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功夫文化 > 功夫人物

如何还原真实武林

时间:2020-07-02 14:08:34 来源: 全球功夫网 作者:张全亮

  鸣生亮武术文化网按:著名武术家张全亮、翟金录、俞家键三人借助“欧洲太极文化传播公益论坛”,全面探讨传统武术将如何还原真实武林这个当前最热门的话题,进行了严肃认真的探讨,发人深省,催人奋进,碰出了希望的火花,值得广大武术爱好者认真研讨。

  张全亮:传统武术随着时代的变迁,已改失去了它昔日的辉煌,作为中国传统武术故乡的人,我们应该以焦虑的心情,忧患的意识,积极的态度来拯救她,对她进行努力认真的挖掘整理,保护弘扬。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却出现了一股逆流,他们昧着良心地质疑、否定、辱骂太极拳和中国传统武术,辱骂广大练太极拳的人。企图动摇广大武术爱好者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针对这个问题我于2020年5月24日,北京时间晚上8点接受了“欧洲太极文化传播公益论坛”负责人俞家键老师的邀请,就中国传统武术当前所面临的严峻考验和前途命运问题,发表了自己经过多年思考形成的观点和认识,获得群内各方人士的强烈反响,不少人对我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称赞。著名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家,易学大师翟金录先生,主持了本次讲座并发表了鼓舞人心的听后感,俞家键老师把自己和多位群友的热评综合起来亦发表在群里,很有借鉴意义。为了提高广大武术爱好者和关心中国传统武术的人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心,给中国传统武术正名,我把我们三人的发言用文字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以期引起正义的呼声,达到还我中华传统武术以原貌与清白,使之向全球健康传播和恩泽世人之目的!

  翟金录:

  各位欧洲太极文化公益论坛的朋友们,现在北京时间是晚上8点钟,我们今天有幸地请到一个武术大家、文化名人,张全亮老师。武术的历史证明,真正的武术大家,代不数人。张全亮老师是当代的武术大家。今晚他将在我们这个群里,就中国传统武术所面临的严峻局面和应对策略进行讲课。

  欧洲太极文化公益论坛是俞家键医生领头创办的,是一个重点向欧洲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好平台。今天我们能够邀请到张全亮老师,是一个非常荣幸的事,高兴的事。张全亮老师是我的老朋友,好朋友。张全亮老师是北京大兴人,回族。也是跟我差不多一样的出身贫寒的中国传统武术爱好者。

  有钱难买少时贫。他一生保持着那种蓬勃向上,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是和他从小受到极限的苦难磨练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从小接触到少林拳、通背拳、摔跤、八卦掌、太极拳等中国传统武术。着重说一下,北京这个地方,在元朝之前一直是北方的著名的重镇。战国时是燕国都城,壮士荆轲只身刺杀暴君秦始皇就是受燕太子丹的托付。可见这地方尚武之风久远。皇家文化给北京这个地方带来了特殊的文化荟聚。近千年来,北京作为华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把方方面面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精英人才聚集在这块风水宝地。

  机遇只光顾那些有准备的头脑,谁聪明,谁敏捷,谁刻苦,谁能干,谁就能把这些文化吸收到身上来。

  张全亮老师天贵聪明,如饥似渴学习武学武艺。拜过很多的名人名家,梁氏八卦掌他拜的是宗师李子鸣先生,吴氏太极拳他拜的是宗师王培生先生, 这两个人都是在我们民族的现代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所以我们有幸能请到张全亮老师,我们也非常荣幸。

  张全亮老师一家子的满门昂扬正气,他的夫人马永兰老师,太极、书画修养都很好,他的子、女武术练的也都很好,他女儿张小瑛写现代诗、律诗,写得都非常漂亮;组织能力、功夫也都非常好。总之我们能邀请到张全亮老师来给我们就当前形势,解读中国传统武术,太极功夫、太极文化的方方面面的见的,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机会。

  张全亮老师曾先后担任过深圳卫视“中国功夫之星”全球电视大赛的专家评委;中央电视台《武林大会》的专家评委、总裁判长;央视八卦掌擂台赛全国训练营总筹划、总教练;央视首届WMA中国武术职业联赛全国六大俱乐部总教练,职业联赛太极拳技击技术教材执笔编委,职业联赛的副总裁判长;广东卫视“武行天下”中泰擂台赛的专家评委;北京体育大学武术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功夫文化发展委员会特聘专家••••••他在武术界的位置非常高,下面我们就请张全亮老师与大家侃侃而谈。

  张全亮:

  很高兴在欧洲太极文化传播公益论坛上,与各位同胞、各位朋友结缘;非常感谢俞家键老师对我的信任,非常感谢翟金录老师对我的鼓励和各位朋友、各位同胞对我的支持,让我在这个平台上跟大家一起分享中国传统武术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和看法。

  俞家键老师,原来我们素不相识,因为疫情初期 ,为了给国家分忧,我们鸣生亮武学研究会创办了一个抗击疫情公益群,我在这个群里给大家介绍一些传统武术的功法,帮助大家克服浮躁情绪,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很受欢迎。发展越来越好,由一个群发展到六个群,人数由几百人发展到几千人,后来还有一些兄弟群做为联盟也参加进来,全算上就有两三万人。

