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功夫文化 > 功夫艺术

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状况探析

时间:2020-03-24 15:39:17 来源: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

  一、中国当代艺术目前基本的发展状况

  中国现、当代美术的特点是多样性和丰富性。在20世纪中期比较简单,就是大家熟悉的国、油、版、雕,年、连、宣,现在就比较多样了。再一个就是在渠道和结构上的多样。过去比如美术家协会就可以把全国的美术家组织引导起来。但是现在除了体制内的也有体制外的艺术家和艺术活动,而且也有体制内外之间的艺术家和艺术活动。

  近十年来,全国美术空前繁荣,美术形式也很多。比如油画、国画、装置艺术 、新媒体艺术等等。原有的主流品种象国画、油画、雕塑等方面,这些东西在发扬和继承原有传统的基础上也有很多新的发展,比如中国画,它的整体格局已经和近百年的格局完全不一样了。在50年代,当李可染、黄胄这些人出来的时候,他们把写生、速写放到国画里,老的国画家对他们的作品持一种批评的态度,但现在李可然已经成为国画传统的代表人物了,而在50年代他们代表的是新的观念,他们在那个时候也是有“前卫”色彩的。黄胄以速写进入国画,李可染是以写生进入国画。再拿油画来说,以前是“苏派”的,学习俄罗斯,现实主义的这一路为主流样式。而到现在,从80年代开始,中国的油画有各种风格和样式,目前很难说哪种风格,哪个“主义”完全代表了中国的油画。

  像一些装置艺术 、新媒体艺术等所谓的当代艺术。“当代艺术”是有两方面的,一方面是它有一个时间因素在里面,它就是表现或者说是关注艺术家所处的这样一个时代的这么一种艺术;另一方面就是一般认为当代艺术在观念上,形式上,在艺术语言上与传统的包括与“现代艺术”有所区别。要比较客观和全面地理解当代艺术的话,不能放开它的时间性,它属于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我们所处的历史阶段。一般来说,从时间上来讲,做美术史的人就把20世纪60年代后出现的艺术划到当代艺术当中,但是20世纪60年代后出现的艺术有些还坚持了传统的样式、坚持了传统的风格,而且继续关注着传统艺术所关注的问题,比如宗教、神话题材、写实的肖像、静物等,人们一般不把这些划到当代艺术当中。

  拿绘画来说,我们提到当代艺术一般要提到装置艺术 、行为、新媒体艺术,但是有些绘画也有很强的当代性,比如像刘晓东的绘画,徐唯辛最近的绘画,徐唯辛在绘画技巧上是写实的,但他前一阶段创作了70年代中国众生相,画了那个特殊年代的不同位置的人物肖像,从普通百姓到领袖人物,他的观念已经很前沿了。再比如大家很关注的画家张晓刚、刘晓东,特别是刘晓东,他是学院的教授,他也一直从事写实的绘画,但是他关注的问题,比如关注当前社会民生底层状态,包括三峡移民,包括社会底层的、处于边缘状态的人的精神状态,这显然是非常当代的。

  目前刚刚开始兴起的新媒体艺术,一般所谓的新媒体就是通过数字化的影视和图象来创作的作品。在国际上,通过数字化的图象表达自己的艺术观念的作品已经比装置和传统的行为艺术更加前卫和当代一些。就拿行为艺术来说,一个人把自己关在什么地方,在笼子里待多少天,牛肚子里待多少天,半年时间不和别人说话等等,这种样式虽然不能说已经落伍,但是至少它在60年代已经在国外出现了,现在已经屡见不鲜了。前卫艺术就是要不断地把自己放到社会主流文化的对立面,它一旦失去了这种针对性,它也就失去了它的前卫性。在这种情况下,当代艺术就越来越重视艺术的观念性,所谓的当代性就是你关注当代最关注的一些问题。比如说环境问题、性别问题、种族问题、宗教冲突问题等等,这是当前全人类都难以排除的很尖锐的问题,也就是作品的思想和灵魂要表现什么是特别重要的。

  二、当代艺术语境下架上绘画的走向

  随着人类历史的进展,每一种艺术都有一个发生、发展、进化和消亡的过程。过去我们为了论证这个问题和这种观念,总是举出这样的例子,比如人类曾经有过岩画,还有石器时代中的石刀、石斧,然后出现陶器,但是等到青铜器出现的时候没有人搞彩陶艺术了,等到铁器出现了青铜器就淘汰了,然后是绢帛和纸……从这个角度看,架上绘画似乎要衰落。实际上早在19世纪,当摄影出现的时候,很多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就曾经宣告绘画艺术的死亡——摄影出现的那一天就是绘画消亡的日子。这是把过去历史上出现的,我们谈到的石器、陶器、青铜器、铁器的变化更替等同于艺术。

