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功夫文化 > 功夫艺术

中国传统武术与西方现代舞蹈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时间:2019-11-11 14:17:55 来源: 文汇报 作者:宣晶
   

  21个普通木箱、19位少林寺武僧、5位音乐家、1位当代舞蹈家……这些看似毫无联系的元素勾勒出奇异的艺术空间,用舞蹈语汇探索中国功夫背后潜藏的哲学。前昨两晚,现代舞《舞经》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上演,中西方文化碰撞出震撼人心的火花,令全场观众如痴如醉。这是国际著名编导希迪·拉比·彻卡欧的经典作品首次在中国大陆亮相,上海是此次《舞经》全球巡演在亚洲的唯一一站,三场演出票早早售罄。

  这台演出还有一层重要意义,它是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与拥有336年历史的伦敦沙德勒之井剧院结为“姐妹剧场”的开端。在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交易会上,两家专业舞蹈剧场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演出项目邀约、青年编舞家扶持、联合委约制作及舞蹈艺术教育等方面进一步深度合作。

  比利时编舞希迪·拉比·彻卡欧拥有多元文化背景,善于在舞蹈作品中融合不同民族的艺术精神。神秘的东方武术一度吸引了他,希迪·拉比曾住进少林寺,和僧人朝夕相处了三个月。“武僧们善于用身体去表达意志,他们向外释放出强大力量,内心世界却维持着安静平和;同时,他们生活在封闭的庙宇佛堂,依然对外界充满好奇。”种种反差让编舞家非常着迷,一次前所未有的舞蹈创作就此展开。《舞经》的编创过程中,武僧占据了极大自主性,一些自创动作及队列变换带给希迪·拉比许多灵感;而比利时人则不断用木箱和人体做着“实验”,甚至让武僧们尝试用身体构建一座塔楼,探索肢体语言的终极表达。英国雕塑家安东尼·格雷姆、波兰作曲家西蒙·博邹思卡、比利时舞者阿里·萨比特也逐渐加入了主创团队。在中西方文化的不断碰撞中,震撼人心的跨界跨国杰作《舞经》慢慢成型。

  在上海的演出中,钢琴、打击乐和弦乐合奏,营造了中西交融的音乐风格;中国武僧与比利时舞蹈家同台,构建起美美与共的艺术世界;一堆平淡无奇的木箱,在武僧的推拉和控制中呈现出美丽意向……《舞经》的灵感源自佛教和少林传统中的力量、技巧和精神,探讨的却是人面对强大力量时的迷失——这究竟是一种护持还是一副镣铐。2008年,《舞经》在伦敦萨德勒之井剧院首演,已经在80多个城市、3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观众超过25万人。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