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功夫文化 > 功夫人物

陈大虎:低调太极虎 至诚行江湖

时间:2020-03-31 11:04:39 来源: 虎啸太极网 作者:

     大虎是我看着长大的,其拳品如人品,少有灵性韧性,青年质朴坦诚,数十年对太极拳坚守如故,必将有大成。 --王西安

  在太极拳界,陈大虎也应是人人皆知的勇猛骁将,久经沙场,战功赫赫,名列陈家沟太极拳“八大天王”之一。

  在外人看来,这样叱咤风云的人物,绝对有许多传奇故事。但谈及太极拳生涯,沉稳帅气的陈大虎却一脸浅浅的微笑,思忖片刻后说:我真的很平常,和其他练拳的人都一样!

  风雨拳路三十载,真的没有风云激荡的故事?可圈可点的业绩?他还是那句话:没有!和其他拳师们一样,喜欢拳,坚持苦练,慢慢地,就有了收获。

  这句很淳朴的话使我想起哪位哲人曾经说过的:人生之路,锲而不舍耕耘,慢慢地,你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陈大虎1974年生,出生于享誉中外的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得益于村里多年来的习拳氛围,陈大虎天生对武术有着莫名的热爱。陈大虎的家和王西安大师家是邻居,父亲从小就希望孩子们能苦练太极拳,将来成就一番事业。所以,刚至上学的年龄,陈大虎就兴冲冲地走进了陈家沟武术体校,开始了漫长的习拳生涯。

  那时候,著名太极拳大师王西安已经在体校担任教练,精心培育着村里一些武术小苗。每每看到这群孩子,他都会笑呵呵地走上前,抚摸着他们的小脑袋鼓励:“小家伙,好好练,将来肯定会有出息!”没有什么比鼓励和夸奖更让少年喜欢,得到老师的肯定,陈大虎练拳的劲更足了。在老师细心呵护下,小小的陈大虎拳打得像模像样。

  练拳是个辛苦活儿。每天在学校里,陈大虎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们不停地摔打,常常回到家时,不是衣服少了几个扣子,就是鞋上磨了个大窟窿,母亲说:“唉,太淘气了,穿衣穿鞋就像吃似的……”父亲却笑呵可地说:“练吧!太极拳是咱祖上传下来的宝贝,陈沟人不会打拳,那才是丢人!要好好地学,用心学,只有学精学好才对得起咱陈家沟这三个字!”

  正当他学拳学得上瘾的时候,王西安老师却因为工作调动要离开陈家沟,到焦作体校任院长。拳不能学得半途而废啊,老师去焦作了,我也要到焦作继续深造!陈大虎这么一想,便开始细细打听。到焦作体育学校去,可以免除学杂费,但一个月120元的生活费必须得交。

  120元!这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尤其是家里三个兄弟齐刷刷都长起来,都要伸手向父亲要吃要喝啊!当陈大虎忐忑不安地把心思告诉父亲时,父亲果然紧皱起了眉头。

  第二天,父亲一早把他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对陈大虎说:“你爱学拳,这是好事,家里再困难也要满足你的心愿!但你一定要好好学,学出点出息来!”听着父亲一字千钧的话,陈大虎的眼睛湿润了。

  带着父亲的支持,陈大虎来到焦作体院,就如一条小鱼游到了宽阔的大海,尽情畅游。到年终回家的时候,陈大虎才知道,为了支持他学拳,父母把一年的辛苦钱全都给他当了生活费,过年的钱还是借来的。望着淳朴慈爱的父母,陈大虎眼噙泪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父亲似乎看穿了儿子的心思,这位农家汉子只说了一句话:“放心练吧,家里你放心,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父亲的豁达、坚韧、乐观和对子女无私的爱,深深镌刻在陈大虎的心里。从此,他练拳更加用心,别人练十遍,他悄然多练两遍,伙伴今天把自己摔倒了,他揣摩到半夜,直到把这一招掌握为止。生活上、学拳上遇到再大的困难,再难过的坎儿,陈大虎都把它视为过眼的云烟。苦时累时想起父母温暖的笑脸,内心仿佛就有了无限的力量。而就是这力量,让陈大虎暗下苦功,太极拳技日渐增长,加上王西安大师的厚爱,聪颖好学又能吃苦的陈大虎脱颖而出,在多次赛事中夺冠,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初露头角,太极虎啸拳林

  1995年夏季,正在建设中的温县体育馆。宽阔的广场上,人们突然发现一个穿着厚厚棉衣的“疯子”,正沿着宽阔的跑道一路狂跑。

  这个“疯子”就是陈大虎。多年来倾尽心血练拳,在温县太极拳界,陈大虎已是小有名气的沙场战将。眼前,有一项更艰巨的任务正等着他。原来,省里有一场规模较大的太极拳比赛,王西安大师希望他代表温县前去参赛。

  师父厚望之下,重任在身,除了力夺好成绩,别无选择。

  为了控制体重,陈大虎决定进行超负荷的运动。减体重,拳界有一个惯用的“土方法”,就是穿着棉衣训练。头顶是夏季毒辣辣的太阳,身上是厚达几层的棉衣,汗水几乎流成了河。但要强的他从不说一声苦,也不叫一声累。