  为了适应大家的需求,我们组织了“鸣生拳法抗击疫情讲师团”,讲师团成员有各流派太极拳名家,也有其他传统武术的名家,有研究书法的、研究绘画的,研究中医、周易、黄帝内经的等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的名家。翟金录老师就是我们讲师团的成员之一,而且做了精彩的易学讲座。因为孙氏太极拳联盟跟我们是一个横向联合的群体,俞家健老师是练孙氏太极拳的,也在孙氏太极拳联盟这个群里,就这样认识的。俞家健老师很谦虚,几次通过语音、文字说有机会一块坐坐,认识认识。后来又提出有机会的话可以到英国或者是欧盟一起合作弘扬传统武术、传统文化。因为我们都是传统武术,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我们的责任是把老祖宗东西传播出去,不但让国人受益,而且要造福人类。基于这样一个想法,当时我就很高兴的答应他了。

  但是怎么个弘扬法。商定先在群里边发表一些东西,或者是有些视频,每周在“欧洲太极文化传播公益论坛”播放一两次。让大家先有个了解。但是后来和我女儿张小瑛,及我们研究会的有关人商量之后,觉得不是那么简单,因为我们的技术手段跟不上,我过去的一些讲课视频太大,发不过去。后来就决定先把疫情期间,我讲过的几次功法课先发过几个去,因为这些功法课都已经在手机上发表了,发过去没问题。然后再从我每周在“全民太极”互联网上讲过的太极拳、八卦掌的一些课件中选一些体量小的,再传过去。疫情结束后再看情况组织点现场教学。

  今天算是个开头,翟老师说我给你主持,我说那好,有翟老师做后盾我心里就踏实了。

  因为我看咱们群里面都是名人名家,在这个群里主要是向大家学习。叫我讲课 我真感到心中不安。

  今天这个开场白,讲点什么呢?心中没谱。刚才翟老师已经说了,我是因为从小家境贫寒,身体瘦弱多病,曾经一度逃荒逃难,流落他乡。稍大一点就靠打工、做小买卖来维持生活。后来因为练武术,练气功,使多病身体慢慢地强壮起来。

  我从53年开始习武,很多拳都练过,70年代初我接触了吴氏太极拳和梁式八卦掌,我感到这两种拳比较适合我。所以后来就以学练吴氏太极拳、梁氏八卦掌为主了。我是业余的,在上班的时候,业余时间都是用来学练武术、气功和学习一些相关的武术知识、中医、针灸、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后来也试着写了一些八卦掌、太极拳、养生治病等方面的文章、著作。

  2001年退休以后,我就把习武、传武,研究武术作为主要专业了。我在北京市大兴区老年大学(现在叫老干部大学)开办了太极拳班,很多离退休的干部、职工通过练功和太极文化知识的学习,开阔了心胸,强健了身体,人气越来越旺,我又先后开办了吴氏太极拳、梁式八卦掌、健身小功法班等,我教了八年,后来因忙不过来了,就都交给了弟子和学生,至今三个班(太极拳两个班,八卦掌一个班)已坚持18年了。毕业生已有3000多人了。

  2005年我又成立了“北京大兴鸣生亮武学研究会”,“鸣”字代表我的梁式八卦掌恩师李子鸣先生,“生”字代表我的吴氏太极拳恩师王培生先生。“亮”是我的名字,乃弘扬光大之意。鸣生亮武学研究会就是以弘扬传播梁氏八卦掌、吴氏太极拳等传统武术和武术文化为主。到现在我这个研究会在全国包括国外已经发展到30多个下属传习组织和一百多个辅导站,整个形势还是不错的。我所传承的吴氏太极拳在北京地区已有万余人,全国包括海外、国外也有近10万人了。我所传承申报的吴氏太极拳已于2009年、2014年先后被评为市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7年又经文化部推荐加入陈、杨、吴、武、赵堡、李氏、王其和式七大流派申报世界人类非遗的行列。

  我今年已经78周岁了,我想在我有生之年,再办几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广搭平台,争取在全国乃至世界一些国家、地区都建立有鸣生拳法(梁式八卦掌、吴氏太极拳)的传习研究组织、培训基地、或辅导站(现国内外已有30多个传习组织,100多个辅导站)。我搭台大家唱戏,我也不收任何费用,戏唱得好不好,就看你们自己了,但是我和他们都有免责声明。如果谁用我的平台,搞什么宗教、政治、经济活动绝对不行,出了问题其法律责任自负;

  第二件事就是要把鸣生拳法即梁氏八卦掌、吴式太极拳这两个拳种推到最高的保护平台。梁式八卦掌我们是区级非遗,今年我的弟子吴明在河北宣化“塞北文武学校”已把梁式八卦掌成功申报为省级非遗了。 前面已经说了,我所传承和申报的吴氏太极拳,2009年被评为市级非遗,2014年已被评为国家级非遗,2017年又申报了世界非遗;

  第三件大事就是正式出版梁式八卦掌和吴氏太极拳两个系列的非遗著作,每个系列计划出十本。目前八卦掌已经出版了五本,太极拳已经出了四本;

  第四件大事是利用“互联网十”把梁氏八卦掌和吴式太极拳的课堂搬到万里长空去。让它远离天灾人祸,千秋万代在空中发展,为人类造福。所以我从2018年开始就借助“全民太极”互联网平台,开办了梁氏八卦掌和吴式太极拳互联网大课堂,每周讲一次梁式八卦掌,一次吴氏太极拳。每次课讲十多分钟,力争把每一个问题或每一个招式从理论到规范,从健身到技击等方方面面都讲深讲透,达到使读者可无师自通的效果,观众普遍反映很好。

