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玉樑:中华武术传出去,“古董宝贝”带回来
左手武术,右手收藏,闯荡欧洲30载终成民间文化大使
费玉樑在荷兰向政府工作人员传授武术。
元代八角梨形芭蕉叶回纹开光火焰纹缠枝卷草七层图案玉壶春瓶,海捞青花瓷,高26cm。
清代象牙雕龙纹和合二仙36层套球,高58cm,右二为费玉樑。
这不是费玉樑第一次回到家乡无锡,10月27日召开的全球锡商大会上,来自荷兰的他显得热情、活络,毫不拘束。大会空闲的时候,他不时与嘉宾互换名片,并邀请对方如去荷兰,一定去他家里做客。当天晚间,在全球锡商大会子活动海外联谊会上,面对台下来自世界各地的几十位企业界人士,费玉樑在台上大方地介绍自己,他身兼荷兰中国无锡商会主席、荷兰健身气功协会主席以及欧洲中国古董收藏家协会会长等职,在荷兰有几十所武术学校,从民间到政府高官指导过的学生有上万人……
网上很容易可以搜到费玉樑的武术表演视频。他步伐灵活稳健,巧妙多变,动作绵里裹铁,浑厚沉重;时而如行云流水,飘洒大方,浑厚圆转,时而如金狮抖毛,丝丝扣扣、圆活走转。这位国际武术家、收藏家说,近年来时常会回国进行武术交流、举办收藏展,目的只有一个:增进荷兰与中国的交流。眼下他最大的愿望回家乡做点事情,目前正在筹备利用自己的2万多件藏品回家乡建立一座博物馆。
武术世家传承不息
1919年,俄国人康泰尔在北京中央公园设擂台,公园门前长条横幅上写的是:“热烈欢迎打遍四十六国无敌手之世界第一大力士康泰尔先生来京献艺。”挑战中国武术界人士,成为一时舆论热点。登台两天,没有一人上台打擂,康泰尔气焰嚣张。第三天,38岁的河北沧州人王子平怒发冲冠,纵身跃上了擂台,最终击败康泰尔,围观的中国人欣喜若狂。当时由李大钊同志编辑的《晨钟》报刊,于当年九月十六日以《大力士偃旗息鼓》为题,对此事进行了披露。
这位王子平便是费玉樑的祖师爷。也许连王子平也无法想象,日后他的传人能只身将中华武术的星星之火带到了欧洲,并经过几十年努力发展成燎原之势。
1957年,费玉樑在宜兴出生的时候,父亲费隐涛已经是一位在江湖上颇有名气的“武林高手”。费玉樑一家祖籍江苏淮安费家庄,家族世代习武,祖上在道光年间还出过一位武举人,在当地颇有名气。民国时期,费隐涛曾拜在武当派高手石凤祥门下学艺多年。其后,又在石凤祥的引荐下拜当时威震八方的“沧州二杰”王子平、佟忠义为师,后者曾为清朝的宫廷保镖。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生态与民国时期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各位武术家开始淡出“江湖”,各自有了稳定的职业,其中不少人进入学校教授体育。费玉樑出生后没过多久,父亲受聘南京工学院,举家来到南京生活。在宜兴生活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他对这片土地至今仍然怀着深厚的感情。
费玉樑5岁起就随父习武,13岁获江苏省青少年武术冠军,22岁时已经十八般武艺样样通了。值得一提的是这位成天与功夫为伴的武术家在成长的过程中还有过10年左右的文艺生涯。
“1968年的时候从学校进入剧团学习样板戏,后来去了南京歌舞团,1978年还在省昆剧团待过2年。”费玉樑说,无论是在学校学习时期还是走上文艺岗位,习武是生活中的必修课。费隐涛治家严格,对孩子们要求极高,因此在费家的孩子们当中,常有人凌晨3点起床练功,5点结束,接着帮助父母烧水做饭。费玉樑兄弟姐妹一共5人,个个习武,并且都有各自的成就,其中大哥费玉侠任南京市武术协会副主席长达20年。
早年成长的过程中虽然学业中断,但是费玉樑的青春却从未挥霍,他在习武的同时,练就了一身的文艺功夫,并且在家庭教育的影响下,养成了吃苦耐劳、不怕困难,敢闯敢拼的倔强个性。这些优秀的品质为他日后开拓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将功夫教到首相府
1979年开始,费玉樑从省昆剧团离职开始创业,从事武术教育,几年下来逐渐有了起色。在父亲费隐涛眼里,传承已有200余年历史的费家武术全靠几个孩子发扬光大,他希望孩子们都能在国内开创一番事业。然而,此时的费玉樑却萌生了出国发展的念头。对于儿子的想法,父亲坚决反对,认为国外没有适合中国武术发展的土壤。可是,年轻气盛的费玉樑却对自己的选择充满了信心。
1985年,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32岁的费玉樑下定了决心,远赴欧洲。他的第一站来到了奥地利,起初他靠着从小练就的武术本领在奥地利从事表演谋生。“我在表演的时候,认识了不少来自荷兰的观众,这其中就有荷兰武术协会的负责人,后来逐渐成了朋友,朋友们建议我可以到荷兰发展。”费玉樑说,荷兰人对中国人特别友好,这样更容易开展工作。
