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功勋教练”沧州缔造武术传奇
时中秀在教授武术。李家伟/摄
与弟子们的合影。李家伟/摄
每年大年初三,弟子们都到时中秀家里相聚。资料图片
作为全国武术之乡,沧州这片土地曾孕育了一代代杰出的武术家。至今,沧州的清晨,公园里,运河边,你都能很容易地看到正在练武的市民。就在这样的传承中,沧州体育运动学校武术教练时中秀,用40年的时光,奔走于沧州的乡间,从各学校、武校挑选武术苗子,培养了一茬茬弟子,拿下了包括世界冠军在内的一连串“冠军”,缔造了武术新的传奇。
误打误撞爱上了武术
65岁。这样的岁数要是换在别人那里,都该用年过花甲这样的词了。但也许正是因为这数十年来对武术的痴迷,时中秀让人看上去很难与这样的岁数挂上钩。
时中秀是土生土长的沧州人。说起当初何以习武,她用了一个词:缘分。
时中秀十多岁时,和一位同学特别要好,老在一起玩。同学的父亲名叫邓松涛(邓田夫),既有一身武艺,又画得一手好画。命运就这样给了时中秀一个机会,有一次,邓先生让她拿一根棍儿比划比划,一眼就看出这是习武的好苗子。
于是,从昆吾剑开始,再到昆仑剑、弹腿、八卦……时中秀的人生就这样铺开了一幅闪耀着绮丽光彩的画卷。
时中秀就这样“误打误撞”地迷上了武术,而且一练就是一辈子。虽然是个女孩子,但她就觉得练武是件再也自然不过的事情。一早一晚,每天坚持习武,而且越练,她越发感觉到武术的运动之美、形体之美、健康之美、生命之美。
多年奔走挑选习武苗子
1976年,时中秀调入当时的沧州地区体校。彼时,她已在一个单位做了5年会计,但在业余时间,多次参加武术比赛并拿了名次。
到了体校之后,和前辈们组成了教练组,时中秀说,其实多年来她从没放弃过研习武术,还师从刘鸿昌教练习武。进入体校后,她更是找到了更为深厚的武术土壤。2007年,时中秀退休后返聘,一直工作到现在。
到基层挑选武术苗子是时中秀多年来坚持的习惯。她有着自己的选才之道:品德一定要摆在第一位,悟性也很重要。她一次次走进乡间学校,走进沧州的一家家武校,与一位位体育老师联系,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一块块璞玉。她凭着对于武术的理解,通过观察一个孩子的跑、跳,判断其全面素质。
长长40年,时中秀从一个年轻的女孩走到了65岁。也许在有的人看来,这一辈子都在干一件事,未免有些太单调了。可时中秀却用工匠般的精雕细琢,倾尽全部心力,创造了武术教学的奇迹:截至目前,时中秀培养输送的优秀运动人才拿了6个世界冠军,8个亚洲冠军,86个全国冠军。她的弟子早已遍布全国多个省市,有的成为专业运动员,在赛场上摘金夺银;有的考入大学,成为大学教师。凭着这样的收获,时中秀成为沧州武术的“功勋教练”。
“武术之乡” 缔造新传奇
每一滴汗水都有意义。时中秀洒在乡间大地上的汗水的确没有白费,演绎着属于沧州武术的传奇。
在时中秀家里,一张照片摆在醒目位置。那是2005年全运会女子套路预赛结束之后时中秀和弟子们的合影。这几乎是一张“冠军全家福”。指着照片上的两名成年男子,时中秀说,他俩是她1976年后教的第一批学生,一个曾在北京亚运会上拿过银牌,一个也多次拿过全国冠军。而在当时尚显稚嫩的小弟子当中,就有时中秀为沧州、为河北培养出的多位世界冠军。
“这是王晓楠,是我1991年从盐山县挑来的,1997年、13岁时就代表河北队参加全运会并拿了名次,2001年拿了全运会金牌,后来又拿下了世锦赛金牌。当时沧州市委、市政府发的贺电我至今还保留着呢……”
“这是崔文娟,就是有名的‘太极皇后’。她是我从沧县一所小学挑来的。她是两届全运会武术比赛太极拳、太极剑的全能冠军,北京奥运会冠军,还拿过一届世锦赛、两届东亚运动会的冠军……”
“这就是阚文聪。你看,那时还是个小孩子。她是我从一所武术学校里挑来的,拿了两届世锦赛冠军、两届亚运会冠军、一届全运会冠军,枪、剑、长拳都厉害!”