  我一生无比热爱并为之奋斗的中国传统武术,要通过实现上述目标而为传统武术的百花园增色添彩,无私奉献给祖国和人类。这就是我的理想。

  我曾经给我的弟子写过一个座佑铭。

  拳术之道贵在精纯,

  成功之道贵在坚持,

  为人之道贵在诚信,

  育人之道贵在开窍。

  今天我重点要说说第一句 “拳术之道贵在精纯”的问题。这个问题我觉得在当今形势下,有很重要的意义。我们这个群里有不少武术名家,我想大家都会有深刻的体会。

  传统武术的继承、发展、弘扬,“博”当然是很重要的。但是还必须注意要在“博”的基础上专,在“专”的指导下博。只博不专,传统武术就很难生存了。练习传统武术必须在精纯上下功夫。

  现在学练传统武术的人多追求“博”,不追求“精”。你看,早晨起来公园里,练拳的人很多,都是音乐一响,一遍一遍的练,练了陈式、练杨式,练了吴氏、练孙氏,练刀、练剑、练扇子等等。太极拳各式都练一遍,出一身汗差不多就到时间了。 很少看到有人反复纯练、精炼某一散手,进行反复的单招单式的练习(形意拳、八卦掌还好),更少看到两人的实战对搏;很多拜师学艺的弟子也多是以博学为主,一般课徒传艺的师父也多是一套一套的以教拳术套路、器械套路为主。

  老前辈们常说“少则得多则惑”。 你要少学,多练,你能够得到它的精髓。如果你学很多,你会产生疑惑,是练陈式太极拳好,还是练杨式太极拳好,是形意拳好,还是八卦掌好?••••••其实那个拳种都好。三拳如三书,形意拳、少林拳好比楷书,一招一式,一笔一画,如铁画银钩,眉清目秀;太极拳好比行书,缓慢均柔,缱绻多姿,连绵不断,如行云流水;八卦掌好比草书,捭阖纵横,如风卷残云,巧畅连环;真、草、隶、篆,颜、柳、欧、赵哪个体都好,就看你写的怎么样。比如咱们上学写字,从小学写到大学,用过的纸得用车拉,但都是废品。人家书法家从小就临摹名帖,多年之后成了书法家,一幅字能卖几千元、几万元。所以我们要想把一门技艺练好了,必须要精。俗话说“千招会不如一招熟”。现在传统武术所面临这个局面,大伙也都看到了,所谓的太极拳大师,上去几下就被撂倒了,还被打的鼻青脸肿, 给攻击太极拳,辱骂太极拳的人提供了口实 。

  太极拳乃至整个传统武术界,某些人在擂台赛上屡屡出现的惨痛现象,反映出传统武术人的技击功能普遍出现了退化现象,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不能因此就得出太极拳乃至所有的传统武术“根本就不能打,说能打都是骗人的”错误结论。传统武术和练传统武术的人要区别开来,传统武术是民族的、优秀的防身自卫技术,这是无可非议的,只要我们回顾一下冷兵器时期乃至近代战争中,我们的祖先,我们的先辈为了民族的生存、发展,同国内外强敌所进行的一次次,可歌可泣的生死搏杀的历史,我们就会感到无比的崇敬与自豪。恐怕没有人否认中国传统武术的搏杀技能。包括中国近代像李小龙、霍元甲等的一些搏击高手,包括孙禄堂先生击败来中国挑衅的日本武士板垣一雄,他们所学练的不都是中国传统武术的功夫和技法吗?他们不都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传人吗?有人敢否认吗?

  中国传统武术人的技击功能的退化是有社会背景的。

  第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化战争在客观上逐步弱化了人体学练格斗技术的实践和意识,强化了人体掌握现代化武器的实践和意识;

  第二、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和安定团结的社会需要,对武术搏击技术有了诸多限制。比如太极拳过去的训练有六技。即点(穴)、打(击)、拿(反关节)、发(掷—推手)、摔(跌)、卸(骨)。解放以后,太极拳界的技击训练普遍重视较为安全的推手训练,其他五种技击功能,比较强的技法都少有传授了。其他传统武术也慢慢地淡化了技击技法的传承和训练。

  第三、武术比赛项目的设定多是以拳术、器械的套路表演为主,很多传统武术的老师和学员也就越来越把注意力转移到武术套路的传播和学练上了。

  第四、传统武术的传承多是师父带徒弟,多是早晚的业余时间学练。而专业的散打、拳击组织,不但突出的是擂台搏击技术的训练,而且是每天六、七个小时的专业训练。还有工资、有保险,吃饭有营养指标等物质保障。打伤了,打残了,病了,老了都没有后顾之忧。其优越条件,我们传统武术的业余玩家们,无论从身体素质,抗击打能力、擂台经验等那一方面都是无法与之相比。

  某些专业的散打、拳击、自由搏击的同胞们,若想要争雄称霸最有说服力的,是在本行业中寻找一些像泰森、霍利菲尔德那样的顶级高手把他们打败,方能显出英雄本色,方能为国人争光,值得众人称赞。而自知自己在本行业中不能出类拔萃,却居心龌龊的到民间去找非专业的所谓太极拳大师,来显示自己的身手,并以此来攻击谩骂太极拳,攻击谩骂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否定中国传统武术,这显然不是一般的争名夺利的问题了,这是明目张胆的否定中国传统武术,破坏国人的民族文化自信心,是为以美国为首的,时时事事都想致中华民族于死地而后快的敌对国家摇尾乞怜,是里应外合毁我中华。这是武林中的渣滓,街头的混混,也是民族的败类 !我们必须心知肚明的约束自己的言行,不能让他们的险恶居心得逞。

