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功夫文化 > 功夫科技

气功“取穴”纠偏方法

时间:2020-01-16 14:47:28 来源: 全球功夫网 作者:全球功夫网

  一、取穴纠偏法13种

  气功是一种独特的“自我养生锻炼方法”。它是通过意识为主导,用特定的方法进行自我锻炼,来达到调整人体内部功能、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目的。但如练功不当,便容易出现偏差。纠正方法,除练功者自我纠正外,气功师还可以采取“穴位”发放外气帮助患者纠偏。具体方法如下:

  1.气冲头顶出现头部麻木,沉重或胀痛的纠偏方法。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偏差,一般由于练功中意守过重所引起。

  气功师纠正方法:气功师半握拳,用大拇指的指尖在百会穴上,运用“外气”向下一推,用时随着下推的手法,指尖作半个圆周的转动,当病人感到头部轻松,偏差症状消失即可。还可配合症状出现的相应部位的穴位,作同样“外气”点穴推法。

  2.摇头失控的纠正法。在练功入静过程中,出现自动摇头、微微扭转、左右对称而不能控制时,可用两手中指轻轻塞入两耳孔中心的“听闻穴”(9大奇穴之一),微微转动和震动,使耳窍里发生钟鼓音,然后两指向耳外一拔,使耳内发生“轰”的一声“雷音”。摇头一般能停止,头脑感到清爽即可。

  3.内气上冲或下窜的纠正法。有的患者在练功中自觉气机上冲胸部从口而出,下窜腹部丹田,异常难受。

  气功师进行纠正时,可用食、中两指骈着,以中指尖点“缺盆穴”(在肩前凹中锁骨上,靠近锁骨头),震动指尖,然后翻转手腕,把锁骨上凹中的粗筋挑动滚转,即可止住上述偏差。

  4.胸背寒热偏差纠正方法。部分练功者在练坐功中出现胸前背后热得厉害,或冷得发颤的偏差症象。

  帮助他人纠正的操作如下:用大拇指与食指相对在“心俞穴”(背部第五胸椎开一寸半)和“膈俞穴”(背部第七胸椎旁开一寸半),捏住背筋(背棘肌),拉起再弹回,如此作3~4次,阴阳寒热即可调整,患者即感轻松,全身舒服。

  5.腹部丹田鼓胀之偏差纠正方法。个别患者在练功中自觉气积聚腹部丹田处鼓胀甚大。在一呼一吸当中,丹田部位向内凹陷时似深坑,向外鼓出时如吹气球,肚子鼓胀难受。

  气功师纠正方法:用双手大拇指和食指在患者的肚脐眼两侧4~5寸捏住两侧粗筋(腹斜肌),向外微微一拉,就势拉滚转,发出咕噜响声后,腹部鼓胀即可缓解,逐渐恢复正常。

  6.昏沉思睡的现象纠正方法。有些患者在练坐功或卧功时会不知不觉地昏昏沉睡。如出现此种现象,不要害怕,及时调整练功方法或用方法纠正可解决。

  气功师纠正方法:气功师运用双手中指点患者两侧耳朵的“听闻穴”,至患者叫出声醒来为止。另一方法是,气功师用双手中指点患者双侧颊车穴(在颞领关节处),先掌心向下点,随翻转手腕,变为掌心向上,上下迅速交替,在一刹那之间2者交替3~4次,至患者失声叫出为止。然后即用中指点患者两侧“哦呀穴”(在口角后约1寸半处),用指尖弹动3~5次,患者即可醒来。

  7.热气缠身偏差的纠正方法。个别患者在练功中自觉热气缠身。犹如火烧,难受至极。

  气功师纠正方法:用食指和中指端在患者的大椎穴位,运用“外气”功夫顺脊椎往下推,连续10~12次,即可使热气感下降消失。

  8.坐功或站功中过度前俯后仰之偏差纠正方法。有些患者练习坐功或站功中不自主地出现前俯后仰,或单纯前俯,或单纯后仰运动。出现轻度的前俯后仰现象是练功中常见现象,不必纠正。但如果练功中出现过度的前俯后仰而不能停止,需要纠正之。

  气功师纠正方法:用两手的大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捏住患者两侧肩部大筋,提起、捻转,使筋滚转,咕噜作响。即可纠正这种偏差。

  9.摇肩失控偏差的纠正方法。有的患者在练坐功中出现左右摇肩失去控制的偏差。

  气功师的纠正方法:先用双手大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捏起两肩的大筋,提起再捻3~5次,继而再用双手拇指面贴大椎穴,向外拨动椎骨两侧的筋,拨动时带有弹性,好似弹琴,共3~5次,即可控制这种偏差。

  10.手舞动作失控偏差的纠正方法。有的患者在练坐功或站功中不由自主地出现好似舞蹈动作而不能控制。

  气功师纠正方法:用大拇指与食指相对,在患者手舞动作屈肘时,捏住“曲池”穴上的筋,向上一提,随即再用同样手法捏住手的合谷穴细筋,向虎口处滚转拉动。左右手先后顺序进行。先取右手,后取左手,切莫颠倒顺序,因为右手为肺气所入,先把气分定住,左手阴分也会相应停止。再去导引左手,使气血两合。

  11.肺部左右摆动、旋转失控偏差的纠正方法。有个别患者在练坐功或站功中不自主地出现腰部左右摇摆,继而左右旋转,左右相衬,次数相等,不能自控,结果出现头晕目眩,难以忍受。

  气功师纠正方法:先以两手的大拇指与食指的指尖捏住“天城穴”(在两耳尖端卷耳折拢,纹头尖处),向上一提,随即一松,如此反复3~5次。然后用两手拇指点贴背后的“轳辘关”(在腰部第十四椎两旁大筋上),微微震动,可以使气机平衡,腰部异常动作即可止住。

