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传人王翰之传奇
采访王翰之是件累活,并不是因为他的内容少,没有故事,恰恰相反,在这个八卦拳王的身上有着太多的神奇,太多的故事,太多的能耐……八卦拳出现距今不足200年,但因为八卦拳凶狠、实用,过去被皇家、军阀视为看家护院的最爱,因此一般秘不传人。_王翰之是八卦掌第五代掌门人,现任上海市八卦掌协会会长,他的八卦拳自然了得,但更了得的是他文武双全——拳道与书道相融相通。他说,写字如在纸上打拳,打拳如在空中写字。
八卦拳传世奇缘
八卦拳也称八卦掌,是董海川在清中期嘉庆年间创立的。董海川遍访武术名家,将各路武术融会贯通,自创一种新的拳术,取名八卦拳。为了证实自己的八卦拳威力,董海川到肃王府当差,在一次演武献技的场合里,借口为肃王送茶,双手托盘提壶,竟然从众人肩上越过,站在肃王跟前,把肃王乐得喜出望外,当场让他挑战护院总管。董海川只几个回合就将护院总管打倒在地,因此名声大震,被肃王封为护院总管。
相传董海川收徒极为苛刻,他先收了尹福为弟子,尹福又收了宫宝田为第三代传人。宫宝田练武极为刻苦,师傅尹福每天发给他一个空碗,用来盛每天的流汗,必须汗流满碗,方可收兵。宫宝田不负所望,练得一身好武功,后来宫宝田当上了清宫护卫首领,官封四品带刀侍卫,并先后兼任慈禧和光绪的近身侍卫。
清亡后,宫宝田归隐乡里。东北王张作霖在时任奉军高级顾问的王翰之父亲王壮飞的岳父刁玉亭那里听说了宫宝田的大名,并余自验证了他的盖世武功后,任命其为东三省巡阅使兼奉军总教练。皇姑屯事件后,宫对服务权贵兴趣低落,便由刁玉亭介绍去了烟台王家谋事。烟台王家曾是烟台开埠的富绅,是当地大户人家。宫宝田到了王家,当了13岁王家公子王壮飞的习武教练。有了名师宫宝田单独传授八卦拳,王壮飞不久便成了八卦拳第四代拳王。王壮飞先后打败过山东擂台冠军铁砂手李某、螳螂王刘某、关国远东舰队黑人拳王等高手,一时名声大噪。
号称“天下第一拳”
王壮飞的六儿子王翰之出生在山东烟台,在老上海人眼里,山东人到上海滩谋生一是卖馒头、二是卖拳头。解放战争时期,王家全家移居上海,开了家天侨机械食品厂。
新中国成立后,王家买下山西南路一处房子,1961年起,以“宫宝田门人教授八卦拳”为招牌,开始教拳生涯。
在王家屋里还挂着一块“天下第一拳”的匾。王翰之说,当时上海人习武之风甚浓,经常有人慕名前来,或者是拜师学艺,或者是心存不服——凭什么你老王家的八卦拳天下第一?前来踢馆者甚众。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王家人口众多,8个子女,入不敷出,所幸传授武艺在那个年代收入不菲,学生每月收费标准为:初学3元,交手5元,高级10元。
王翰之解释,他中学未毕业就开始以教授八卦拳为生了,他和父亲王壮飞两人带徒弟,初学者归他教,交手的多由他来,高级班主要由父亲教,他助教。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10元意昧着什么?10元几乎就是每人每月社会最低生活保障费。
王翰之说,在光明中学读初中时,体育老师也是习武之人,知道王翰之会打拳,便悄悄地约他比划比划,没想到几招之内就败下阵来,输得一点没脾气,于是两个人成了好朋友,上课时王翰之管体育老师叫老师,下课了王翰之当上了体育老师的武术师傅。文革初期,王翰之还在外滩公园教八卦拳。
40岁闯澳门一天打5场
20世纪80年代初,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好年代。对王翰之而言,发扬光大八卦拳一直是他的夙愿,他很想凭借一身武艺,去世界各地闯闯。当时他选择的第一站是澳门。
1981年,已届不惑的王翰之和妻子带着200港元来到澳门。当时海关还劝说他们,说没钱在澳门是不能生存的。王翰之夫妇却毅然迎接他们新的人生。
来到澳门,王翰之向当地最大的武馆下战书,武馆是澳门黑帮老大叶子强开的。听说有大陆武人前来踢馆,叶子强虽然好生诧异,但出于爱才和好奇,决定会会这个不知好歹的习武人。
叶子强在江湖混迹多年,知道大陆武林藏龙卧虎,他设宴款待王翰之,先礼后兵。酒足饭饱,王翰之知道该是亮拳论道的时候了,于是问谁愿意挑战?叶子强特意挑选他的两名贴身保镖先后迎战。第一个上来的保镖比王翰之高出半个头,却一招就被王翰之击败。另一保镖提出要比试擒拿。王翰之几招交手,就将他扭翻在地。叶子强看后大喜,与澳门警察厅长一起宴请王翰之夫妇,并送上三室一厅,王谢绝了,翌日警厅就为他办理澳门身份证,这在澳门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王翰之说,当时的澳门比武之风甚浓,闻名前来挑战的有时候一天多到打5场。对手五花八门,有泰国拳师,有日本空手道,对方每每都是铩羽而归。
有人曾拿李小龙与王翰之比较,港澳著名武术老前辈关柏说,李小龙是拍电影出名的,王翰之是拳头打出来的。
王翰之初战告捷,当地电视台专门拍了一部专题片《武术大师王翰之》,八卦拳为中华武术长了脸,一时街谈巷议,当时澳门人几乎无人不知了。
转战美国,受到膜拜
王翰之初战告捷,但他并不满意在澳门的生活状态,他是一位儒雅的武者,并不喜欢看家护院。有了初步的成功,他又有了新的打算。正好新加坡武术学会邀请,王翰之去了新加坡。
王翰之说,20世纪八十年代的新加坡,领衔中华武术的代表都是来自祖国台湾的,他们一般都是太极拳推手。王翰之的到来对原来的武术家自然形成了威胁,于是有人私下招募高手,要把王翰之赶出新加坡。
某日,有人下帖请王翰之赴宴,王知道,宴无好宴,肯定有人不服,前来挑事。酒桌上,主人介绍一位据说花了2万元新加坡币请来的高手。那高手看到王翰之矮小的个头根本不放在眼里,假装握手,暗中较劲,使劲压住王的手掌。俗话说,这叫搭脉。王翰之是明白人,他说“咱们先吃饱饭再比武成不成?”