  但是武术界为什么会屡屡出现这些令亲者痛仇者快的恶闻,武术的主管部门,广大传统武术爱好者,也都应该认认真真地总结经验教训,以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和切切实实的行动措施,来保证习近平主席关于“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心”的伟大战略部署落到实处。

  中国传统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拳种众多,流派纷呈,其内涵与外延都具有民族特色,在国内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在国外有广泛的社会影响。中国传统武术有几千年的发展史,它是中华民族祖辈先贤在争生存,求发展的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前仆后继生死搏杀,用生命和鲜血沉淀、总结出来的,决生死的攻防招法和技击艺术。内中既有自强不息,英勇顽强的精神又有巧妙精绝的技术,还有博大精深的太极辩证思维,以及立身正中,尊师重道的伦理文化,是民族的魂魄和瑰宝。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中国传统武术逐步退下了历史舞台,退居到民间和山林中,走上了师徒承袭的自由发展之路。没有资金支持,没有实战平台,没有政策保障。从1929年南京打擂到现在已近百年没有上过擂台了,其技击功能日渐退化,只是武林各派中流传下来的众多精彩迷人的神功轶事,给传统武术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吸引着广大武术爱好者追求着,神往着,守护着。

  《武林大会》期间,一次在烟台答记者问时,我曾经做过一个小小的比喻:“中国传统武术就像一锅肥肉”。作家、导演们不断的从中捞取素材,去进行艺术加工和艺术创作,出版一部部精彩迷人、惊心动魄的武侠小说和武打电影,吸引众人的眼球,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外国的武术爱好者也不断地来从中捞取资源,用来创造、充实具有自己本民族特色的这个道,那个道,然后再向我们国内传播,再上亚运会、奥运会以扩大其民族利益;国内的现代武术工作者们更是不断的从中捞取精华,去创编多彩多姿的竞赛套路、表演套路,以有力的行政优势在大专院校和国内外广大武术爱好者中强力推行,广泛传播,获得名利双收的效益。谁来管传统武术的死活?对传统武术如果再不给予强有力的政策保护和经济支持,再放任那些千方百计抹黑传统武术,千方百计动摇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叛徒们随心所欲,恣意妄为,那中国传统武术就会不可避免的走向“人死武亡”的危险局面。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想通过回顾我所参与过的两个成功的,影响大的赛事来谈谈我个人的认识和建议。

  第一个赛事是,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于2007年3月6日开播的康龙《武林大会》传统武术擂台赛。

  据说当时央视体育频道每年都要投巨资,购买外国的体育项目,但是却没有中国传统武术的一席之地。当时央视体育频道的领导们高瞻远瞩,研究决定把中国传统武术的擂台搬上体育频道。但传统武术有129拳种之多,而且风格各异,又都有门户之见,规则不好定,怎么组织?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反复研究,多方征求意见,最后决定以单拳种擂台赛的形式,在央视5频道开播一个以“还原真实武林,传承功夫精髓”为口号和目的的全国传统武术擂台赛栏目,即《武林大会》。为了使比赛打出水平,充分体现出每个拳种的特点,规定每个申请参赛的拳种由央视《武林大会》出面,协调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在央视选派的“专家组”的指导下,先在全国各地设赛场,进行海选。由下向上层层优选出18名该拳种不同流派的优秀选手 (其中2名为预备),组织训练营,再由专家组组织担纲,负责筛选出该拳种不同流派的,具有代表性的30个技击招法,做为技击教材,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封闭训练 ,然后组织上擂。(当时计划待有了经验且条件成熟的时候,再组织不同拳种之间进行角逐)。就这样掀开了中国武术史上前所未有的传统武术单拳种擂台赛的新篇章。

  《武林大会》开播以后,按计划每年上十个拳种,坚持了四年多的时间。因为是突出了历史上从未见过的,传统武术单拳种不同流派的擂台实战;参赛的运动员都是从全国各地经过多次比赛海选上来的,又经过了一个月的经典招法实战训练的传统武术的优秀选手;赛前还有摄制组精心制作的对该拳种的源流发展、技击特点、名人轶事和参赛运动员的师承关系、功力情况等方面的视频小片介绍;每一场打完后还有专家评委的现场说武论技,所有这一切安排都极具吸引力。所以《武林大会》一开播,就受到了国内外广大武术爱好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收视率不断快速攀升,一段时间收视率竞超过了美国NBA篮球赛的3.5倍。

  当时的康龙《武林大会》因为开始没有经验,都是采取录播的方式。经过三年多的实战经验总结,在一片鼓舞人心的大好形势下,于2009年初又乘胜前进,在全国成立了六大传统武术技击俱乐部(陕西西安的红狼俱乐部,山东烟台的兴武堂俱乐部,青岛的响虎俱乐部,河北邢台的云飞俱乐部,广东江门的搏牛俱乐部,深圳的永霞俱乐部)各俱乐部都与与央视签订了“合作协议书”。在保持康龙《武林大会》正常开播的同时,又经过大量的筹备工作,于2009年7月在黄山举办了有史以来首届“WMA中国传统武术职业联赛(太极拳)擂台赛”。(当时我任职业联赛(太极拳)技术教材的执笔编委,全国六大技击俱乐部的总教练,武林大会负责人阮伟兼任职业联赛的总裁判长,我和韩建中老师任副总裁判长)。职业联赛完全采取现场直播的方式,国内外有关方面的领导、专家、媒体、武术爱好者数千人现场观摩,声势之浩大,轰动内外,极大的提振了中国传统武术界的士气,出现了广大传统武术爱好者研修功夫精髓,争先恐后上擂参赛,为“还原真实武林”,自强不息的鼓舞人心的大好局面。如果按当时的计划每年通过海选培训,推送十个拳种上擂,到现在就将会最少有100多个拳次,数千名传统武术的青壮年选手,一次或多次登上全国最高的武打擂台,受到高级而严格的粹练,中国传统武术肯定不会出现现在这样的青黄不接,能练不能打惨痛局面。但是因为某种令人遗憾的原因,使传统武术历久难遇的大好局面被破坏了,康龙《武林大会》未及成年就夭折了!