初到海外的时候,费玉樑生活非常艰苦,期间他在饭店表演中国武术、做家庭武术教练,吃尽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头。“我坐着车在荷兰一个城市接着一个城市跑,一般是在两三百人的活动现场进行表演,先通过武术表演吸引荷兰人的兴趣,一场一场跑下来,终于有人开始领表报名学习。”费玉樑先从3个学生开始教起,每天清晨一起到街上跑步健身,然后在公园等地方摆开架势,师父在前面展示,徒弟们在后面有样学样。
通过日复一日的努力,站在费玉樑身后的徒弟逐渐增多。随后,他克服种种困难,筹备武馆和武校,1988年10月费玉樑在荷兰的第一家武馆终于开张了。
通过传授武术,不仅让费家在荷兰安身立命,同时也为他赢得了人们的赞誉与尊重,由此而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经过多年的打拼,费玉樑终于让荷兰社会了解并认可了中国武术,但费玉樑仍然不满足,他开始有意识地把中国武术带入荷兰的主流社会。
在费玉樑的推动下,1996年,中国武术被正式纳入荷兰国家运动项目,由费玉樑担任武术队总教练。费玉樑通过教授武术,结识了越来越多的荷兰主流社会的朋友。在荷兰很多政府高官都随他学习中国武术,他甚至将武术传播到了首相府,副首相等领导人都乐意学习亲切地称他“费师傅”。
从1986年至今,费玉樑指导了近3万名弟子,大部分都是“洋弟子”。如今连费玉樑的徒弟也开起了武馆,费家弟子可谓遍布欧洲。从2003年起,“费家军”的武术表演队每年参加荷兰海牙市政府举办的中国年庆祝活动。2005年,“费家军”应邀参加荷兰女王登基25周年庆典表演,是唯一参加庆典活动的华人团体。
在教授“洋弟子”的同时,费玉樑更不忘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长子费宝显曾三次获得武术世锦赛冠军,次子费保耀也多次在欧锦赛中折桂,并参加了2008年北京武术比赛,获得好名次。提起这些,费玉樑笑得嘴都合不拢。在费玉樑看来,武术是一种文化,一招一式都是中华文明的深厚积淀。在海外,武术更是外国人认识中国的一座桥、一扇窗,能让更多“老外”通过武术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
提起家乡无锡近几年的变化,费玉樑说:“我几乎每年都会回无锡,感觉家乡变化尤其大。城市发展得很好,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都走在了同类城市的前列。”
提着古董乘飞机
费玉樑与家人每次回国都有一个特殊的任务——“带件古董回来”。
原来,费玉樑教授武术之余,还收藏了许多中国古董。早期,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有条古玩街,那里有很多中国瓷器。一天,费玉樑买了一块明代黄玉辟邪福寿摆件,他越看越觉得喜欢,“毕竟是中国人的东西,它能唤起你心中的一种记忆和激情”。从那时开始,他看到喜欢的老物件就选择买下来。
随着武术教育事业逐步获得成功,他不再满足于收藏荷兰古玩街上的藏品了,渐渐向一些拍卖会出击。“在这些古董面前,一颗躁动的心能够安静下来,只有静下心来才能够欣赏一件古董,并且去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通过收藏的带动,费玉樑看了很多文物和历史方面的书,收藏带给他很大的享受,精神生活得到丰富。
20多年来,费玉樑的藏品约有两万件,中国古代外销瓷成为他的主要藏品,其中包括500件清代雍正年间海捞瓷。藏品丰富了,费玉樑建了属于自己的私人博物馆,博物馆每次展览都能吸引很多人前来参观。有一次,一位国内来的官员偶然间在荷兰看了费玉樑的藏品后,建议他可以考虑将一些有价值的藏品带回中国去,文物是一个民族的记忆,这样让更多的国人也了解这些历史。费玉樑说,正是对方的建议,让他萌发在中国开办一个自己的博物馆的梦想。
由于武术交流的缘故,费玉樑回国的次数也多了起来。借着这些机会,费玉樑开始有计划地将藏品带回国。除了铜佛像能托运,瓷器全部是手提回国。“瓷器量很大,运回国不容易。家人回来都提着瓷器乘飞机。还有几次,趁组织荷兰等地的武术学员到中国切磋武艺时,发动他们手提过来。更不放过每个去荷兰参观我家藏品的中国朋友,帮着带回国。”费玉樑说,这些手提回来的艺术品暂时先保存起来,部分也会拿出来展览。
费玉樑夫妇有一个心愿,要把珍贵的古董宝贝带回中国,带到家乡。据了解,目前费玉樑夫妇积极推进建设文物展馆等事宜。费玉樑表示,将这些原本属于中国人的“古董宝贝”带回国,通过展览、展示,让更多的国人了解和认识它们,这是他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