉意。事实上,若非张鑫炎导演力排众议,李连杰可能根本没机会成为主角,李连杰当时也不可能知道自己会因《少林寺》而大火。电影拍摄期间,李连杰每天的片酬只有1元钱。
影片中除了李连杰,还有很多具备武术功底的演员,导演充分发挥了这些演员的优势。无论是个人套路还是实战对打,都是大量使用长镜头,特效很少。以至于现在看《少林寺》甚至会有武术纪录片的感觉。而在情节上,《少林寺》是非常传统的复仇剧,故事脉络简单,以今天的审美来看,剧情有点老套。当然,在40年前,这个貌似很简单的“报仇纪录片”,却是闻所未闻的经典功夫片。
1982年,《少林寺》一经上映,立即在全国引发热潮,在那个一张电影票只要1角钱的年代,《少林寺》的票房高达9位数。因为一部电影,嵩山少林寺成了旅游名胜,也成了许多热血青年的向往之地,比如王宝强。这就是电影的魅力。
时至今日,很多习武人士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都不会忘记《少林寺》。北胜蔡李佛馆会长曾强说:“很多人看了《少林寺》这部电影之后喜欢上了武术,那时广州的公园里有很多人打拳。”国内著名武术指导黄铭健谈起《少林寺》更是赞不绝口,坦言对自己的触动极大。“《少林寺》是一部神作,那真的是功夫人拍的功夫片,这部电影我是在广场看的露天电影,看完让我坚定了练武的信念,也让我第一次有了加入电影行业的念头。”黄铭健说。
黄铭健:《新龙门客栈》开启功夫片2.0
黄铭健出生于广州,父亲是广州市武术教练黄达雄。从5岁起,黄铭健便开始练习虎鹤双形拳。11岁进入广东省武术队,曾拿到武英级运动员称号,还在1991年获得了全国比赛的南拳冠军。可以说,黄铭健的少年时代,武术是投入精力最大的一项课业。
受师兄引荐,刚夺冠的黄铭健得到了与著名武术指导程小东相识的机会。当时,徐克和李惠民正在筹拍《新龙门客栈》。“在广州某酒店,我第一次见到程小东,”黄铭健说,“程指导给了机会让我做武打替身,这是我入行的第一步。”
《新龙门客栈》的拍摄分为两个阶段,在敦煌拍了两周,然后在香港又拍了一个月。回忆起这部戏,黄铭健表示,以前看影视剧觉得很高大上,实拍才知道背后的辛苦。黄铭健说:“我那是第一次去大漠,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景象。”
大风一起,黄沙扑面,而且条件非常艰苦。“这部戏里有很多大明星,他们都很敬业,而且一点也不挑剔,”黄铭健说,“大漠里的伙食一般,我们以为不能吃,转过头就看见梁家辉、甄子丹、林青霞和张曼玉正在吃,那我还有什么好挑的。”另外,由于大漠里缺水,洗澡只能用桶打水互相淋,黄铭健开玩笑地说:“我们都戏称和女明星们一起洗过澡……”
《新龙门客栈》是黄铭健参与制作的第一部影片,他坦言深受启发,也让他意识到了电影和武术在表达形式上的不同。1992年夏天,黄铭健参加了该片在香港的首映礼。
在黄铭健看来,《新龙门客栈》开启了功夫片的2.0时代。黄铭健说:“在《少林寺》之后,电影人又拍摄《武当》《中华英雄》等影片,经过10年的积累,导演、摄影的功力都提高了许多,再加上电影技术进步,影片拍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才有了《新龙门客栈》。”
时至今日,《新龙门客栈》仍然是功夫片的一个标杆。黄铭健表示,30年过去了,功夫片仍然在借鉴《新龙门客栈》的拍摄手法。黄铭健说:“只有超越《新龙门客栈》,功夫片3.0时代才会到来。”(记者 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