  但是通过《武林大会》的成功举办和其短时间内彰显出来的对传统武术蓬勃向上的巨大的推进作用,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真实的武林是能够还原的,是完全能够再现其昔日的辉煌的!只要大家还都从心底里尊重她,爱护她;在组织上、经济上给她以强大的支撑,给她提供良好的活动空间,让其后代们有实战锻炼的机会,相信经过一段时间风雨磨砺,凭着她们的基因,凭着他们从父辈手中传承的国术技艺,他们是能够很快展翅高翔的。

  第二个赛事是2011年3月31日至4月1日由广东江门市体育总会,广东电视台,广东日报社,腾讯网联合主办的,广东搏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广东地方民间传统武术拳种蔡李佛拳挑战泰国、加拿大、瑞典、土耳其、美国等国的职业泰拳手的《武行天下》武林王者争霸赛,以总分8:4的精彩战绩,战胜了实力雄厚,傲视群雄的泰拳国家队。一个个精彩的瞬间至今仍然历历在目。中方队员邓国炜被泰拳手泰格•考山利肘击眉骨处,外皮被打裂,血洒擂台。在第二回合中,对方不断碰击其伤处,伤上加伤,而邓国炜斗志不减,越打越勇,最后以较大比分取得胜利,给群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另一个更加精彩的瞬间,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一个叫张腾的蔡李佛拳17岁小将,他以一记漂亮的转身扫肘,败中取胜。KO了拥有11条金腰带、213场胜利 的泰拳名将诸塔贾•科撒米。江门市体育馆2000多名的观众席上掌声雷动,欢呼声四起,充气棒拍打声此起彼伏,将现场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赛后泰拳领队提出,如果比赛更加开放,最好不戴拳套,这样会更加刺激,希望武行天下组委会说服蔡李佛拳4月底接受挑战,并声称比赛时将至少KO两名蔡李佛拳弟子。诸塔贾•科撒米更是不服气的指定张腾为对手,他声称,如果不KO张腾,一雪前耻,他将不再参加任何比赛。结果经过4月28日和4月29日两场复仇赛,中方的蔡李佛拳仍然取得了顺利,打破了“号称‘500年东方不败’的泰拳,在历史上曾经多次与中国功夫进行交流、对抗并胜多负少”的不可战胜的神话。

  人民日报、中国体育报、广州日报、大公报、江门日报、新浪网、腾讯网、搜狐网、人民网、易功夫网、全球功夫网、中国网、大洋网、大众网、中国广播网、齐鲁网、凤凰网、北方网、体讯网、中华武林风网、新民网、半岛网、体坛网、博体网、中国企业新闻网、沈视网、瓯网、人人网等众多媒体铺天盖地的进行了鼓舞人心的报道,不仅创下了当日广东电视台、重庆电视台收视率冠军的记录,赛后仅以搜狐为例,网络媒体点击率超过6000多万人次。

  搜狐网于2011年4月2日2点6分在“综合体育”版发表了题为“张腾‘以毒攻毒’献肘技绝杀 造武行天下首场KO”的新闻报道。新闻中写到:北京时间4月1日,“武行天下•武林王争霸赛”在广东江门落下帷幕,在次日进行的第二场比赛中,中国选手张腾爆冷,在第二局中以一记转身肘击KO此前拥有11条金腰带、213场胜利 的泰国拳王诸塔贾•科撒米。

  蔡李佛拳是传统武术的一个优秀拳种,技法精湛,但是以当时蔡李佛拳学练者们实战能力是不可能战胜泰拳的,之所以能把泰拳打败其中有一个内部运作的秘密,就是借用广东散打队的优秀运动员,学习、使用蔡李佛拳的技击招法,以蔡李佛拳的名义挑战泰拳。

  这个成功的战例说明,传统武术的学练者们,虽然多年没有实战锻炼,技击能力弱化了,不能巩固祖先和武术前辈们转战征杀、保镖护院、打擂比武要立生死状的年代,所创造的辉煌业绩,但我们可以把现代有实力的、优秀的散打运动员与传统武术的精湛技法嫁接起来,带动传统武术走上擂台。这是一个多快好省,有效挽救传统武术,还原真实武林,为传统武术正名,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心的一个好方法。这样做需要武术的主管部门、散打团体、散打运动员统一思想认识,以爱国主义的情怀拥抱传统武术,恳于为传统武术的生存发展做无私奉献。如果眼看着传统武术所面临的“人去武亡”的危险局面,不去想办法挽救,而再踏上一只脚,那就是民族的罪人,也是人类的罪人。