……
根本就不用想,时中秀说起这些弟子的故事,自然得就像水从源头里流出来,是那么清楚。她记得弟子们的每一点进步和拿下的每一个冠军:井芳,拿过亚锦赛刀术冠军,多次拿下全国冠军,现在在南京某大学任教;刘侠,拿过亚锦赛冠军;李萌萌,拿过世界青年武术锦标赛冠军。还有郭燕、方秀娟、刘艳君、李凤梅、王姣宇……
时中秀就以这样的一份长长的名单,给“武术之乡”演绎着一个又一个新的传奇。在一个个比武场上,人们会发现,很多武林高手虽然代表着不同的地区,但背后却有着相同的教练——时中秀!
倾情付出, 弟子们的“妈妈”
从还没结婚就当上教练开始,时中秀跟一茬茬弟子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她是严厉的教练,至今众多弟子仍旧记得当年同学们间“教练来啦”那紧张的低声提醒,然后就是整齐地打起精神。她又是慈祥的母亲,这些年来,她用自己全身心的投入赢得了弟子们的敬意和爱戴,不少弟子直接喊她“妈妈”。
当年条件艰苦,时中秀和弟子们挖一条长沟,里面铺上草垫子,来让孩子们练习跑、跳。也是因为条件艰苦,那时她和孩子们睡在一间宿舍,晚上搭起大通铺睡觉,白天卷上铺盖卷练功。许多孩子来自农村,那时候农村卫生条件差,每当孩子们返校时,时中秀还要操心孩子们的个人卫生……
生活上,她还要当弟子们的“妈妈”。每天下午烙一大摞大饼,炖好牛肉,晚上练完功,她还给孩子们加餐。外出比赛,她连比赛服都要自己亲手做,还曾让出差的爱人在北京、上海等地找合适的面料……
有的孩子家庭贫困,但不管孩子们遇到怎样的难处,多年来,时中秀的家,就是孩子们的家,甚至管吃管住、操心人生大事……
人心换人心。如今,每年的大年初三,这些弟子们都要到时中秀家中相聚,无论工作地点在天南海北。在众多弟子的心中,时中秀就是他们的“妈妈”,这里就是他们的另一个家。
5企盼武术能 继续传承光大
“全国约129个传统武术门派及拳种,沧州占了53个,是实至名归的‘武术之乡’。沧州武术基础深厚,所以才会传承至今。”如今,时中秀考虑最多的,还是武术的传承与发扬光大。
在时中秀看来,传统武术是根,但传承者不能固步自封,必须以开放的胸襟发扬光大武术事业。这是每位习武者共同的责任。
“今年我送出去了5个大学生,北京理工一个、北邮一个、安徽工程大学一个、扬州大学一个、河北师大一个……”说着这些,时中秀透着骄傲,也流露着忧虑,“可是,学习武术周期实在太长了,又需要吃苦,现在很多家长已不再给孩子选择这条路了。”
时中秀说,这些年来,她越来越感觉到武术传承的青黄不接,尤其是少年儿童组和与青年组,越来越难“组团”。这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
“武术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贝,其传承和光大,固然需要武术界人士的努力,让人感受到武术的魅力,还需要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只有这样,武术才能继续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40年的坚守,时中秀的生命已经与武术密不可分,所思所想,无不围绕着武术的命运与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