  功夫不负有心人。那一次比赛,陈大虎几乎囊括了75公斤级的刀、剑、推手及散打的所有冠军。战功赫赫,他就如一颗耀眼的明珠,闪耀在太极拳界。各地应邀其赴外授拳者络绎不绝。

  一次,陈大虎受拳友邀请到青岛授拳。刚到朋友的拳馆,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一个三十多岁、体态壮实的年轻人就走了进来。对方话说得很诚恳,这地方练太极拳的人太少了,自己还没真正见识过太极拳。尤其是太极拳发源地来的拳师,自己更为敬佩,所以特来交流。初来乍到,陈大虎虽然不想“以武会友”。但面对对方眼里“挑衅”的目光,陈大虎决定亮相一下陈家沟的太极拳。看陈大虎腼腆而友好地点点头,对方就急不可耐地一拳打过来,直击面部。围观者二三十个人一下子愣住了,大家把心提到喉咙眼儿:来人不仅体态壮硕,而且在当地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外家拳老师,这一拳,岂不是要了命?正在人们担心时,陈大虎一个闪转,用太极拳的肩靠瞬间就让那人连翻几个跟斗,倒在几米之外。大家的心放下来,那人则面红耳赤,站起身一言不发就走掉了。

  这次太极拳亮相让当地许多人对太极拳的技击功能有了更多了解,不仅由此喜欢上了太极拳,对陈大虎也是信赖有加。

  几年间,陈大虎游走南北,这个温顺的“太极虎”开始声名渐赫。

  随着诚邀授拳的协会团体越来越多,有着恋乡恋家情结的陈大虎却逐渐有了新想法,他想创办自己的武校,培养更多的太极拳人才。

  “好,支持你,想干就干吧!”父亲还是那句话,这位一辈子为家倾其所有的老人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放到陈大虎手上,妻子也默默拿出了自己结婚时的耳环、戒指,交到丈夫手里。亲情厚爱做后盾,陈大虎的振中武校热热烈烈开张了。

创办俱乐部,扎根中国第一镇

  好男儿志在四方,办了几年武校后,陈大虎的心又不安生了。

  恰在这时,温州一位朋友向他发出邀请,那儿有一所太极拳武馆,拳师因工作调动,不能再继续工作,现在馆里群龙失首,希望陈大虎能前去授拳。于是,陈大虎匆匆打理完学校的事务,风尘仆仆赶到温州龙港镇,但走进拳馆,陈大虎的心里却凉了大半截。整个武馆仅有一二十名学员。

  温州龙港有着“中国第一镇”之美誉,地区经济发达,人们惜时如金。这是制约太极拳发展的“瓶颈”,还是普及发展太极拳的“契机”,望着死气沉沉的武馆,陈大虎陷入了沉思。

  开弓没有回头箭。喜欢挑战的陈大虎决定迎难而上,留驻“第一镇”,让陈家沟的太极拳在这里生根发芽。

  虽然是享誉拳界的陈家沟“八大天王”之一,身上有着诸多光环,但为了宣传太极拳,陈大虎每天主动到广场、公园练拳,遇到人们好奇地前来观看,他就热心地给观众讲解习练太极拳如何预防疾病、强身健体。

  终于,有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陈大虎,诉说自己腿酸背疼,看了许多医生都没有治好,想通过习练太极拳改善身体状况。陈大虎乐呵呵地收下了这个学员,一个月后,那人握着陈大虎的手激动地说:“太极拳太好了,陈老师你看,现在我的腰好多了,晚上睡得真踏实,啥毛病也没有了!”

  一传十,十传百,走进太极拳武馆的人越来越多。在务实的龙港人看来,这个贵为太极名家的陈大虎却有着年轻人少有的谦逊平和与朴素坦诚,练起拳来内秀外中,刚柔兼俱,为人处事则中正朴实。尤其是在每天早晚两次的培训课上,他不管是教授十六七岁的年轻人,还是辅导年届七旬的老者,他总是耐心细致,一视同仁。在教学中,坚持言传身教,分类教学,并因人施教,一丝不苟。很多学员都冲着他的儒雅内敛慢慢爱上了太极拳。

  作为名镇,龙港近年来在此能长期扎根授拳者寥寥。但陈大虎凭借他武德兼备与龙港结下了“太极缘”,学员很快达到三四百名,成为当地培养太极拳人才的基地。很多学员,尤其是一些体质虚弱的老年朋友和一些日常应酬多的企业人士,通过习练太极拳,其高血压、高血脂等“三高”症状慢慢悄失,一些心脏病、糖尿病、慢性胃病等患者也在坚持习练中体质得到大大增强。一些长期在电脑旁工作的年轻人也感慨说,太极拳真是不分老幼,困挠很久的腰椎、颈椎病都悄然治愈了。

  2010年,在学员的支持与期待中,陈大虎创办的温州市苍南县龙港九龙太极拳俱乐部正式成立,开业当天,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前来祝兴,每天在此习练的学员多达四百人,很多学员不仅在此得到了健康,而且在国内国际各类太极拳比赛中喜获奖牌。

  虽然扎根龙港第一镇,但在陈大虎的心里,却仍然有一个放不下的心结。有一天,自己还要回到家乡,把放下多年的武校再振兴起来,培养一批真正的太极拳传人,把太极拳这朵武术奇葩,更好地传承下去。

  有志者,事竟成,期待这位优秀的太极拳传人能在不久的将来,早日完成心愿。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