  《武林大会》期间,中央电视台一个记者问我“张老师,你老为传统武术说话,你敢不敢让传统武术跟散打或拳击打一打?”我说“你能做主吗”?他说什么意思?我说,“你要能做主,我从传统武术当中选拔二十个人,进行一年的封闭训练,条件是要和专业散打的待遇一样,保证饮食标准,给工资,上保险,每天6个小时以上专业训练,一年后可以按你的要求,跟任何一个散打或拳击专业队比赛”。他说,“那我做不了主。”我说“你要做不了主,你就别说,专业跟业余的打是不公平的,胜了又能说明什么?”。他就哑口无言了。

  通过这些年的经历,我体会传统武术的技击技术绝对是精湛的,是世界一流的搏击技术。但是它能不能体现出来,发挥出来,是要看由什么人来使用它,决定的因素是人。比如再好的枪给你,只是让你了解枪的性能,学习射击的技术知识,而不给你子弹或给的很少,也不给你上战场的机会,你能够比的过专业的狙击手吗?业余的传统武术爱好者,不能跟专业的散打或拳击相比,是一个道理。强调专业和业余比赛,不公平,不切合实际;业余的传统武术爱好者,挑战专业散打即是不自量力,也根本就没看清某些人包藏祸心,故意给传统武术设下的陷阱。传统武术爱好者面对不公平的对待,既要有自知之明,又要有清醒的头脑,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强打精神,不要勉强为之,否则无疑会给传统武术抹黑,令亲者痛仇者快。

  我们既然是业余,又想在搏击上一显身手,就要效仿武术前辈的练功方法,(现代散打、拳击也是这种练功方法)。即突出少数经典招法,苦练、纯练、精炼,要把练功生活化。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博学和套路演练上。这样在时间上可以积零为整,在功力上可以由量变到质变,近而达到招熟、懂劲、神明的效果。

  下面我想再向大家介绍一下“煤马”马维祺先生,“翠花刘”刘凤春先生两位八卦掌前辈的练功和技击故事:

  马维祺先生拜董师学八卦掌时,董师对他说:“你如能三年练功不辍,保住原阳不散,我保你功夫上身,大功可成。”马先生听老师的话,三年不进家门,与妻分居,一切日用之物都请师兄代为取递。因此,他练就浑身疙瘩,满身腱子肉,功夫大进,名满京师。但是他仍不固步自封,每日坚持刻苦练功。

  当时有个满族人,叫佛尼音布,一名佛六,后改汉字姓名叫叶潜,是北京有名的中医大夫。夫妇二人膝下无子,家道富足,亦喜练武,原请尹福先生为其护院,尹因去皇宫内教拳,便介绍马维祺先生为其护院。当时访友较技者甚多,凡去拜访马者,马即与来访者言明,我以翻背锤击你,且击无不中。佛六见而心喜,道:“马师父,您教我这趟翻背锤好么?”马说:“不教。”佛六道:“为什么?”马道:“来之不易,去之更不易。”佛六道:“那好,你教我翻背锤,我为你开一个煤铺好么?"马先生道:“好。”佛六便在珠市口以西路北46号为马先生开了一家煤铺。从此,人们便称他为“煤马”。

  马先生经营煤铺,为继续提高功力,不用伙计合谋,而是自己光着脚在煤泥里转圈蹚行练八卦掌;直到把煤泥蹚好;摇煤球时他为了练腰臂的力量,也不用伙计,而是让伙计将摊好的煤甲,用铁木掀一掀一掀的往煤筛子里锄,他端着煤筛子自己摇,也不用花盆在下面支着,这样每天与几千斤煤周旋。还每天天不亮就到天坛公园,找把式场子较技,看着谁练的最好,他就蹲身斜眼而视,进行挑战。

  有一次,一个练者问道:"看什么,你能练吗?"马答道:“不会,但能使用之。"练者道:“你来试试。”二人一交手,马一个翻背锤便将那人打出几丈远。练者起身问道:“你跟谁学的?"马道:“煤马。”又道:“我早就想去拜访一下你师父,可以吗?"马答道:“可以。”二人走至僻静处,马曰:"我老师他爱打人,咱俩还是再试试吧。”二人又相较量,结果那人又被扔出很远。那人起身道:“你本人就是煤马吧?”马先生以笑相对。那人不敢再交手而去。马时常找人开玩笑,击人,故一般武师是不敢与他较量的,所以名震当时,马氏翻背锤亦由此而出名。

  马在房屋门外横置一铁杠子,出入从铁杠上飞跃而过,往来自如。以此方法练轻功, 高来高去。一日疏忽,跨越高度不够,后腿骑压在铁杠上,硌破阴囊,不治而亡。

  刘凤春(1853—1922),河北省涿县人,人称“涿州刘”,在北京以卖翠花为业,故人又称他为“翠花刘”。一生酷爱武术,后拜董海川先生门下学练八卦掌。 因其不善经营,赔了本钱而弃业为乞,离开了董海川。据说刘和董先师只学了一个单换掌。一天,他行乞经过颐和园,正赶上修建颐和园的工人们吃饭,刘向工人求乞,工人们见他可怜给了他两个馒头。

  刘接过馒头席地而吃,他见工地上有很多建筑材料,就问:“这么多建材丢不丢啊?”工人说:“哪有不丢的,天天丢。”刘说:“烦你们跟工头说说,我给看木材,管吃饭就行,我不要工钱。”有位好心的工人就去找工头。工头见刘问:“你有什么本领,敢来看木材?"刘说:“我会武术,不信,可来20个小伙子,跟我试试。”工头道:"那好,就管你吃的,不给工钱,你能看就看吧,不过晚上你得多留神,到这儿偷东西的都是强贼。”刘说:“不怕。” 据说后来有过几个强贼来偷木材,都被他打跑了,以后也就没有人敢来偷了。