  12.“漏气”遗精偏差的纠正方法。有少数男性患者在练功中,特别注意守会阴穴时,自觉有“气”从阴部漏出,时间长了,不练功也会感到这种“漏气”现象,甚至发展到经常遗精,需要纠正。

  气功师纠正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气功师用中指和食指,用内气点患者的脐中、关元穴,使患者感到小腹微热即可。经多次治疗,即可纠正上述偏差。

  13.“兴阳”冲动失控偏差纠正方法。有少部分男性患者在练功中意守丹田或会阴时,出现阳气充足,性欲冲动,兴阳不倒,甚至在夜间不练功也有此现象,需要纠正之。

  气功师纠正方法:用双大拇指和中指,分别捏住患者双手的合谷和劳宫穴,并发放“外气”,即可平复兴阳现象,多次治疗后使遗精消失。

  二、穴位点震纠偏法

  1.纠偏原理

  穴位点震纠偏法属于气功点穴疗法范围。它是以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的,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穴位是经气输注的地方,也是体内与体外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闸门”。偏差的出现,是因不正确的练功致使体内气机紊乱,气血不按常规运行,上冲头目或气结阻滞,而出现大动不已、胀痛不舒等现象。穴位点震纠偏法就是根据经穴在人体中的“闸门作用”,找出与偏差相关的经穴,在特定的穴位上进行点震手法的操作。用此法向患者体内输入有效的信息,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等作用,从而纠治气功偏差。

  2.操作及应用

  点震法是点法和震法结合运用的一种手法,常用施术者的中指、大拇或食指,而以中指、拇指运用最多。操作时在手指点穴的基础上加上手指的震动。其震动幅度不可过大,频率快慢要均匀,由轻到重,由浅入深,最终使气力通过穴位透达病区。这是一种渗透力很强的手法,运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内功基础。

  穴位点震法纠治偏差,必须辩证取穴,根据不同的偏差现象,选用相应的穴位进行纠治。如果因练功出现气短、胸闷等现象,选用肺俞、太渊、膻中等穴位;心慌、心悸者,选用心俞、厥阴俞、神门、涌泉等穴位;内气上冲头目出现头晕、头胀、头痛者,选用风池、风府、天突、涌泉等穴位;内气走窜不定者,可选用气海、膻中、大椎等穴位;入魔者,常选用头维、百会、上星、风府、涌泉等穴位;气结者,除根据结滞不同部位而对症选穴外,大椎、膻中是常用穴。

  3.病案举例

  例一、邹XX,女,47岁。1986年7月20日来诊,患者固有慢性胃炎和颈椎病而练内养功(第一种呼吸法)治疗,一次晚间练功中忽闻巨响而惊功,出现心慌、心悸等症状,心率在110~120次/分之间,历时两天。患者精神较紧张,有恐惧感。纠治方法:令患者平坐于椅子上,在其心俞、厥阴俞二穴进行点震,每穴点震2分钟。心慌、心悸当即消失。第二天患者来告,心率降至78次/分,已属正常。

  例二、许XX,男,31岁。1986年5月13日来纠偏。主诉练鹤翔庄气功近一年,近几天来,每次练功即感有内气冲滞于大椎穴部位,久不得散离,影响练功。纠治方法:令患者坐位,背部舒展,用中指在大椎穴上进行点震,使气力沿脊柱督脉透达命门,每次2分钟左右,共纠治两次,第三天患者来告,练功中已没有气冲现象。

  三、穴位按摩纠偏法

  气功是一种身心自我锻炼的方法,只要掌握练功要领,一般不会出偏差。初学者如没有按照练功要领练功,导致全身或局部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这就叫做偏差。

  在练功过程中,会出现手足发热,局部震动、颤跳、腹鸣、小便欲滴、皮肤发痒如虫咬;幻觉、性欲亢进等,功后可自行消除,属于正常现象。

  如胸闷气紧、心跳加剧、心烦易怒、小腹胀痛、大便溏泄等症状,功后仍未消除者,则属于病理反应的偏差。根据自己练功纠偏的体会,介绍一种穴位按摩纠偏法,供初学者参考。

  1.胸胁胀痛、气紧:选中府、周荣、胸乡、天溪、食窦(依次位于胸前壁外上方第一、二、三、四、五肋间)。方法:以右手掌按于左胸,拇指按在第一肋间隙处,其余四指依次按在二、三、四、五肋间隙处,左手掌按于左后胁,同时上下耸动30次,再换手按右胸,上下耸动30次。能宽胸利气,除满消胀。

  2.小腹拘急疼痛、肠鸣腹泻:选气海(脐下1寸5分)、关元(脐下3寸)、中极(脐下4寸)。方法:双手掌搓热,左手掌按于腰后,右手掌按脐处,在脐处由上向下摩擦至耻骨联合处,摩擦100次后,右手掌宜停留于小腹上半分钟左右。

  3.腹痛、腹胀、纳呆:选内关(手掌横纹上二指处)、足三里(外膝下3寸),配上巨虚(足三里穴下3寸)、厉兑(足第二趾外侧)。方法:每穴用指点压或揉动50~100次,以感酸胀为度,左、右侧交替。

  4.心烦不安、失眠:选神门(掌后腕横纹尺侧端)、少冲(小指末节桡侧),配曲泽(肘横纹中点)、间使(前臂屈侧,腕横纹上3寸处)。方法同上。

  一般每日按摩2次。对于个别出偏严重者,可配合药物治疗,以利早日康复。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