  比如金属用品出现的时候人们不会拿陶器做饭煮水了,铝锅出现以后人们很少用青铜锅了……但是艺术就不一样了,在中国来说,从魏、晋、隋唐以后(西方晚过去的艺术,比如彩陶、青铜器,不是纯粹的艺术,而是一种生产、生活的用品,有极强的实用性。因此当新的材料出现以后,实用性消失了,一点)出现了完全纯粹的艺术,不是为宗教、权力服务的,是一种相对自主、相对独立的艺术,这种艺术出现后你轻易宣称某一种艺术要消亡、要完全衰落,已经不符合历史的进展状况了,实际上它没有消亡。我们经常举例的切一块蛋糕该怎么切,我经常说画家为什么无论在东方历史还是西方历史上位置都那么重要呢?因为只有画家能把他们的社会活动记载下来,把他们的身影传递出去。而现在这方面的职责已经被不同职业的人分割了,比如我们的网络、电视,网络甚至比电视有了更多的受众上的优势。所以在传导人的观念、信息、精神方面,绘画的功能越来越小了,它在这块蛋糕里的份额小了,但是它依然存在,依然在发展。

  三、吴冠中先生的绘画成就以及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联系到一个美术界特别热议的话题,就是关于对吴冠中的看法,包括对他本人和他艺术作品的评价和争论。他的不同言论针对着不同的问题,比如最近他对齐白石和鲁迅的评价,他说多少个齐白石不如一个鲁迅,他这是从对人们精神给予的角度来看,他并不是否定齐白石,而是在说对中国人精神影响上齐白石不如鲁迅。他后来谈到徐悲鸿,他说徐悲鸿是美盲,他不是说徐悲鸿在绘画上是外行,而是说他在关注绘画形式上,纯粹的色彩美、纯粹的结构美、纯粹的线和点的美……这些方面有所不足。一方面他是抓住了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和核心问题,一方面从整体来看他仅仅说了中国绘画历史上的一方面,而不能用他对某一个具体问题的看法评价整个艺术史。在中国美术界,在吴冠中这一代,像他这样的人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改革开放之初,吴冠中在众多画家,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在此之前他并不是很有名,但是为什么国内和国外的人都那么关注他呢?关注的原因就是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中国的整个社会文化需要变革,我们原有的大一统的局面,不管是艺术家自身或者是艺术的受众,都已经不能满足了。在这个时候吴冠中出来大声疾呼,他的看法就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里面美术也需要改革,“文化大革命”“四人帮”剥夺了艺术家的创作权利,大家不能画画了,让他们去劳动,去改造,不能自由选择题材和形式。到80年代,画家取得了画画的权利,有许多人觉得我们按照文革前的节奏、规律、结构继续发展下去就行了。但是吴冠中认为我们不能按照前面的老规矩发展,应该更往前走,他提出了关于人体艺术的问题,形式美的问题,纯粹艺术的问题等等。他的见解在当时确实是振聋发聩的,所以引起很多的争论,招致很多批评。但是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应该说吴冠中当年所大声疾呼的,包括受到很多人批评的观点已经成为一种常识,因为大家都这样做了。

  应该说这也是一个文化发展的必然进程。 吴冠中本来是在法国留学画油画,但是70年代(文革后期)他又开始画水墨,所以他说他是在水墨和油画之间,一直在两条路上,是介于东方和西方之间的画家,他要做一个架桥的人。也就是说吴冠中先生把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了一个结合,创造出一种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

  在有些人的印象中,吴冠中经常对传统的艺术习惯如笔墨等,持一种批评的态度,就认为他完全背离了传统。他的独特性在于用非传统的方式表现中国特有的情调和韵味,我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方面会得到共识,大家会承认吴冠中是用他个人的方式来表达、发挥了中国人的视觉观念。

  四、国内美术批评的现状是怎么样的?

  美术批评是目前争议很多,受到很多批评的领域,在网上或者报纸杂志上很多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国的美术批评在哪里?”“中国有美术批评吗?”。美术批评不满足,这是很正常的,对美术批评进行批评也是非常正常,非常必要的。

  美术批评家要有独立性,随着在美术界的人越来越熟,与各种组织、各种朋友、各种关系越来越密切的时候,做到充分的独立是相当困难的事情现在的问题是在中国人传统伦理观念影响下,比如朋友之间、师生之间、上辈和下辈之间、权威和非权威之间,中国人的“为尊者讳,为贤者讳”这一类<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