  但刘凤春练拳的时间多多了,每天是饱了练,倦了睡,整天左旋右转,一个单换掌就练了6年;一天他听说师兄“眼镜程”程廷华先生在城里卖眼镜,他找工头说:"我请半个月或20天假,进城去看望我师兄去。”工头说:“老刘怎么要走,不想干了?"刘说:“不是,进城住几天,就回来,走,我上哪儿吃饭去!”工头看他上身光着,晒的黑红,下身穿着一件破烂的大裤衩,底下光着两只脚丫子。工头也动了怜悯之心,给了他点钱,让他买了一身新装,一双新鞋,就进城了。

  找到眼镜程家,进门便说:“师兄好啊?"程一见说:“唉哟,这不是刘凤春吗,我还以为你死了呢。”刘说:“没死。”程一看他的打扮便问:“你这是在哪儿高就啊?还练吗?”刘答:“我在顾和园看木材,天天练,一天都没停过。”程说:“你练练我看看。”刘风春把鞋一脱,便左旋右转地练起了单换掌。程一看,吃惊的说:“师弟,你的功夫真了不起了,已经炉火纯青了。”吃过饭便派伙计叫来几个师兄弟,说,“你们看看刘风春的功夫!”说着又叫刘风春练了练,大家看了也都啧啧称奇。眼镜程让他们互相切磋了一下,据说大部分都敌不过他。眼镜程感慨地说:“功夫就要像他这样练,才能保住师门的荣光!”

  刘风春在眼镜程家住了二十多天,每天程先生给他剖析八卦掌的原理和精髓,并演给他看,又教了他几个新的掌法。刘告辞又回到顾和园,因为他记忆力不强,眼镜程教他的几个新掌法,他一个也没记住,但从理论上觉得明白了很多,于是就还是继续练他的单换掌,又练了三年,一个单换掌共计练了9年。其功力可想而知了。

  颐和园竣工他回到了京城,不少人找他切磋,均搭手皆疲。师兄们也很少和他比手,和他比手只要一碰上就得被打出去。碰的劲大出去的远,碰的劲小出去的近,和他比手,没有不输给他的。所以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人管吃管住的。一些师兄弟,师侄也都争着请他到家中吃住,向他请教技击之法。

  一次一个外地人来到天桥卖艺,他怕有人踢场子,便慕名把刘凤春先生请去压阵,中午散场二人一起去吃饭,到一家饭店门前,那卖艺的人出于礼貌,便上前搀扶他上台阶,没想到刚一摸他,刘凤春不由自主的一抖胳膊,就把那个卖艺的给扔出老远,摔倒在地。刘凤春埋怨道,“你干嘛摸我呀?”说着走过去一看,那个卖艺的人没气了。这下可把他吓坏了,边说“你怎么这么不经打呀!”边喊,“快来人那!救命啊!”很快过来好几个人帮忙,将那人扶坐起来,盘起腿,有掐人中的,有拍背的。过了好一阵子那人才缓过气来。解开衣扣一看,胸部被打的一片黑紫,据说两三年后才恢复正常。

  刘凤春进京吃住都在师兄弟及师侄家,自想长此下去也不是个办法。他有个妹夫在一个县银行当经理,刘到该县找他,他妹夫一见内兄来了,便热情招待吃住。刘道:“我不想来吃你,你的钱铺不需要保镖的吗?我可以干这差事,我给你护院,你管我饭吃、住,我也不要你工钱,行不行?”妹夫说:“可以。”又说:“大哥,我们东家明天来,他是个知府,这次升了道台,在上任前想来这里看看。他要来了,我招待他,你可以在下首坐着,陪他吃饭。”刘说:“好。”

  第二天,那个道台老爷来了,大伙出去迎接。吃饭时,妹夫向道台介绍:“这是我的内兄。”刘凤春在下首坐着,不懂礼节,头也不抬,气也不哼,只管喝酒、吃菜。妹夫也拿他没办法,只得由他。道台却心中不乐,问道:“刘先生,你是做什么的?”刘答“练拳的。”道台又问:“练什么拳?”刘答:“打人嘛。”道台更生气了,想他是个客人,看在经理面上不能和他计较,但可以让我的两位镖师教训教训他,便道:“我带了两个人,你和他们比比可以吗?"刘道:“可以,吃完饭比吧。”道台心里暗喜。饭毕把场子拉开,刘说:“来吧!”道台问:“你们两位谁先比?”两位镖师相互谦让,刘不耐烦道:“叫他俩一块来吧。”两位镖师都是内行,往两边一站,一边一个。刘也不计较,在当中一站说:“来吧!”两人一齐向他进招,刘往这边一个挑掌,一转身又往那边一个挑掌,两个镖师没来得及还手,就一边一个倒下了。道台一见愣了,心想此人功夫真好,乐了半天,说:“刘先生真有功夫。”又对经理说:“我和你商量一下,把二位镖师留下,我把你这位内兄带走,跟我上任去,拿两个换一个,好不好?”经理答应道:“好好,不过,我这位内兄是个粗人,脾气不好,又不注意礼节,还请大人海涵。”道台道:“就这样吧。”临行前妹夫对刘说:“这可是个好差使,要好好干。”刘随道台上任,随任三年,道台告老还乡,刘三年内也弄三百两银子,在家乡买了七八十亩地,算是有了生活保证。