酒足饭饱后开始比划,那高手看上去慢条斯理,其实暗藏杀机,出拳凶狼,招招直指王翰之要害,好个王翰之从容应对,那拳手数拳落空,竟有些恼羞成怒,使冲拳猛上,只见王翰之身子一侧,动作像闪电之快,只听到对方一声惨叫倒地。随后对方去了医院,经诊断,两根肋骨断了。
中国武术在国外发扬光大,最大的市场在美国。当时借助于李小龙、成龙两条龙,还有之后的李连杰的武术电影传播,中华武术在美国家喻户晓,高深莫测。
1986年某天,王翰之接到美国最大的武馆一一美国纽约东方武术研究院的邀请前去切磋武艺。
当时的纽约东方武术研究院高手如云,据说之前海灯法师带了两个高徒前去拜访,被纽约东方武术研究院烧饭师傅打败。东方武术研究院院长叫陈邦,号称全美中华武术第一人,却一个回合便自认输了,陈邦当即拜王翰之为师。
在美国,王翰之为八卦拳长了脸,美国当地武术界对王翰之顶礼膜拜。纽约东方武术研究院给了他最高荣誉,聘请他为东方武术研究院名誉院长、主任教授、技击顾问。美国各大媒体对此大加褒奖。
几乎与此同时,远在家乡的王翰之父亲王壮飞也频传喜讯。1984年,年逾古稀的老人被上海市政府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武术组组长;1986年,王壮飞被邀参加世界各源流武术交流大会做表演,技惊四座,被大会授予“武功盖世”、“泰山北斗”锦旗。1987年,中国海军陆战队聘请老爷子当上了散打教练,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与专业散打队员较量,有的战士居然获胜。
打拳好比空中写字
笔者与王翰之的高徒朱开杨有30多年交情,朱如今担任上海八卦掌协会常务副会长,习武至今也有半个世纪。那天和朱开扬一起去拜访王翰之。王翰之夫妇住在浦东一栋别墅里,后院铺着人工草坪,王翰之即兴拉着他的两个高徒走了几掌八卦掌。
王老打拳步履轻盈,正如空中写字般潇洒,但掌法浑厚,虎虎生风,将刚与柔拿捏到出神入化境地。
熟悉王翰之的人都夸他是个怪才,全才。除了武功盖世,博学多才。王翰之古文底子扎实,小时候熟读《四书五经》、《古文观止》,因此写文章时常用半文言、甚至文言文。
王翰之一直以为,八卦拳神勇无比,可惜因为锁在皇宫、看家护院,因此非常小众。几代祖师,均以言传身教,而对八卦拳的要义缺乏理论文字上的归纳提升,因此,他于2011年出版了《拳道》一书,这是迄今为止有关八卦拳论述的第一部专著。
书中言:“字者心之拳也,拳者心之字也,写字即是纸上打拳,打拳即是空中写字,故两者可以相益互补,一气同德,造化在心。”简短数十个字,就将书法和打拳之间的关系解读得如此精辟。
王翰之6岁开始习武,几乎同时开始练字。聪慧的王翰之将文武之道互相融汇,文中有武,武中有文,出神入化到了一种新的境界。
王翰之父亲王壮飞有三大爱好,打拳、交友、唱京戏。王翰之小时候不善唱戏,就喜欢看书写字。当时,王壮飞在上海时结交了一批文人墨客。王翰之也向这些文化名人问学,如谢耕石、胡问遂、陈巨来、陆澹安、沈禹锺、朱大可、郑逸梅等。
1962年,上海市青年宫举办书法学习班,由一代宗师沈尹默上课,当时报名者甚众,经考试录选入学,按成绩分班,王翰之班上只有十多名顶尖学生,其中有周慧珺、胡考等。
虽然没有走上书法家职业之路,但王翰之的书法功底十分了得,其书法雄浑苍劲,潇洒、大雅,力透纸背。
王翰之说,写字讲究运气发力,如同纸上打拳,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才有立体感。王翰之写字运笔别具一格,人家通常是运笔平拖而为,他是落笔收笔转腕藏锋,然后逆势运行,运笔如用铲刀,琢然而成。他的这种书法风格曾为复旦大学和日本五所大学书法研究师生讲课时阐述过。很多日本书家也在学习王翰之的运笔法,非常喜欢他的字。
2013年6月,王翰之的《拳道》一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宣纸装裱,共260页7万多字,售价要580元,几乎是天价。但出版商乐意去做,经典之作当有研究宝藏的价值。
王翰之说,接下来他再写《书道》,届时我们可以阅读体悟到一个武学大家“纸上打拳”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