  冀县祖林寺,有个和尚叫老学,是个花和尚,武功相当好。但他吸鸦片烟,往庙里弄女人。光绪二十五年,他来到眼镜程处化缘,自称是董海川的徒弟。练八卦掌的冀县人不少,因此程廷华找来部分师兄弟,说:“冀县来了个和尚,自称是董老师的弟子。”于是大家请那个和尚吃饭,和尚边吃边自夸护手钩练得如何如何好。当时在座的有程廷华、史计栋、梁振普、刘凤春等人。这时刘凤春耐不住说:“你老师教你练钩,我老师教我空手破钩,破不了你的钩便不是老师之徒,如果破了你的钩,你便不是董海川之弟子。吃过饭,咱们俩比试比试。”和尚说:“好吧!”饭后,刘说:“给他一对快的钩。”于是,二人在空场上走开了,走了几个照面,和尚照刘头上一钩,刘也不躲闪,伸手采住他的右手腕,和尚又用左手钩挑刘的胸部,刘又捋住他的左手。和尚说:“我可以将你的两腕割掉。”说罢双钩往上一举,想再往下一沉割刘的臂腕,没想到刘乘势往外一抖,喝声道:“你出去吧。”把和尚扔出好几丈远,跌倒在地。刘说:“和尚,你说实话,到底是练什么的?你不说实话,不准你化缘,还得揍你。”和尚承认:自己是练七星拳的。最后还是让他化了些缘回到冀县。

  北京市国术馆成立,许禹生到涿县来请刘凤春,作为国术馆的镇馆,因此没人敢来捣乱。据说有一次过年,尚云样(李存义高徒)来到北京,到国术馆去看刘先生,见面道:“师叔,您好,我给您拜年来了。”叩头后,起来紧接着说:“师叔,您看这崩拳。”说着,就突然向刘先生胸部打来。刘伸手一按,尚云祥便跪倒在地。刘左手拿起木棍就打,尚云样求饶道:“师叔,别打了,师叔,别打了。”起来作揖道:“真是老英雄啊!"

  遗憾的是,马维祺英年早逝,“翠花刘”虽然功夫很好,但因没有文化不会剖析拳理,只会打人,不会教人,因此他们都没有传人。

  马维祺功成不居,刘凤春自强不息的苦练精炼功夫精髓,陟胜造巅的精神和故事,可以充分说明练功精纯的效果。传统武术各流派传人,只有像武林前辈“煤马”马维祺,“翠花刘”刘凤春先生那样把本门派的经典招法,苦练精研,反复实践,才能光大门户,才能为传统武术争光,为祖国争光,才能还原真实武林,振奋民族精神。

  翟金录:张老师用自己的武学修为非常生动具体的回答了当前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传统武术到底能不能打?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方向在哪里?我看回答得非常精彩、生动、感人。造成现在人们认为传统武术不能打的历史原因是什么?目前现状是什么?今后扭转这个局面的方向在哪里?他根据自己丰富的练打经验,根据用传统武术对付泰拳王取胜的这个非常真实的一个路径,案例,毫不含糊地回答了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方向,这是一个重大的社会文化问题。正好今天北京武魂杂志的总编赵江峰,约我写一篇关于传统武术的发展方向的文章。今天我听了张全亮老师的讲话以后,有一个绝路逢生的感觉。我想,就以采访张全亮老师的这个散记,来完成赵江峰总编给我的这个任务。我觉得挺好,非常精彩。看起来张老师讲的是很随意,实际上是逻辑严谨,论据恰当,有虚有实,有实践,有理论,有体悟,有思考,非常生动,非常深刻,也非常感人。像张老师这么一个讲课的方法,真是大家听了以后,受到的启发是多方面的,不光是传统武术, 张老师讲的太极拳和其他武术中的太极思维,是一种普世性的理论体系。用到各处都是一种非常好的思想方法,一种历练。我认真仔细的听了,感触很多,感谢张老师,感谢欧洲太极文化公益论坛这个平台。

  俞家健:张老师好,您讲的非常好!非常好!我这一会儿,就没闲着,光接电话了。这些朋友们都说,哎呀,俞大夫您从哪儿请来的大师呀,这才是中国的武术大师,这是真正的大师。你看人家说的、论的、讲的这些东西字字珠玑,句句经典。传统武术的搏击为什么不行?讲的多清楚啊!真的,从擂台也罢,从各个赛事也罢,讲的真好,真的给大家伙上了一堂生动的传统武术的大课。尤其是现在大伙儿对中国传统武术如何如何,中国出了这么多如何如何,什么叫打假呀,这都是炒作,咱们跟他们论不着,所以说,真的,这些东西讲出来大家伙心明眼亮,真正彻彻底底的解惑了。 大家伙,哎呀,这个赞扬呀!都说等以后有机会把老师接过来,大家伙一块跟老师好好学习,请老师喝酒。我说老师这么大年龄了得少喝,哈哈哈哈。这边有几个好朋友,都是在国外呆了多年的老华侨了,都各有各的势力,各占一方,各个分会都有。都说等以后有机会把老师请过来,大家伙好好跟您学。

  好的,谢谢您!这么大年龄了,这么晚了,讲了这么长时间,讲的这么真切,投入,太感谢了。 您这身体是真好,听说话声音也就像六十多岁的,哪像快八十的人呢。您这身体真棒!本身就是太极拳的一个“标本”谢谢您,您辛苦,您早点休息!感谢您!

  等两周以后杜大师讲完风水,我再跟小瑛老师联系,看再请您讲点什么内容。好吧,回头我们再碰,谢谢您!谢谢您!您早点休息,千里之外,再一次感谢您。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